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6 作者:邹加怡 叶建第 王冠珠 (作者单位:中国驻世界银行执董办 财政部国际司)
[大]
[中]
[小]
摘要: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说过:“中国经济是一个谜,谁能解开它,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诚然,进入2006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快车道上依然高速行驶。而同时,人民币汇率、高油价、贸易问题、外汇储备等诸多词汇已成为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关键词。中国经济不平衡与世界经济不平衡息息相关,仅靠中国的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等手段恐怕难以解决当下的结构性难题。寻找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离不开整个世界经济的平衡,尤其是美国的平衡——相当程度上,世界不平衡的根源正来自于美元贬值和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解决失衡的良方,也在于内外经济体的双重调整和开辟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世界银行(简称“世行”)新近出版的2006年《全球发展融资》报告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通向这种可能的最佳途径。
全球经济: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出人意料
世行2006年《全球发展融资》报告赞赏政策改善、贸易增长和南南流动,警告防范国际收支不平衡日益扩大和高油价的风险。报告认为,尽管面临油价高企、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及发达国家短期利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全球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其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出人意料。2005年GDP增长3.6%(略低于2004年的4.1%),发展中国家增...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说过:“中国经济是一个谜,谁能解开它,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诚然,进入2006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快车道上依然高速行驶。而同时,人民币汇率、高油价、贸易问题、外汇储备等诸多词汇已成为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关键词。中国经济不平衡与世界经济不平衡息息相关,仅靠中国的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等手段恐怕难以解决当下的结构性难题。寻找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离不开整个世界经济的平衡,尤其是美国的平衡——相当程度上,世界不平衡的根源正来自于美元贬值和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解决失衡的良方,也在于内外经济体的双重调整和开辟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世界银行(简称“世行”)新近出版的2006年《全球发展融资》报告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通向这种可能的最佳途径。
全球经济: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出人意料
世行2006年《全球发展融资》报告赞赏政策改善、贸易增长和南南流动,警告防范国际收支不平衡日益扩大和高油价的风险。报告认为,尽管面临油价高企、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及发达国家短期利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全球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其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出人意料。2005年GDP增长3.6%(略低于2004年的4.1%),发展中国家增速达6.4%,比发达国家(2.8%)快一倍以上,主要因素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9.9%和8%。除去这两个国家,其他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率为4.3%,比2004年的5.7%有所下降。
报告指出,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使美国的对外负债状况持续恶化,但低利率环境及投资者仍愿投资于美元资产,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融资尚未出现问题。但是,一旦投资者积累美元资产的意愿有动摇,则美元利率将很快上升,国际收支将迅速恶化。近期,美元利率上升较快,与欧元的短期利率差别与长期利率差别正在缩小,可能反映了投资者重估美元投资的心态。报告认为,美元经常项目赤字的调整需要美国紧缩财政政策、其他国家扩大内需以及调整汇率水平。因此,近期美元不太可能出现危机,但仍面临贬值压力,可能每年缓慢贬值5%左右。
2005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在需求旺盛、供给偏紧等因素作用下屡次刷新历史最高价格,导致全球国际收支状况的结构性变化。同时高油价极大地改善了石油出口国经常项目状况,严重影响进口国的国际收支状况。2002年,几乎所有的石油进口国(除美国外)均存在经常账户顺差,而目前除日本等少数高收入国家和中国外几乎均出现赤字。
但从全球经济来看,此次高油价对GDP的影响较前几次石油危机时小。2005年全球经济减速0.5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减速0.7个百分点。由于经济的石油密集度下降、产品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较强、汇率制度灵活、货币政策有效,高油价未能推高通胀率,也使得利率得以维持在较低水平。再加上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占GDP比重大幅上升,较大程度上缓冲了高油价的冲击。需要指出的是,高油价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已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对石油净出口国而言,价格的提高意味着对外盈余和财政盈余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净进口国来说,健康的经常项目顺差和充裕的外汇储备使其能够应对石油进口成本的大幅提高,因高油价每年额外支出1370亿美元。
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基本面已有明显改善,从中期来看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较大,但仍存在硬着陆的内外风险因素。外部风险主要是全球国际收支急剧调整、美元剧跌、利率飙升以及供给冲击导致油价进一步上升。从内在风险来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等部分欧洲、中亚国家已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扩大、利率升高、资本流入增加及货币升值的风险态势,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因此,资本流动逆转、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受到威胁
2005年是发展融资(包括官方发展援助和私人部门融资)创纪录的一年。特别是受私有化、企业并购、外债再融资以及投资者对亚洲和拉美地区本币证券市场的强烈兴趣等因素驱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流量出现急剧上升。包括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达到破纪录水平,私人资本流入高达491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上一次资本流量高峰出现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那次危机后,直到2002年,新一轮资本流动的迹象才逐渐明显。世行权威专家——发展金融研究组负责人、报告主要作者曼索尔·戴拉米表示,这些流动的资本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占比最大的是外国直接投资(FDI),这当中包括跨国公司对其他国家工厂、道路、电信、购买银行等方面的投资。此外,流动的资本还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其他国家通过购买股票形式占有股份;一些公司发行的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币种计值的债券;政府和私营部门举借的以外币计值的债务。他认为,此轮资本流量猛增的原因可归结为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从外部因素而言,全球经济发展强劲,商品价格上涨,利率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很好。对比而言,内部原因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将原本固定汇率政策转为浮动汇率政策;积聚更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更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并发展国内资本市场。
中国也是全球资本流量猛增的代表性国家。由于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中国的中央银行需要在市场上不断地以本币购入美元,其结果可能对人民币供应导致影响,造成通货膨胀。于是,央行又回到市场发行央行票据、购入人民币。从2002年起,央行一直在采用这种债务工具。到2005年,央票总量已经达到了GDP的11%。如此周而复始,外汇储备也如滚雪球般庞大起来。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750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戴拉米预计,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在2012年达到2.9万亿美元。如果说,审慎的外汇储备是6个月的进口额的话,这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大量超额的。正是由于中国目前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以及这些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市场,使得中国的市场加强了对全球投资市场的依赖程度。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称:“资本流量增加反映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增强。但是全球金融进一步趋向一体化,资本流量的增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构成了难以应对的挑战。”世行发展预测局局长尤里·达杜什对此感到担忧:“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业已用尽了盈余以及其他可用于吸收高油价的缓冲手段。因此,他们仍然很容易受到未来冲击的影响。这些冲击包括部分经济体出现经济过热、全球失衡问题的无序发展、全球石油供应突然中断以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其他商品价格下跌的可能性等。”
未雨绸缪:报告提醒发展中国家关注资本流动的风险
报告深入分析了新一轮私人资本流动高潮的内外环境、结构变化以及风险因素,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灵活汇率制度和开放资本账户的挑战。报告认为,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高潮面临的内外环境与1997-1998年金融危机前相比已大有不同。多数发展中国家宏观政策稳健、汇率制度灵活,总体上维持了高增长和适度通胀,外部债务明显改善。发展中国家外债占GNI的比重从1999年的44%下降到2004年的34%,短期外债进一步下降。目前基本上不存在上世纪90年代需求过剩(如过度投资)、经常项目巨额赤字以及实际汇率大幅升值的脆弱局面。但是,近期资本流入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如资本流入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股票市场走强,加大了资产泡沫的风险。因此,资本流向出现逆转的风险仍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应审慎管理资本流动。报告及时提醒了发展中国家关注资本流动的风险,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未雨绸缪。
1.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开放资本账户和实施更灵活的汇率制度时,必须同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发展本地资本市场以及相应的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灵活汇率制度和开放资本账户的挑战。
2.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石油出口国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巨额外汇储备使得货币汇率风险高度集中于央行,发展中国家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本国机构投资者投资于海外资产,并可仿照韩国模式,允许本国居民投资于已获认可的外币资产以分散风险,此政策比调整经常账户更为有效。
3.加强石油出口收入的管理。石油出口国因高油价带来的额外收入除用于消费和外汇储备外,应积蓄部分收入用于偿还债务以及用于资本和社会投资。已用部分石油收入建立“未来基金”的国家,应改善治理、加强管理、提高透明度。同时,石油出口国还可利用衍生工具应对石油收入的波动。
4.加强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随着欧元地位逐步上升,美元和欧元资产组合调整可能会导致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因此一旦金融市场出现不稳定,主要工业国应进行国际协调限制美元、欧元汇率大幅波动。报告还强调,发展中国家应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此外,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加强金融监管。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