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胡锦涛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典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团结奋斗,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有幸参加党的十七大,当面聆听胡总书记的报告,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同时也深感财政工作责任重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综合国力日渐强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积聚财富最多、全面发展最快的时期。5年来我国GDP每年平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7%。从浙江来看,2006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568亿元,比2002年的1167亿元增长1.2倍,年均递增21.8%;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比2002年的567亿元增长1.3倍,年均递增23%。从支出看,浙江省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财政支出的安排体现党和政府的决策和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体现公共财政的原则和要求。财政支出中一般经济建设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6.3%下降到2006年的3.8%,事业发展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51.1%提高到2006年的54.2%。2006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量的66%。2006年全省和省级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分别达72%和73%。
浙江的财政形势和发展格局良好,离不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凝聚了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而最根本的还是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到十七大精神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认识,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按十七大报告中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丰富和发展“三个三”财政工作措施,自觉地运用好、发挥好财政作为党和政府“有形的手”的职能作用,进一步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要把十七大精神和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大文章,推动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加快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财政部门要在做好自身创业创新,推进财政在管理和服务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更要推动、支持全省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的创新创业,加快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优质服务,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功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方面,财政支出安排在体现“普惠”原则的同时,着力向农村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在三就(就业就医就学)、两保(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两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安全生产等)和文化(农村基层文化和城市社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公共财政最大程度地惠及全省人民,促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在浙江早日实现。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完善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全省城乡及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