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作者:林久福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财政收入不足3100万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教育和扶贫等上级专款无法到位、干部职工医疗费用分文未报、县里唯一一户税收超过500万元的地方小烟厂因国家宏观调控即将被关闭。重庆市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酉阳前几年曾经一度面临这样尴尬的处境。然而短短几年后,这个县的财政又奇迹般地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04年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县财政局连续4年荣获“重庆市十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特优领导班子。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呢?
山上做文章 发展特色产业
面对财政困难,县财政局长带领局机关工作人员两个月内走遍了全县39个乡镇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寻找项目,同时请来经济、财政、企业等方面的专家会诊后达成共识:制约酉阳发展的是山,希望也在山。于是,全县齐心协力在山上做文章。
首先是修路。1998—2004年的7年间,县财政共筹集资金8.4亿元投入交通建设,建公路里程10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烤烟路”、“蚕桑路”、“药材路”等一批与项目紧密关联的扶持路、扶贫路纷纷建成,而且还有了交错贯通全县200多公里的等级公路,使从县城到重庆市主城区的时间从原来的10几个小时缩短至不足7小时,随着正在加紧建设的渝(重...
财政收入不足3100万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教育和扶贫等上级专款无法到位、干部职工医疗费用分文未报、县里唯一一户税收超过500万元的地方小烟厂因国家宏观调控即将被关闭。重庆市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酉阳前几年曾经一度面临这样尴尬的处境。然而短短几年后,这个县的财政又奇迹般地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04年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县财政局连续4年荣获“重庆市十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特优领导班子。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呢?
山上做文章 发展特色产业
面对财政困难,县财政局长带领局机关工作人员两个月内走遍了全县39个乡镇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寻找项目,同时请来经济、财政、企业等方面的专家会诊后达成共识:制约酉阳发展的是山,希望也在山。于是,全县齐心协力在山上做文章。
首先是修路。1998—2004年的7年间,县财政共筹集资金8.4亿元投入交通建设,建公路里程10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烤烟路”、“蚕桑路”、“药材路”等一批与项目紧密关联的扶持路、扶贫路纷纷建成,而且还有了交错贯通全县200多公里的等级公路,使从县城到重庆市主城区的时间从原来的10几个小时缩短至不足7小时,随着正在加紧建设的渝(重庆)长(长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再次缩短至不足4小时。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下,新建的渝怀铁路横穿全境。
其次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为了发展生产,县财政更是不遗余力地对烤烟、药材、百合、生姜等农产品项目进行扶持,挤出资金为贫困人口“输血”、“造血”。该县特殊的气候、土壤培育出的青蒿在全世界青蒿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堪称“世界青蒿之都”,青蒿产业令世人瞩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题词勉励:“把青蒿产业做好”。青蒿是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原料,而青蒿素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按照西药研究标准开发的中药,具有抗疟疾、抗病毒、抗肿瘤等特效。以该县为中心,方圆15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是青蒿原产地,其所产青蒿的青蒿素含量全球最高,最具有工业提取价值,世界上青蒿素类药物原料八成以上产自于此。自2000年开始,该县按“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农户”、“农庄式”三种模式组织农民大规模种植,上市公司华立控股是青蒿种植的重要合作伙伴。种植青蒿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政府增税、企业增效。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前要从该县购买1亿剂量(相当于30吨)的青蒿素类抗疟药,以目前市价每公斤1万元计,价值3亿元,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同时,该县的立体气候为魔芋、生姜等农作物及杜仲、黄柏、百合等名贵中药材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过去,种植这些农作物较为粗放,主要是农民分散零星种植,效益低下。尤其是魔芋粉、姜酱、中药材烘干等加工工艺的落后,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2002年以来,该县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了市场联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联农民的运作方式。目前,已建成2万多亩魔芋种植基地、近3万亩生姜基地、2.5万亩脱毒马铃薯基地和9万多亩中药材基地。另外,深加工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了“双赢”,不仅龙头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户也从中偿到了甜头:魔芋平均亩产增加300公斤,增收490元;生姜平均亩产增加350公斤,增收540元;脱毒马铃薯亩产增加400公斤,增收400元。如今魔芋等农产品除供应重庆市外,还远销上海、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市。
第三是解决能源问题。7年间,共修建中小型水利发电站十余座,装机容量从1997年的不足8000万千瓦时上升到2004年的6亿千瓦时,不仅完全满足了本县的电力需求,实现了村村通电,而且对外售电业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
第四是改善生态环境。7年间人工造林100多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5万亩),累计天然林保护500万亩。绿树葱葱的山林不仅给全县带来优美的环境,而且以山为本的旅游业正勃勃发展,欣欣向荣,县里全力打造的酷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森林景区成为重庆市的品牌景区。
财政资金“捆绑投入”引其它资金“多元化投入”
如何寻找项目发展资金成了财政部门的最大难题:政府举债是万万不能再做的了,也没有谁愿把大笔大笔的资金借给这个连工资都发不起的县财政。被逼无奈,只有向管理要效益,用服务引资金。
“捆绑式投入”成了该县最常用的做法。县里把项目规划好以后,打破项目建设由国家单一投入的限制,实行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项目运作。目前,这批项目质量水平最高、效益也最好。具体做法是财政把预算内外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争取多渠道往一个项目中投,以便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引导社会资金的“多元化投入”。如在全县公路建设中实行分类的建设政策和措施,乡村级公路采取“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受益人投劳、财政补助”的方式进行,据统计,7年间全县在公路建设中的投劳达到270多万个劳动日,折资近亿元。对部分干道公路实行“政府规划、市场运作、投资者经营、收费还贷”的方式,7年间共引进外地资金4.9亿元投入公路建设。对一些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配套公路实行“基地农户投劳、企业(行业)投资、政府组织”的方式运作,目前全县由烟草部门投入修建的“烤烟路”达300多公里。在新建水电站过程中采取“政府管理、业主承贷”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由于项目论证充分,项目建设管理和配套到位,市内外有关商业金融机构投放该县水电站建设资金23亿多元。
招商引资是地方发展经济最快的筹资途径。该县靠对企业实行的“保姆式”服务,7年间吸引国内外多家企业落户,外贸出口在整个重庆市区县中名列前茅,创造了外贸奇迹。该县没有锰矿,却有最大的锰业,其中锰业巨头“天雄锰业”在考查了10多个县(市)后最终把企业办在该县,成为较早进入该县的企业之一。汉斯·安海是一家经营小五金出口业务的企业,企业经营的几头在外,却在该县设立总部,现已是重庆市外贸出口的重点企业之一。一位外商在座谈时谈到,来这里求发展,并且一再扩大投资规模,看重的就是这里政府管理政策的公开,合作双方的诚意和财政及其它部门周到的服务。
打造诚信财政 彰显理财为民
要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不容易,而要一分钱发挥两分钱的效益就更难,他们把这一难题的破解定位在管理上。在对全县所有财政预算单位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财务清查和分析研究后,决定在乡镇开展财政规范化建设,在部门进行财务规范化管理,以打造诚信财政,彰显理财为民。
首先是划小核算单位,财政将所有部门和项目资金的预算标准、口径向社会公开,县级部门实行“审上月,拨当月”的月审制度,实行人员经费按时间、建设资金按进度的全新的资金拨付方式,对扶贫等大型资金实行审核报账制。其次是对乡镇采取包干形式,实行“收入在乡镇,支出在乡镇”的管理模式,县财政抽调10多名干部常驻乡镇,对乡镇的每一笔财政收支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乡镇财政管理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第三是部门非税收入与预算资金一起纳入部门预算,此举的效果用一位县人大代表的话说是全县至少每年少浪费资金1000万元以上,同时,有利于防止部门间在开支上互相攀比。第四是对部门资产采取类似于“物业化”的管理模式,资产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财政多年困难,国家一些政策难以兑现,全县累计欠各级政策资金上千万元,欠发工资2000多万元,各级政府累计债务高达2亿元,几乎是1997年财政收入的5倍,造成“工资白条”、“政策白条”满天飞,致使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下降,出现诚信危机。县财政局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改变对乡镇和部门的考核体系,2002年起将债务消化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对新增债务实行严格的预算制和审批制;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适度放慢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建立消债基金和严格控制新增财政支出指标,避免政出多门。有力的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到2004年底,历年累计欠发的工资全部消化完毕,政府性债务大大下降,特别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欠款基本消化,只要是各级党委、政府明确的财政政策,都能得到及时兑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