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富裕,国家机器要正常运转,反映到财政上来,就是财源建设要增长。多年来,江西赣南老区,经济底子薄,基础差,财源建设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财政增收乏力,支出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摆脱财政困境,成了财政部门关注的焦点。几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本着为经济服务,为人民理财的赣南财政精神,积极配合政府抓财源建设。开拓了赣南财源建设的新局面。
广泛招商引财源
发展经济,关键要有资金投入。但赣南老区地方财力却很紧张,资金不足成为了制约赣南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弥补地方财力不足的有效途径只有依赖于招商引资。因此,赣州市各级政府与财政部门均把招商引资当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重头戏来抓。为搞好招商引资,局长邓又林亲自挂帅,多次到广东联系,向外商宣传赣州市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与优惠政策,通过以情感人,以诚招商,顺利地引进香港华坚公司到赣州兴办华坚国际鞋城、家俱城与工业城,签订投资13个亿的合同,前期投入6000多万元已开动了三条生产线。该项目全面实施将解决赣州市3万人的社会就业问题。在市财政局的带动下,全市财政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实行资金、技术、人才全方位的招商引资,为确保招商工作引得进、留得住。各级财政干部还经常到外商企业了解情况,主动为外企办理厂房征地、税务注册、报关等一切手续,并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单位的龙南县财政局,多年来一直把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当做财政工作的份内事,由县财政局引进的几家外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非常良好,2002年,仅“环球”一家企业就为龙南县增加税收314万元。
经营城市生财源。“土地是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也是城市最大的财富,城市经营的好,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这是赣州市财政局长邓又林经常对人们说的话,早在五六年前,邓又林在南康市任市长的时候,就采取经营城市土地资产、发动社会多元化投资,科学规划,巧妙经营城市而使政府发了一笔大财。南康市东门花园小区原来只是一片沙滩,1998年,南康市财政局投入几十万启动资金,把“生地”做成“熟地”,通过竞价拍卖,小区内地价由原来的每亩4万元,攀升到现在的30万元,不仅偿还了当初财政的启动资金,而且,政府还赚回了3000多万元的城建资金。笔者到南康采访时,原南康市财政局长石太林指着市南水新区说:“我们只是通过政府少量的投入,将这片不毛之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行大力宣传,使人们看到开发的前景与潜在价值,从而纷纷竞相投资,由于政府垄断了土地的一级市场,只需将其中3800亩黄金土地拍卖,就可赚取2亿多元的城市建设经费。”这种“点土成金”经营城市的手段确实是财政增收的一项绝好招术。
优化农业稳财源
赣州是农业大市,多年来均把在农业产业中增加财源当做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使农业这一基础财源得到蓬蓬勃勃的发展。
油茶是上犹县的一项传统产业,近几年,财政部门在加大县乡资金投入的同时,还积极争取赢得上级支持,主动配合农业部门开展油茶低改筹资立项工作,经过多次邀请专家论证与广泛地宣传,终于使县油茶改造列入了中央扶贫项目,在上犹县寺下乡,望着满山遍野的油茶树,乡长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非常实际的发展潜力。过去缺资金,一直形成不了产业,现在有了中央财政补助100万元,地方财政和项目单位配套100万元,农民自筹和投劳折资200万元,所以顺利地实施了科技改良,改良项目建设期两年后,油茶产量亩产可达50~100公斤。油茶的产量是原来的近10倍。农民户均将增收2020元。
脐橙是赣南农业的优势产业,由于赣南得天独厚的气温与土质优势,使赣南脐橙成为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又非常畅销的水果,经专家认为,赣南脐橙可以与美国嘉州的品牌抗衡,为把赣南打造成世界著名脐橙主产区,赣州市各级领导与财政部门加大了对脐橙产业的扶植力度,不但帮助果农解决果园的通水、通电、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苗木选购、种植、管理各个环节提供无偿技术服务,而且对连片开发脐橙果园给予一定的奖励,在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兴起了承包荒山办果园的热潮,到2010年,赣州市脐橙产业将发展到100万亩。成为赣州财源的一个拳头产业。
主攻工业壮财源。无工不富,为抓好工业壮财源,赣州市各县市着力打造工业平台,集中财力促进工业大发展。信丰县仅一年时间建起占地9000亩的县工业园和占地3000亩的江西南海铝型材工业园,由于该县在主攻工业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到大气魄、大手笔办工业,工业园区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好势头。目前,投资2.55亿元的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中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庆泽高新技术橙丰菌肥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已纷纷兴起;原信丰县制药厂走靠大靠强之路,与清华大学诚志股份公司联营,成立了江西诚志药业有限公司后,生产效益猛增,2002年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成了县里的一个支柱财源。
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大余县财政积极支持企业改制,走扶优扶强之路,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改组,县里传统的支柱产业钨业又焕发出勃勃生机,2002年,实现利税1.42亿元,同比增长3倍多。瑞金财政局弘扬苏区节约一个铜板闹革命的精神,通过严控各项开支,筹措100万资金支持三九(瑞金)药业二期改造,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栓剂生产基地,如今仅该项目每年就为瑞金市提供税收150万元。
发展旅游兴财源
旅游是最有潜力的新型产业。近几年来,赣州市各级财政把发展旅游当做财源增长的新亮点,在着力改善旅游产业的软硬环境上狠下功夫。为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红色故都”瑞金,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牌,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2000多万元,修建通往景区的公路,修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旧址与宾馆、停车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增强旅游功能。由于旅游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仅2002年到瑞金的游客就达到35.5万人次,旅游收入6745万元。瑞金还紧紧抓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契机,造大声势,扩大影响,邀请中央部委领导到革命根据地寻根溯源,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有效地吸引大量客商到红色故都投资兴业。据统计,在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就有客商来瑞金签订投资4.5亿元的经济合同。为瑞金市财源发展增添了巨大的活力。
青山绿水的上犹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被列为全国旅游开发示范县和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该县以此为契机,把旅游业当做县财源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财政资金的启动粘附,吸收社会多种渠道投入1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使碧波万顷的陟水湖与风光秀美的五指峰两个风景区连成一个体系,增添了景区的魅力,2002年,上犹县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多万元。
这些年,赣州市财源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是走好了这五条培财之路,还在于政府与各级财政部门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财源建设中充当好“导演”与“剧务”的角色。赣州市常务副市长谢碧联说得好:“政府既是财源建设的组织者,又是服务者,所以在财源建设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一要引导好,做到开放性的引财,开明性的培财,开拓性的生财。二要服务好,政府要为企业和农户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