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年前,江西省新余市辖区内30个乡镇办的396个村(居)委会同步启动了以“村财乡代理”为主题的村级财务管理改革。尽管这一年波澜不惊,但“阳光财务”已悄然洒入乡间村里。
村委会里没会计
老肖当了23年的村委会会计。而今,他和其他村的同行一样已不是村会计了。新余市政府转发的《关于对全市乡村两级财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代理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三取消”、“三保留”,尽管村委保留了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产支配权,但头一项取消的就是村委会的会计岗位,然后是取消原有的银行账号和会计账簿。去年7月1日那天,全市取消村委、乡镇事业单位的存折、信用卡和账号1321个。老肖笑着说:“没了账号和会计账簿,那还算个什么会计”。
但村委会的老会计们大多仍留在财务岗位上,现在他们的身份是报账员,负责审核凭证、登记台账、督促税费上缴、保管凭证账表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票据送审和报账。老肖说:“事还是那些事,账其实也还要记,只是现在做事有了不一样的程序。”老肖的语调里,听得出有个不太习惯而又十分重要的词——“程序”。
签好字的发票遭“拒付”
新余市《会计集中核算和代理实施细则》把全市各村委和乡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纳入了新程序。原始票据须经报账员初审、领导签字、民主理财小组加印、乡会计核算室审核后方能入账。新程序并不复杂,仅仅是多出了集中核算这一环。然而正是这关键一环,使原有的财经纪律和制度陡然增加了刚性。湖泽镇会计核算室曾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拒付已签字的发票19次,合计金额9514.6元。票据不规范的,拒付;没有履行民主理财手续的,拒付;用途违规的,拒付。现在,随着“程序”被村干部们一点点熟悉起来,“拒付”也越来越少了。近几个月来一直未签“拒付”的核算会计小陈对此很满意:送审的支出中规中矩,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老乡们听说“拒付”的事挺高兴,说村里的账早该扎实管管啦。支书老胡其实也挺理解:以前做了明白账别人说你不明白,现今不明白的“拒付”了,不怕人说三道四,做事更放得开手。报账的老会计们也真切感到一种解脱:以前想说又不好说的,现在只需提个醒:“核算大厅里怕是过不去吧……”
四门敞开的核算大厅
走进鹄山乡政府院子,远远看到核算大厅的招牌下四门敞开,大厅里外一派的日丽风清。核算大厅配备了微机和上级统一配发的财务软件,不仅录入快,而且方便查阅。老乡真要对村里的账不明白,只要办好手续,到大厅一点鼠标也就一目了然。
乡镇核算室和核算大厅独立于村委之外,是财务管理新体制的关键一环。为此,核算室和大厅的建设得到格外重视。一是制度建设。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监察局三家共同拟制了关键岗位职责、主要制度规定和业务流程图。县区、乡镇结合实际充实细化。二是队伍建设。按统一标准从乡镇现有在编在岗会计人员中择优选调,提前3个月到岗强化培训。三是软硬件建设。市财政统一政府采购,分级负担经费为大厅配备了微机,专用财务软件也由市财政统一配置,各类账表、凭证均统一规范。核算大厅单独挂牌,实行开放式或拒台式办公,墙上制度规定、业务流程、服务承诺、职责和纪律一应俱全,公诸于众。
鹄山乡核算大厅内设三个专柜,分片负责13个账户的集中核算。各村委按划定时间集中报账,其他时间大厅正常开放,非值班人员则下村调研或指导业务。承担核算室和核算中心业务后,乡财政所人员编制一个未增,而完成的业务量增加了数倍。晏所长的体会是:流程规范、微机运用、强化培训、财会工作效率倍增。
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
《会计集中核算和代理实施细则》对账户设置、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作出了同样严格的规定,有明白人说道:这不就是统管收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嘛!也有不明白的说:找点项目资金不易,都放在一个口子里管着,办点好事也太难啦。
议论归议论,执行起来可不含糊。村委签订的每份经济合同都必须到核算室盖章备案,每一笔自筹收入都必须统一使用“财政收款收据”,进入村委在核算中心的唯一账号。核算中心严格管理财政收据,将各单位的账号统一汇总编印成册,工作人员人手一份。凡是涉及册外账号的收、支票据一律从严审查,一追到底,严格查处账外收支和坐收坐支。“口子”扎紧了,村级资金纳入体内封闭循环的轨道,坐收坐支、截留挪用和贪污的现象也就大大减少了。
春节前,村小学的领导们商量着为老师搞点年终福利,可又担心开不出收据入不了核算中心的账。合计再三,年终福利还真的只能就米下锅了——老师们拿着500元年终福利说,真是“一口子”管住了一大家子。
贴上墙头的明白账
村务公开的日子到了,核算会计们带着将要公开的村级账表走向四里八村。
壮牯在村务公开栏前站了好一阵,看看还在忙着的村支书和主任,扯开嗓门大声问站在旁边的乡会计:那个“完成财税任务借债”是怎么回事啊,哪有那么多?乡会计虽年轻可业务熟:“早几年村里打工的、外出的、困难的人家欠了农业税,支书、主任私人借钱垫上了。国家的税是交足了,可干部垫的钱也该上账吧。你们村有57908元,核过的花名册上有数,要不你也看看?”
想到自家兄弟打工那几年是还欠着税、费,壮牯赶到弟弟家,有人听他喊了句:公开栏边看看去,欠着老大个人情呢!
明白账贴上了村头墙上的公开栏。过去的公开有人说是“两头糊弄”,而今可是核算室的会计带账下来,他和村里谁也不沾亲带故,自然也说不上偏谁向谁。修桥补路的公益支出是多少、派饭招待花了多少、村干部补助领了多少,一清二楚。看明白了村里花了什么钱、办了哪些事,老乡们见了干部,自然也就多了些笑脸,招呼声也亲近了许多。
村里的钱该怎么管
会计集中核算和代理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让“村官”们接触到一些全新的、以前被忽视的理念,而这些理念也让人进一步深思:村里的钱该怎么管?
一是代理委托。不少村的当家人直至签订《村级账务代理委托协议书》时,才开始注意到“代理委托”。而此后的“拒付”、“打回票”,更进一步提示了一个被忽略已久的事实:村里的钱并非村委的钱。村委也是受村民“委托”“代理”管财,当然应该接受监督。强化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在一些乡镇进一步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是第三方理财。同是村务公开栏,以前村民感到“不明白”,干部感受到的是“不信任”,而乡会计核算室在事实上成了独立于本村利益冲突之外的“第三方理财”人。现在,核算室定期提供村务公开的财务信息,群众感觉“清楚”多了,干部感到“清爽”多了,干群关系自然也就和谐融洽多了。
三是集中核算管理。村里原本就有会计,可“核算”和“管理”却因地因人因时而异。改革之前,不少村委会计承担的只是最原始的记账职能。会计集中核算和代理,使乡核算室基本实现了对村级收支总额平衡的控制,村级会计核算开始超越记账职能,日渐成为有力的核算管理工具。
“一个口子对外”、“收支两条线”、“资金封闭式运行”,原本是行政事业预算管理的概念,现在开始进入乡间村里。这恰好说明,新余市历时一年的村级会计集中核算和代理改革,并没有终结“村里的钱该怎么管”这一话题。管什么、如何管、如何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和代理的最大功效?市、县(区)、乡、村的同行们,在交流中又多了一些热门的话题:一是比照正在实施的财政部门预算,村级财务是否也应逐步实行分类核算下的年度收支计划管理。二是以乡镇为单位,依托会计集中核算与代理,能否实行村干部补助分类定标,统一代发。三是对一事一议项目下的公益事业工程、管理费用项目下的购置费等大项村级开支,能否试行集体招标采购。四是如何引导房、地租等集体收入较多的村(居)委,合理使用富余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兴办公益事业,增加公共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