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广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此,广东省财政厅在2004年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构之后,就明确提出“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进展比较顺利。
制订工作方案。2004年,省政府在批复“三定”方案时,规定了省财政厅除“主管财政收支、财税政策、财政监督”三项职能外,还承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职能。因此,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广东省财政厅于2005年10月印发了《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开门见山地提出要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并对如何推进作了初步安排: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再总结提高”的原则,从办公用房、大型设备等重大资产的预算审核入手,从增量管理的预算审核入手,把增量管理与存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从2005年起3年内逐步完善资产预算的信息和报表体系,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务核算监管、绩效考核的信息共享和平稳对接。
建立健全制度。组织力量对1998年以来中央和广东省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上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进行清理、分类,汇编成册,并制成光盘,发送全省参考;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批通过,出台了《广东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研究提出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工作方案,确立了以预算编审为龙头的行政事业资产配置管理新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贯彻《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36号)提出了2007年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的实施意见。第一,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即“资产购置和存量资产维护维修预算安排要与存量资产管理相结合,充分考虑存量资产运行情况,提高政府资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二,补充部门预算编制要点,即“加强人员和资产等基础信息库建设,探索资产预算管理模式,凡涉及单位购置或修缮房屋建筑物、购置车辆、购置或维修大型设备(单件价值20万元以上)的支出预算,必须先提出增量资产申请计划,由财政厅结合存量资产审批,审批通过的才能列入部门预算安排资金”。第三,完善部门预算报表内容,增加《资产存量情况表(房屋建筑物、车辆和大型设备)》,主要反映省直单位房屋建筑物、车辆和大型设备存量情况;增加《资产增量计划表》,主要反映省直单位相对应的2007年计划新增资产情况。第四,完善审核流程,即按照财政部第35、36号令中规定的审核流程,对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凡涉及购置或修缮房屋建筑物、购置车辆、购置和维修大型设备的支出,由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业务处结合存量资产和有关管理规定审批,同意购置维护的才能考虑列入部门预算安排资金。
开展资产清查。一是摸清省直行政单位房屋建筑物基本情况。从2003年11月起,通过一年多的省直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清理工作,基本查清了统发工资和津贴的87个部门120家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富余职工住房、招待所及其它房产等房屋建筑物的基本情况。二是摸清了省直事业单位大型设备基本情况。2005年11月,省财政厅组织开展了省直事业单位大型设备普查工作,摸清了省直600多个事业单位价值在2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包括小汽车)的存量、分布、结构、使用等情况。三是摸清了省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家底。2005年10月,省财政厅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完成了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等9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截至2004年上半年,9家单位资产总额87.19亿元,负债总额28.61亿元,少数股东权益2.25亿元,净资产总额56.33亿元。
创新管理手段。2005年,省财政厅建立了省直行政单位办公用房数据库、事业单位大型设备管理数据库、恢复了2000年省直预算单位清产核资数据;2006年,省财政厅下发了《广东省省直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试点方案》,确定在二、三家资产管理比较好的有代表性的省直单位进行试点,尝试建立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广东省各地市在创新资产管理手段方面也作了多方面努力,如佛山市南海区财政局按照“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采用阳光化管理方式”的总体思路,建立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为推行和实现对资产的统一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尝试统筹调剂。通过广泛宣传行政事业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工作,财政部门内部和省直有关单位普遍提高了认识,确立了以预算编审为龙头的资产配置新理念,树立了行政绩效、系统管理和资产预算新意识,形成了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资产的良好工作氛围;初步探索了资产预算管理模式,在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要点、报表内容、审核流程等方面体现了两者的结合,改变了以往重增量、轻存量,重资金、轻实物的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相结合,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编审与存量资产占用状况联系不紧、预算执行和调整与资产使用及变动情况联系不紧的状况,拓展了预算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规范了预算分配过程,使财政分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预算编审过程中,坚持增量与存量相结合,既充分发挥了存量资产的作用,又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或超标准购置,节省了财政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坚持资产预算执行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建立与完善资产预算的执行机制,即时跟踪资产预算的执行结果,不断增强资产预算的导向和约束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效率,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更广泛的公共服务领域。省财政厅积极尝试资产统筹调剂,以非货币化的手段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预算申请项目。如2005年11月,省贸促会向省政府专题请示要求解决办公用房问题,预算部门在审核时,根据资产管理数据库信息,通过调剂富余办公用房予以解决,节约了财政资金。又比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在编制2006年部门预算时,提出学校发展需要追加预算,为此,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通过深入摸查各相关单位存量资产及使用情况后,提出将广东工业大学在迁入大学城后腾出的五山校区调配(划拨)给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意见,在报经省政府批准后,于2006年6月份办理了资产划拨手续,既满足了外语艺术学院教学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