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各行赞专项
2005年4月,湖北省审计厅审查大悟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后这样评价:大悟县2004年度财政扶贫资金1511万元,使用程序规范,效果明显,资金运转情况良好。像大悟这样的财政穷县,专项资金管理如此规范是全省少有的。
湖北省财政厅农业处领导来大悟检查后,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大悟作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专项资金存入专门账户,封闭运行,不挪用一分钱,真是难得啊!
无独有偶。2005年5月,湖北省副省长刘友凡也就大悟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作出批示:大悟县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突出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增强了活力,培植了后劲,作法值得各地借鉴。
在大悟当地,我们听到的也是一片赞誉之声。大悟县民政局领导说:“大悟是国家优抚大县,每年都有大笔优抚资金,过去,财政部门资金划拨难以到位,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
大悟县人民医院也表示:医院从2004年被列入单独编报预算单位行列后,经费划拨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可为医院节流几十万元!
预算改革震山城
一连串的夸奖,最后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大悟县正在进行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大悟县财政局局长卢美胜说:“我们从2004年开始着手编制规范的县直部门预算,坚持的指导原则是以人为本,以工资为主,财权与事权相结合,兼顾需要与可能,力求规范、公正、合理。”这位精于算账的“财政人”介绍说,新预算打破了“基数+增长”的传统预算编制模式,改变公用经费管理办法,统一分类定标,实行的是零基预算基础上的部门综合财政预算。这次改革在大悟县社会各界引起强烈震动。
震动之一:从2004年起,原预算管理在行管局的各部、办、委、局,以及县人民医院等卫生部门所属的部分二级单位,进入单独编报预算行列,取消了“二财政”现象。
震动之二:预算单位人员经费,根据国家工资政策,并结合单位预算外收入规模,对新四项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基础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及正常晋级增资部分,财政按全额标准核定预算,保证了单位人员拿足个人该拿的。
震动之三:公用经费的确定,根据单位职能、性质及工作量的大小,实行办公、差旅等一般公用经费和小车、招待等专项公用经费的单项定额制,并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标准,既满足了单位在节俭原则下的基本运转需要,也同时解决了在公用经费标准偏低的情况下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的问题,保证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不再重演。
尤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是:在招待费方面,财政只负责“四大家”的费用,并按照“核定基数、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办法,进行总额控制。会议费在“严格划分会议管理范围,严格会议开支标准,严格会议审批程序”的同时,由财政与行政事业单位按一定比例分别负担,实行大会小开,小会不开,合并会议,多开电视电话会,并严禁以开会名义发纪念品,大力压缩会议费用开支。
2004年,大悟县“四大家”招待费预算支出145万元,实际支出105万元,节省40万元;会议费开支84万元,比上年节约20多万元……把这些精打细算节约下来的小数目累计起来,大悟县2004年可使用财力突然“冒富”1500万元。
阳光总在风雨后
大悟是国家级贫困县,教师和其他财政供养人员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困扰全县发展稳定的首要问题。有关工资问题的信访、电话、面谈,大悟县政府和财政部门常年应接不暇。每到月初、年末,大悟县财政局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经常是各单位要钱的车子把局机关的大门都堵了。
2003年年底走马上任的大悟县县长夏贤格,通过多方调研后认为:保发干部教师工资是县财政的第一要务,财政解困的出路在改革,改革的最佳着力点就是完善和细化县直部门预算,要变年底被动“埋单”为年前主动“堵漏”。
预算编制改革,牵涉到各个部门的既得利益。县委书记张杰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要求从县领导做起,支持预算改革,做节支的表率。
预算编制改革方案在常委会上通过后,县政府组织专班,花两天时间,与财政部门的同志一起算细账,将县直财政支出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排队,做到全年预算一步到位,不再追加。
县直部门预算的执行,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2004年年初,夏县长在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承诺:5年内基本实现公务员不愁工资,贫困户不愁吃穿。哪知,“不愁工资”目标任务在当年年底就顺利实现了。现在,大悟县公务员和教师工资,每月20日直接打入个人工资卡,雷打不动。乡镇愁工资的局面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逐渐消除。
开局良好。县政府一班人一鼓作气,又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胸有成竹地作出“按月全额兑现全额供养人员四项基本工资、专项资金不调控”的郑重承诺。
工资有保障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解决。大悟县248名退伍军人,3年没安置。2004年,县财政局按照“货币化安置、自谋职业”的有关规定,向民政部门调度资金150万元,首批货币化安置退伍军人152人。2005年,又给民政部门下拨资金80万元,剩余96名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也得到解决。
大悟县护城河改造工程总投资3000多万元,施工时由县水利局垫付,下欠工程承包方资金未到位。近两年来,大悟县财政局每年都向水利局划拨资金200万元左右,化解了社会矛盾。
与之相对的,是一批专项建设资金得到了保证。2004年竣工的界牌水库至大悟城关引水工程,前后工期11个月,工程速度快,质量高。在竣工结算时,项目节余资金200多万元,全部退回财政局专户。
更深层次的影响
大悟县直部门预算改革,激发起社会各层面的积极效应,超过了保教师和干部工资的初衷。
传统的预算管理是层层切块、层层留机动,以至资金管理的责任人不清,资金流动的随意性很大,资金分配的透明度不高,经常是有的单位正常增资都不能全额落实,而有的单位却吃着“预算外”望着“预算内”,其结果是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苦乐不均。
对此,县里强调部门预算首推的就是“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一次到位”的原则,要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过去一些部门争取的专款,先是政府调控,然后是部门挪用,使得专款没有专用。上级检查出了问题,最后还是政府“兜底”。特别是个别部门资金管理不严,私设“小金库”现象严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县直部门预算采取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分列的办法,要求做到“一次到位,超支不补”。这促使部门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从根本上解决花钱大手大脚、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有利于形成清廉勤政、节约办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
县委书记张杰说:“科学编制县直部门预算,使财政资金实现了阳光操作,逐步消弥了各种矛盾,促进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