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作者:本刊记者 ★石化龙★ 特约通讯员 ★刘纳新 夏天华★
[大]
[中]
[小]
摘要:
2003年,江苏省江阴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8.6亿元,连续4年居江苏省县(市)榜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41%和8.9%。在2003年12月揭晓的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江阴市名列榜首。经济实力大增,促使江阴市谋求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江阴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按照“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园区开发、集镇建设、农村归并“三位一体”,加快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的步伐,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市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使农民获取更大的实惠。
农民变市民在“农民向集镇集中”中实现
为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江阴市以沿江开发为龙头,整合以前分散的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建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住了几辈人的居所,成为失地农民。他们的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为此,江阴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城镇化步伐,对园区建设中失地和拆迁的农民,全部安置进集镇...
2003年,江苏省江阴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8.6亿元,连续4年居江苏省县(市)榜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41%和8.9%。在2003年12月揭晓的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江阴市名列榜首。经济实力大增,促使江阴市谋求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江阴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按照“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园区开发、集镇建设、农村归并“三位一体”,加快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的步伐,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市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使农民获取更大的实惠。
农民变市民在“农民向集镇集中”中实现
为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江阴市以沿江开发为龙头,整合以前分散的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建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住了几辈人的居所,成为失地农民。他们的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为此,江阴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城镇化步伐,对园区建设中失地和拆迁的农民,全部安置进集镇居住小区的公寓房,使他们逐步成为“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市民,在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益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园区建设中,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一直为市、镇两级政府所关注。江阴市通过有效调控政府投资或开发形成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以及部分农村困难人员就业,2003年提供公益性、服务性岗位5120个,有2560人通过援助获得就业。开发区利港园区也将绿化、环卫、保洁等公益岗位优先提供给被征地农民,一举安排了200多名被征地农民。澄江镇对被征地农民按征用土地面积给予一定比例的就业岗位,镇政府及时发布空岗信息,提供就业培训,为被征地农民开辟就业“绿色通道”。2003年全镇新注册企业300多家,吸纳被征地农民1000多人。璜土镇在与进区企业签定协议时便要求企业做出承诺:招工主要面向当地被征地农民,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同时,该镇投资10多万元,在园区成立了江阴市职业介绍璜土分所,专门为被征地农民安排就业,全年安排再就业劳动力3000多名。
对被征地农民施行援助就业也是各镇采取的就业保障措施之一。申港镇对将拆迁户中男性年龄40-50周岁,女性35-45周岁的家庭成员,且全家无一人有固定职业的列为援助对象。镇政府对各村厂企事业单位下达了援助任务,进区企业必须优先安排本地劳动力。对全镇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免费集中培训后发给一户一张就业援助证,凭证可在全镇各企事业单位自荐或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双向选择。澄江镇党委、政府举办了被征地农民培训班,镇主要领导就被征地农民如何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和提高素质进行了专题辅导。同时,该镇邀请市劳动社保部门的同志作了劳动就业知识讲座,并发放了就业登记表,给50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介绍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考虑到被征地农民的特殊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精心组织,使一批企业把招聘的首要对象确定为被征地农民。2003年9月,山观镇举办了被征地农民就业招聘专场,提供了328个岗位供被征地农民选择,70多名被征地农民当场与招聘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此外,云亭、璜土等镇采取了鼓励被征地农民“重操旧业”的办法。云亭那巷村有很多人家原以扎笤帚为生,拆迁住进安居楼后不方便再扎笤帚,而就业又很困难,为此,村委在创业园旁统一建设了37间平房,总面积1558平方米,为22户拆迁户提供了扎笤帚等手工劳作的场地。璜土则为拆迁种养户规划了8000余亩生态农业园,包括葡萄种植园、优质梨种植园、蔬菜种植园、万头养猪场和一个大型现代休闲农业基地,引导失地农民转移到生态农业园发展,同时也鼓励其他被征地农民前往创业。
全面构筑保障安全网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条件。江阴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扶、难有所济”为基本目标,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努力从根本上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目前,江阴正着重解决2003年12月31日以前、人均耕地不足0.1亩的历次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并对具体年龄段采取了不同的保障办法和标准。失地的18万农民将根据不同的年龄领取保障金,资金总额将达80亿元,由市镇两级财政为主分年解决。
在完善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同时,2001年,江阴率先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完善了政府组织推动、专业保险机构专业化运作、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群众积极参与、覆盖全市城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基金筹措上坚持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为导向,个人自筹为主体,镇、村企事业单位贴补为补充的原则,同时不断加大市镇财政的投入力度,增加了住院医疗保险基金的基数和吸引力,提高了群众的信任度。通过建立共同分担基金机制,结合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以及患病群众结报补偿获得实惠的实例吸引,增强了群众的自愿参与意识和现代保险意识,纷纷自愿投保。参保率逐年提高,第三轮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实际参保90.6万人,参保率达99.1%。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2月29日,全市共有16734人次得到结报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帮农、利农、促医疗”的目的,为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编织了一张安全网。
从1997年7月开始,江阴就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农村低保对象6605户、14872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也逐年得到提高,2003年7月份开始,农村低保标准从原来的年人均1200元提高到1800元,全年发放低保资金858.93万元。与此同时,慈善基金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大力开展业务助困、助学、助残、助老活动。慈善基金设立2年来,已募集基金2439万元,发放各类援助资金300多万元。
在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中,困难群众受到了特别照顾。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全部免费参加农村住院医疗保险。为确保农村低保资金来源稳定,江阴市做出规定,一般是由市镇村按4∶3∶3的比例承担,对经济薄弱村,由市、镇两级按5∶5的比例负担,对由市挂钩扶持的经济薄弱村,资金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在就业援助中,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就业工作,经过政府的培训安排,有20200名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和其他社会企业中就业或实现了自谋职业。
营造统筹发展大环境
“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得所谓的发展,那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这是江阴各级政府的共识。他们说,引进外资为什么?为了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为什么?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江阴的经济发展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富裕,平均数并不代表大多数,怎样使广大农民群众很快地富裕起来,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富民的重点在农村,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资产性、经营性收入,确保农民群众长期增收、稳定增收。因此,江阴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在发展高新企业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尽快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去年,新增就业岗位34915个,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1482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9702人。今年上半年,又有8000名本地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农村劳动力5000人。为畅通群众就业的信息渠道,江阴建起以市劳动力市场为龙头、农村职业介绍所市场为依托、社区就业服务站以及民间职业介绍为补充的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市镇两级劳动力市场已全部实现就业信息实时联网,以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高群众就业的基本技能,江阴先后建立14个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和8个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帮助群众提高求职能力。去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0647人,其中有9702名实现了就业。
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江阴也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鼓励劳动力从事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农业示范园1个、无锡市级农业示范园2个、无锡市重点规模生产基地8个,各级政府还为农村劳动力从事种养殖业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优质稻米、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优质水果等八大主导产业群,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奶牛、草鸡、河豚、兰花、杜鹃花等十大产业化基地。目前,统一规划的占地6万多亩的20个农业开发园区已全面启动。全市已有6家外商企业投资农业,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农业项目8个,农业总投入已达3.36亿元。其中阳光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占地1.3万亩的阳光生态农林园,被列入省重点农林综合示范园。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创收、增收渠道,使大批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手段转化为多元化生产经营和多元化创收上来,全市涌现出大批种养殖专业户、家庭手工业、专业户等农户。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江阴从2004年起对农业税征收办法进行改革,农业税不再向农民直接征收,实行镇(开发区)、村代缴,市政府全额补贴。另外,还以水利和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河道拓浚、疏浚、整治工程先后竣工,以清洁家河为重点的农村河道清理任务完成过半,农村道路建设快马加鞭,多个道路生态景观带建设已完成。加大自来水管网建设力度,使70%的农户喝上了长江自来水。同时,15个镇加紧建设的22个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投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有一部分经济困难的人还居住在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旧房内。为解决这些人的困难,2003年,市镇两级财政投入1200万元,对611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从今年开始,还计划每年改造危房50-100户。月城镇西湖村危房户司才兴搬进新居后,掉着泪握着村支书的手说:“以前晚上外面刮风,我家里的风声比外面还大,吓得全家睡不着觉。而现在刮风下雨我一点也不害怕了,但最近又激动得睡不着觉。”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