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现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心声,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为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对策,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近10年来,世界各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发达国家农业、工业的就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明显上升,如经合组织成员国从业人员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大体为:农业5%,工业25-35%,服务业在60%上下。因此,各国都积极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日本厚生劳动省积极拓展护理、保育、家装等领域的就业机会,并提供优惠条件,失业人员在上述领域创办服务型企业,并在公司设立后一年内雇佣了其他失业人员,将得到最高为500万日元的无偿资助。美国利用财政资助和补贴加大科技投入,采用财政手段改善科研体制,运用税收抵免、加速折旧、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研究,对符合科技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政府购买,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支持风险资本的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财税政策,扶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发展,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近6年信息产业直接创造了800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尽管各国发展程度不同,但中小...
实现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心声,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为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对策,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近10年来,世界各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发达国家农业、工业的就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明显上升,如经合组织成员国从业人员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大体为:农业5%,工业25-35%,服务业在60%上下。因此,各国都积极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日本厚生劳动省积极拓展护理、保育、家装等领域的就业机会,并提供优惠条件,失业人员在上述领域创办服务型企业,并在公司设立后一年内雇佣了其他失业人员,将得到最高为500万日元的无偿资助。美国利用财政资助和补贴加大科技投入,采用财政手段改善科研体制,运用税收抵免、加速折旧、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研究,对符合科技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政府购买,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支持风险资本的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财税政策,扶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发展,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近6年信息产业直接创造了800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尽管各国发展程度不同,但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一般都在95%以上,许多国家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部人数一半以上,可以说中小企业是就业的“发动机”。为了扶植中小企业,各国都实施了力度较大的财税政策。2003年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制定了30亿欧元的信贷额度,每个中小企业主最高可申请150万欧元的贷款。成立于1997年的西班牙女性创业国际基金会为独立创业的女性提供不超过1.2万欧元的小额贷款。新成立的中小企业两年内可以免交营业税等税收,从第三年开始分期补缴前两年所欠税款,但年营业额低于100万欧元的企业不再缴纳营业税。日本通产省的中小企业厅设立了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紧急贷款融资、新兴产业融资和无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失业或无业人员自己创业可获取上限为550万日元的无担保、无抵押融资。美国设有“小企业孵化器”体制,联邦及各州县设小企业管理局,由其担保向银行贷款作为小企业的启动资金,为了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出口,还建立了投资和出口信贷资金。
3.针对特定群体,给予特别优惠。特定群体一般包括长期失业者、缺乏技能和经验的青年、妇女、残疾人等,他们在就业中往往处于弱势。政府的就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他们而采取的,其中财税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雇主雇佣困难群体。英国政府设立了资金达50亿英镑的“从福利到工作”方案,其中31亿用于帮助青年就业,对于雇佣25岁以上长期失业青年6个月以上(其间每周工作30小时以上)的雇主给予每周75英镑的工资补贴,对雇佣6个月半日制(每周16—29小时)的雇主每周给予50英镑的工资补贴,并一次性提供750英镑的培训补贴。法国1997年开始实施“青年就业计划”,公共部门、非营利性部门等为数十万失业青年提供为期5年的不续期合同,计划规定,政府负责支付最低工资的80%,其余部分由雇主负责。韩国政府2000年对于雇佣老年工人(55岁以上)达到职工人数6%的企业,每雇一人补贴9万韩元和工资的1/3。西班牙政府通过减免社会保险税的方式鼓励企业多招聘员工,如果企业聘用一名在政府就业局登记至少失业1年的失业者,第一年可以免缴社会保险税中应由企业为员工支付部分的50%,第二年免缴45%;如果聘用的失业者年龄在55-65岁之间,企业第一年可免缴55%的社会保险税;如果聘用的是女性失业者,则免缴65%的社会保险税;如果企业将与员工签订的临时合同转为长期合同,则在2年内减免25%的社会保险税,二是运用财税政策帮助特殊群体就业。英国对自营就业或找到稳定工作的50岁以上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直接就业津贴,凡每周工作30小时以上、税前年薪收入低于15000英镑,则可享受连续52周、每周为60英镑的免税就业津贴,其间还可享受750英镑的一次性培训补贴。西班牙失业者在接受培训期间每天可得到5欧元到65欧元不等的补助,参加全年培训的补贴更多,如果到国外接受培训,每天可得到130欧元的补贴。为了鼓励自营就业发展,意大利政府2000年推出了“荣誉贷款”计划,向适合从事自营就业的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对创业计划提供可行性论证,提供一定的开业贷款。有的国家还把“就业创建方案”、补贴措施、培训、补救性基础教育或解决社会及家庭问题相结合,有的国家出资为长期失业者、失业青年等困难群体提供建筑、植树、社区服务等公共工程就业岗位。
4.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供良好就业服务。除了中央财政正常年度拨款外,一些国家还针对失业高峰期,采用专项筹款用于促进就业。有的国家除了中央财政拨款外,地方财政也为促进就业项目拨付经费,如韩国在2000年为实施创造临时就业岗位的公共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投入1.1万亿韩元,帮助61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各国在各项目上使用经费的比重差异比较大,但总的来看,用于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工程项目的比重较大,平均分别约为51%、22%和18%。
在资金的使用方式上,手段灵活有效。在培训方面,瑞典、加拿大、法国等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美国实行“伙伴培训机制”。瑞典的劳动部门根据有关标准认定培训机构的资格,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职业培训机构网络,由设在城市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照本地就业岗位需求向有资格的培训机构预定培训项目并输送学员,培训结束后,经专家委员会验收合格,培训机构才能得到全部培训费用。美国“伙伴培训机制”的做法是,由全美460个职业培训行业委员会分别同联邦政府签订合同,然后再由各委员会把合同转包给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签约后按合同实施培训计划,并获得资助,培训成果将决定其今后是否能够继续保留培训资格和获得培训承包合同。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一般免费为失业者提供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德国劳动局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就业情报资料收集工作,劳动局设有庞大的就业信息资料,并免费向失业人员提供。
5.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就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有助于就业的主要是失业保险。为了加强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从消极保基本生活转向促进失业者求职,发达国家纷纷改革失业保险制度。美国联邦政府2001年提出对失业保险和就业服务制度的改革方案,方向是联邦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及强化各州责任,由州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进行管理并采用更为灵活的政策,目标是降低失业率,减轻雇主和雇员负担。短期改革方案是联邦向各州增拨13周的失业津贴,90亿美元,目的是使各州更有能力提高津贴水平和提供就业服务,增加基金储备以避免提高雇主缴费率。长期改革方案是将全国参保失业率从5%以上降到4%以下,对增加的津贴部分,联邦政府承担一半。从2005年起各州除参加联邦失业保险计划外,还将建立自己的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服务计划,联邦政府将为州政府的每1美元保险基金提供2美元配套资金,2006年每2美元基金提供1美元配套资金。实行新制度后,小企业将继续得到联邦的失业保险和就业服务额外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