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突袭汶川。
血肉相连的兄弟遭难,震在汶川,痛在重庆。
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更何况是我们的亲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 向全市人民庄重宣告:重庆将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市之力,倾情倾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将充分发挥川渝山水相连、交通快捷的优势,当好四川抗灾的大后方、保障基地,当好全国支援四川抗灾物资、人员的中转站。
于是,灾后的每一天、重庆的每一个捐助点、每一个献血站、每一个可以奉献爱心的地方,满是关爱的目光,满是关切的的话语,满是止不住的眼泪。重庆,正在做着一切可能的努力。
火速驰援
5月12日下午,尚在余震之中。
刚参加完重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市财政局长刘伟,勿忙赶回单位,三步并两步跑进一楼会议室,向候命在此的各处室负责人传达市委市政府精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拿出当年‘支前作战’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全力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我们财政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为救灾提供各种资金保障。”
会后一小时,重庆财政的第一笔200万元捐款便打入了四川省账户。与此同时,重庆各级各部门也已经开始行动。
地震刚刚过去两小时,重庆市第一批由1000余名公安、消防、武警组成的救援队伍便集结完毕,直赴灾区;晚22时30分,市卫生局抽调疾控中心、急救中心、血液中心等医疗机构的80多名专家和医护人员连夜入川。
13日凌晨2时,500名武警官兵向着情况不明的地震中心冒死挺进;14时,重庆首批价值835万元的100台汽油机、100万元药品及医疗器械、22万元的蜡烛、手电筒等救灾物资运往灾区;15时30分,重庆市财政局第二笔1000万元捐款再次划拨成都;16时,一大批人血白蛋白、甘露醇注射液等急救药物和手术包、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共计价值210万元的药械运往成都;17时,1万床棉絮从生产线上连夜赶出来,和筹集到的1万套被套一并发往灾区;18时许,重庆消防部队第一批200人的救援队伍,越过公路上的滚石区,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受灾最严重、人员伤亡最惨重地区之一的北川中学展开营救,后经53小时奋战,22名被困学生获救。
14日,重庆医疗队乘冲锋舟从水路进入映秀镇,成为全国第一支到达映秀的医疗队。
15日,第一个“重庆村”在灾区空旷地带拔地而起。灾区人民家园被毁,重庆市连夜赶制6000顶帐篷运往灾区;灾区人民吃不上热菜热饭,重庆市的餐饮企业派出自己的大厨,带上24口大锅和8大卡车粮食为灾民送粥送饭。到6月3日,全市餐饮服务队在灾区已累计供应饭菜62.32万份。
17日、18日两天,是灾后第一个双休日,在通往成都的道路上,一辆辆披挂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条幅的志愿者车队满载着救灾物资和一颗颗爱心奔赴灾区。
可以肯定地说,灾情发生后,重庆市是全国兄弟省市中救援动作最快、提供人力物力相对较多的地区。随着救援工作进一步展开,重庆市更是提出了“四川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的口号,而且要求各种支援物资,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好”、用途要“准”,真正做到想灾区所需,急灾区所用。来自重庆市抗震救灾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重庆已累计向四川灾区捐赠款物30559万元,其中捐赠资金10201万元;捐赠救灾物资价值20358万元(含市财政拨款采购额)。
同时,作为距离四川灾区最近、交通最便利的大城市,重庆市还充分发挥了四川灾区后勤保障基地和救灾物资转运中心的作用,科学调度、方便快捷,确保全国各地的救灾人员和物资安全顺利到位。截至5月23日10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共接收成都备降航班71架次、救灾航班236架次,转运旅客33206人次、救灾物资322.15吨;转运灾区伤员7批次。重庆市高速公路累计对救援物资车、医疗车、军警开道车15107辆减免通行费446.38万元。高速公路执法部门共护送抗震救灾车队200余个,共计各类汽车万余辆;引导近千辆途经重庆市前往四川灾区的救援车队,救援官兵5000多人。
畅通的运输保证了全国各地汇集重庆的大批发电机、药品、医疗器械、棉被、棉衣、帐篷、方便面、矿泉水、手电筒、电池、蜡烛、应急灯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
大灾面前有大爱
5月13日上午11时30分,重庆市财政局党组在内网信息平台发布了一则向灾区献爱心的捐款信息。
令人感动的是,信息发布仅半个小时,从局领导到一般职工甚至临时工,只要在局内办公的,无一例外献上了一份爱心;出差在外的职工,打电话委托捐献;退休职工,能走动的都亲自来捐款,行动不便的委托家人献上爱心。一位准妈妈捐上了两份爱心。她说,一份代表她的心意,另一份代表还未出世的孩子。半小时之内,捐款已达26.23万元,彰显了财政人博爱的心灵。
像这样的感人场景,在重庆无处不有。102岁的葛树荣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下捐了1000元,他说,不捐款在家坐不住;福利院的孤儿把3元、5元投进了捐款箱;私营企业主捐款捐物几百上千万,毫不迟疑;摆地摊的小贩,拿出自己一个月的辛苦钱;低保户节衣缩食省出半个月的口粮钱,说要献给比自己更需要关心的人……
他们用行动体现了一个普通市民的公民责任,向四川的兄弟姐妹们发出了明确的讯息:巴渝情谊,血浓于水,兄弟有难,我们岂能置身事外!
而感动绝非仅限于此。
听闻救灾物资转运缺少人手,重庆的“力哥”们,直奔机场。一大卡车货物,他们创造出了12分钟的转运纪录。“我们都是农村人,有的是力气,这算不上辛苦。”一句朴实的话语,让听者动容。搬运结束后,他们分文不取,悄然离去。
听闻灾区需要血浆,14日,采血第一天,全市的采血点排起了长龙。一天时间,高涨的爱心潮汐,就溢满了血库所需,2227袋鲜红的血液耀动着生命的美丽。由于血液只能存放35天,15日上午只有少许采血计划,但现场仍有大量的市民冒雨排队献血。当传出暂不需献血的消息后,原本登记献血的市财政局一名员工还非常懊恼,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去排队献血。
重庆就是你们的家
巴渝齐心,其义断金,众志成城,就没有什么灾情不可战胜。
地震发生72个小时后,虽然重庆也有16位因地震而亡故者的家属需要安抚、200多万受灾群众需要援助以及损毁的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需要排险维护,但重庆市再次发出动员令:继续倾情援川,重庆就是灾民的第二个家。
重庆方面表示,重庆将成为接治四川地震伤员的重要城市。全市21家市级、部队医院和27个区县二级以上医院已经准备了5000张病床等待灾区伤员的到来,学校也已做好接收600名灾区学生的光荣任务。市财政立即行动,积极为伤员救治提供资金保障。5月16日,第一批62名重伤病员抵达重庆。截至6月3日,重庆共收治伤员2279人。
令人感动的是,为确保伤员在抵达重庆后第一时间接受高效的治疗,许多医院的病人纷纷要求早日出院,以便让出更多的床位留给来自四川的兄弟姐妹。75岁的蒋远映老人,14日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19日就强烈要求让出床位,说要让给比他更急需的人。
考虑到地震对幸存者心灵的严重创伤,重庆市又在第一时间组建了心理咨询队和志愿队,对来渝灾民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做适当的心理调试,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截至6月3日,重庆市已对13.55万余来渝灾民进行了健康教育,对4000余人进行了心理干预。
民政部门的电话打爆了,许多善良的市民表示愿意领养地震孤儿,让孩子们重新感到家的温暖。……
坚强起来吧,“我们就是你的亲人”,你们没了家,我们决不会让你们露宿;没有食品,我们决不会让你们挨饿;没有被服,我们决不会让你们受冻;没有亲人,我们决不会让你们孤单……因为,重庆也是你们的家。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