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严先溥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
[大]
[中]
[小]
摘要:
近两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一些能源消耗行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使能源总体需求明显扩大、价格不断上升,局部地区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前10个月累计,全国发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5.4%,钢材生产增长22.1%。消费量增长更快,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有2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拉闸限电。一些电厂用煤告急,原煤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根据这些情况看,今后几年,我国基础能源产品能否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严峻的问题,应尽早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
供求矛盾原因何在
(一)四大因素导致电力供不应求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全面高涨。电力需求出现加快增长的势头,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促进了电力弹性系数的较快提高。连续几年的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使得工业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也带动了装备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民经济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使得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耗电工业出现较好的行业景气,其...
近两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一些能源消耗行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使能源总体需求明显扩大、价格不断上升,局部地区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前10个月累计,全国发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5.4%,钢材生产增长22.1%。消费量增长更快,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有2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拉闸限电。一些电厂用煤告急,原煤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根据这些情况看,今后几年,我国基础能源产品能否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严峻的问题,应尽早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
供求矛盾原因何在
(一)四大因素导致电力供不应求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全面高涨。电力需求出现加快增长的势头,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促进了电力弹性系数的较快提高。连续几年的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使得工业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也带动了装备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民经济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使得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耗电工业出现较好的行业景气,其生产快速增长必然形成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工业用电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用电是我国电力需求的主体,占全社会用电需求总量的73%。
电力投资连年偏低,造成电力供应能力不足。统计显示,“九五”以来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逐步下滑。电力基本建设连续几年滞后于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直接导致了电力建设缓慢,也造成了电力总量供应不足。
高耗能行业高速增长,用电结构重型化,使电力供应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下降。2002年,我国钢、钢材、有色金属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7%、19.6%和14.5%,而2003年前10个月,钢、钢材、有色金属、铝材等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了20%。高耗能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的增长。
持续高温、干旱和来水不足增加了随机性缺电。随着空调大量进入家庭,初步统计,华东电网、南方电网、华中电网空调制冷负荷比重均已超过了30%。空调负荷在电网系统负荷中比重不断增大,既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最大用电负荷对气温的变化越来越敏感,也导致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严重不足。2003年夏天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就是造成南方电网、华东电网和华北南部电网等地区缺电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电煤供应紧张、一些地方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
(二)四大因素致使煤炭市场产销两旺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煤炭市场继续向好。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增加了电煤需求量。2003年1—10月累计,全国发电量1512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其中火电发电量12559亿千瓦时,增长16.5%。进入四季度以后,虽然夏季用电高峰已经过去,但工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会有大的降低,特别是随着高耗能的电解铝市场需求的回升,依然加大对电力的需求,促进煤炭市场向好发展。
港口存煤下降促进煤市提前启动。去年进入三季度以后,全国各港口存煤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如山东、青岛、秦皇岛、天津等重要煤炭集散港口都呈现这种状况,为四季度煤炭市场的整体回升创造了条件。进入9月份以后,煤炭用户开始提前增加存煤数量,也促使煤炭市场提前启动。
煤炭出口保持旺盛态势。进入新的贸易年度以后,出口冶炼精煤价格上涨,促进了冶炼精煤的出口,使国内冶炼精煤产品继续紧俏。同时,从去年前几个月的运行情况分析,动力煤国际市场价格虽然下滑,但未影响煤炭出口,主要是煤炭企业为占领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稳定的出口数量,进而有利于煤炭市场向好发展。
关井力度加大,减少了煤炭可供资源量。针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各省纷纷出台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乡镇小煤矿治理力度,减少了煤炭可供资源量。为满足煤炭市场需求,其他煤矿还会挖潜增产,填补供应缺口。
能源供求形势依然严峻
(一)煤炭供需趋势分析。从煤炭消费结构可以看出,煤炭供需状况取决于高耗煤行业的生产及每年新增生产能力和煤炭的供给能力。从各种因素分析,今后几年煤炭供需并不乐观。
1.近几年煤炭需求量为年增1亿吨左右。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各行业都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电力、冶金、石化等行业由于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盈利较丰,大量的资金已经或正在向这些领域投入,从而使其新增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这必将加大对煤炭的需求。据预计,电力、冶金、石化三个行业每年大体需要增加6000—7000万吨的煤炭需求。再加上建材等其他行业对煤炭需求的增加,今后几年每年新增煤炭需求总量大体在1亿吨左右。
2.煤炭产量有望年增1亿吨,但部分地区煤炭供给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家对国有重点煤矿保持了一定投资力度,新增生产能力在扩大;同时由于煤炭开采的技术难度低,大量的地方乡镇煤矿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增加生产(2002年乡镇煤矿生产增长58.5%,在全部煤炭产量中的比重已达到30%);再加上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目前煤炭剩余可采量达1145亿吨。今后煤炭产量每年增加1亿吨基本可以保障,煤炭供需在总量上能够达到基本平衡。但是一些地区、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煤炭供给不足的情况,特别是以下三大问题,可能会影响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一是电煤价格的特殊性有可能导致电煤供应紧张。通常电煤价格低于商品煤价格,在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相差更大。由于煤炭市场已经放开,电煤价格低,煤炭企业不愿提供。如果说,国有重点煤矿电煤供给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近一半由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提供的电煤就较难保证供应。二是煤炭所需运力不足仍会造成部分地区煤炭供应紧张。我国煤炭供需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等中西部地区,而煤炭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因此煤炭运输量很大。由于经济的高增长,货物运输量增长很快,目前已出现了部分地区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预计一些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煤炭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突出。三是面对冶金行业的快速增长,炼焦用洗精煤的供需形势不容乐观。冶金行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增长,增加了焦炭的消费量,进而对炼焦所需洗精煤的需求扩大。由于洗精煤所需煤种资源有限,以及我国煤炭洗选水平较低(仅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相对于今后冶金行业的高增长,洗精煤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二)电力供求趋势分析。从供给与需求的趋势分析,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仍将继续加剧。根据电力消费的增长趋势计算,2002年全国约需新增3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而实际装机只有1800万千瓦。根据2003年前10月电力消费增长的趋势分析,预计全年消费将比上年增长13.5%左右,净增用电量约2200亿千瓦时,需新增装机容量约4500万千瓦,而去年实际新增装机容量不到2200万千瓦。“十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计划年均增长5.1%左右,低于同期的经济增长水平。虽然2003年国家已经调整了“十五”电力发展规划,但是,今后几年内电力供需总体偏紧的态势难以改变。
据国内多家部门预测,按照目前国民经济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到2020年在我国GDP达到4万亿美元时,全国所需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应为8.5亿千瓦到9亿千瓦。也就是说从2006年到2020年,全国每年新增装机仍需2000多万千瓦以上。
从总体上预测,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中的结构性改变提升了电力需求系数,这种结构性的因素在2004年将会继续发生作用,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增大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工业化加速的进程中,电力生产将应对电力需求的加快增长,2004年我国总体电力供需形势将比2003年更为严峻。预计2005年会由紧张开始走向缓和,到2006年才会基本平衡。
能源行业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力气保障主要能源产品供需在总体和构成上实现基本平衡,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电力危机应对机制。在发生大面积停电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要加强国家宏观规划管理,准确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电力需求水平,合理安排电力建设规模和进度,避免电力建设的大起大落,保证电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2.理顺电价机制,促进电网间电力电量调剂。加快落实输配电价,增强电网自我发展能力,优化电网结构,消除电网瓶颈。加强各方协调,保证电煤供应。各级政府则应根据本地区用电需求的不同特点,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电价、多费率电价等多种电价政策,缓解用电紧张局面。
3.加强电力的管理调配,对一些地区还在延续的高耗能(电)企业价格优惠政策,要坚决予以纠正;对数量众多、社会效益低下、污染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高耗能(电)企业,继续实行严格的关、停政策,并且防止在市场需求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死灰复燃。
4.加大对国有重点煤矿的合理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煤炭洗选率水平,扩大洗精煤产量。另外,应对一些开采水平低、危及国有大矿生产安全的小煤矿进行限制,避免煤炭资源的浪费。
5.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保障煤炭运输的需要。特别是对经济快速增长的华东地区,应妥善解决铁路运输问题,避免由于煤炭供给不足,而影响这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协调好煤价电价关系,保证电煤供需平衡。电价与煤价缺乏联动性,由此产生的矛盾由来已久,但自2002年煤炭涨价以来,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并且已危及今年电煤的供应。建议有关部门继续采取措施,理顺电价与煤价的关系,保障电煤的充足供给。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