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部门围绕完善公共体系这一目标,立足“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建设民生财政。夷陵区财政把近90%的财力投向了民生,2007年财政投入民生事业的支出达到8.7亿元,当年新增财力全部用于了民生。为了用好管理好这些资金,财政部门从合理分配资金,努力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入手,强化对民生事业支出责任管理,使财政资金真正惠及百姓,使人民群众能够“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以健全社保体系为基础 科学分配民生财政资金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财政建设的关键。夷陵区财政部门坚持“发展优先、民生为重、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原则,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增强社会事业内部发展的协调性,准确把握民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需求差异。2007年,主要从健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四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入手,织密社会保障网络,科学合理安排好财政各项支出,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时,全力争取政策支持,在资金安排上不打埋伏、不留缺口,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2007年,安排新机制保障资金2319万元,同比增加1100多万元,增长90%。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优先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全区农民直接受益达1176万元。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全面实行了经费“校财局管”、资金直达、国库集中支付,确保了各项教学工作正常开展。落实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194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维修改造,解决学校后顾之忧。
(二)建立了协调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自2007年夷陵区被正式纳入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后,全区财政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广泛宣传,积极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逾2000万元,使33.5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1%。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全区6.83万农民得到1315万元的医疗补偿,补偿比率达34.9%。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区城镇居民100%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基本医疗支出逾3000万元。为防范支付风险,夷陵区还筹资1416万元对所有参保人员实行二次大额商业医疗保险,国家公务员和教师实行补充医疗保险,离休干部和伤残军人实行医疗统筹。三是不断加大疾病防控资金投入。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结核病、血吸虫、艾滋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7岁以下儿童免费计划免疫防疫,对所有疾病患者、适龄儿童进行了治疗和预防。
(三)建立了安全可靠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一是实施“助视助行工程”。安排资金360万元,对634名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盲人定向行走、需要肢残矫治和假肢矫形的残疾人医疗费用实行全部减免,使他们站得起来,走得出去,可以自食其力。二是实施“福星工程”。安排资金500万元,集中供养和社会寄养五保老人1823名,使全区五保老人全部实现老有所养。三是实施大病救助。安排专项资金94万元,对所有大病患者和贫困群体按医疗费额度和病种给予人均1000元至3000元的医疗救助,解决其实际困难。四是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安排资金1430万元,对所有城镇居民、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进行特困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确保其生活有来源。五是加大优抚政策的落实力度。安排资金450万元,保障了伤残军人等定期抚恤、“三线”致残人员待遇落实并把标准逐年提高。
(四)建立了完备可靠的就业再就业保障体系。一是认真落实再就业资金。按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1.5%的比例,落实再就业资金1613万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再就业3400人。二是努力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和“信用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帮助下岗“4050”人员和长期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免费组织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0万元,使3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自主创业。三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共筹集资金573万元,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0多人,重点实施了失地农民、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和“零转移农户”向非农产业转移。
以健全制度为保障 科学管理民生财政资金
加快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建设民生财政的重要前提。夷陵区财政部门将民生资金的收支管理与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民生财政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监管长效机制。
(一)推行阳光的部门预算制度。全区48个部门218个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实行阳光操作。在确定预算编制方案前,充分征求各方面建议,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通过按照一个标准、一个口径和“两上两下”的程序进行编制,使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透明;在部门执行中建立约束机制,规范执行行为,约束人为因素,从机制和制度上改变预算执行不力等问题。
(二)建立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夷陵区财政部门在巩固区直单位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向乡镇延伸工作,建立了乡镇国库集中收付专网和乡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涉及民生的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和项目施工单位;对养老金、低保费、失业保险金、医保费等个人资金由单位核定标准,财政统发,全部实行“一折通”直达个人账户,确保了民生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以公开招标方式,改革了支付凭证传递流程,实行了社会化投递服务,提高了银行之间、银行与财政之间资金清算的效率。2007年完成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总额近28亿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逾24亿元,直接支付率87.6%,较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节减财政支出近200万元。
(三)实施完备的收支两条线制度。以账户、票据管理为突破口,加大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管稽查力度,重点开展了政法部门执行“收支两条线”达标检查,规范了罚没物资、暂扣款物的管理。对全区现有的收费部门、收费单位和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5项,降低26个超标准收费,核销176个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直接减轻群众负担934万元。
(四)构建科学的政府采购制度。随着财政对民生问题投入的大幅增加,涉及民生的采购项目日益增多,针对这种情况,夷陵区及时研发了政府采购项目动态监管系统,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执行,并成功应用到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困难地区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扶持等项目采购上,使政府采购得到全过程监管,采购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将政府采购与“以钱养事”机制相结合,首次招标了某中低产田改造科技推广项目,保证了项目正常实施。2007年共审批下达政府采购项目435个,节支1380万元,综合节支率达到了11%。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