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与省城济南隔黄河相望,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驱车15分钟即可到达济南市区,到天津、北京、青岛、烟台等大中城市仅用三、四个小时。近年来,齐河县紧紧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坚持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牵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作为财源建设的着力点。财政部门努力在资金保障、优化环境和完善服务上下功夫,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2003年3月,全县共引进项目420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3个,实际到位资金26亿元,先后有晨鸣集团、鲁抗集团、坤华集团、台湾旺旺集团、台湾鸿运集团、北京国科集团、澳门名嘉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齐河,为全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支持开发区建设 构筑招商载体
齐河县黄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为乡镇级工贸小区,面积小,承载能力弱。2001年升格为市级开发区后,按照建设现代化园区的要求,瞄准“省内超前、国内一流”的目标,县财政出资20万元,聘请山东省建筑规划设计部门及有关专家,对开发区进行了重新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拓展到39平方公里,合理布局了高新技术工业园、电子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公园游乐区、仓储区、生活服务中心等,并对各分区做了详细专业规划,增强了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为园区产业的合理布局、土地的集约化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保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先招商、后建设,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变“削足适履”为“量体裁衣”。根据每个时期的项目进展情况和客商要求,确定开发规模,做到开发一片,建设一片,受益一片,避免了土地资源和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几年来,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15条,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的通讯、电力、供水、排水等设施。黄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于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为招大商、招好商打下了基础。目前入区企业已达120家,计划总投资220.7亿元,其中美国、日本、加拿大、巴基斯坦、香港、台湾、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独资、合资企业达到20家。
落实优惠政策 营造招商优势
为打造全新的环境品牌,齐河县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对外来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来客商到齐河县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的,土地可以无偿使用。外来客商与齐河企业合资合作,本地企业用原企业场地作价出资入股的,如原企业场地属于行政划拨,在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后,土地出让金全部返还。对固定资产投入超过300万元的项目,免收用户水电增容费。如为旺旺集团山东瑞麦食品有限公司无偿提供60亩土地,每年县财政仅拿出6万元的土地租赁费,可换来的是1500个就业岗位、900万元的工人工资、1000万元的税收。为晨鸣集团齐河板纸厂无偿提供600亩土地,财政每年只拿出60万元土地租赁费,但安置就业人员2500人,工人年工资1500万元,并且年可提供税收3500万元。
全力搞好服务 优化招商环境
为营造亲商、安商、留商的良好氛围,确保外商引得来,留得住,齐河县着力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县财政投资120万元在开发区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14个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对外来投资和咨询的客商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办公,并公开办事内容、程序、标准和时限,使外商走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就能办完有关投资的全部手续,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投资3.19亿元的济西煤矿之所以落户齐河,就是因为它在外地3年没有办成的手续,在齐河仅三个月就全部办理完毕。齐河诚恳的态度、热情的服务和较高的办事效率为客商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博仕公司将自己的业务伙伴山西海威集团和香港日升集团介绍到黄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资兴建起了投资6800万元的高科技蔬菜加工项目。除提高服务水平外,齐河县还对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任何部门对区内企业的各类检查,必须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否则企业有权拒绝检查,从而为外商排除了外来干扰,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强化资金保障 奖励招商功臣
2001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的招商专项资金,在全县组建了150多支专业队伍专司招商引资,并在沿海城市聘请招商代理12名,参加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仅在第89届广交会上,全县就落实2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合同金额1.5亿元。为形成“隐者下山、能者出力、智者献策”的良好氛围,齐河县还由县财政设立奖励基金,坚持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截至目前,县财政累计兑现奖励近200万元,极大调动了全民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招商引资结硕果 财政经济双丰收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齐河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成为齐河经济和社会事业高速、跳跃发展的“助推器”。
——拉动了经济发展。随着一批大中型项目落户齐河,使齐河经济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实现了巨大突破。一是结束了齐河没有上市公司的历史,山东运达、旺旺集团、晨鸣集团、鲁抗集团等4家上市公司先后在齐河安家落户。二是结束了齐河没有高新技术产品的历史,引进的鲁抗集团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二期“病毒2000”项目、山东农业实业集团投资1.6亿元的R—99小细胞肺癌疫苗项目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山东瑞普生化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对甲基苯酚项目已建成投产,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对甲基苯酚生产基地;投资2.1亿元的省畜牧高科技示范园规模在全省名列第一。三是结束了齐河工业无支柱产品、产业的历史,以板纸、医药、食品、化工、建材、煤炭等为骨干的齐河工业主体框架已初步形成。目前,投资5.1亿元的晨鸣集团文化用纸项目、投资1.03亿元的旺旺集团瑞麦食品公司已建成投产,投资3.19亿元的济西煤矿项目、投资1.4亿元的鲁抗生物农药基地项目、投资6亿元的莱钢永锋轧钢项目已部分建成投产。200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9亿元,利税2.7亿元,其中外来项目分别占到60%和65%。
——增加了就业岗位。在引进的项目中,仅晨鸣集团、台湾旺旺集团、鲁抗医药、省农业实业集团、坤华集团等大型企业就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其中,山东莱钢永锋轧钢有限公司通过县劳动力市场招收录用了首批150名技术工人,并组织他们到莱钢技校进行了两个月的专业培训,现已全部上岗;晨鸣集团齐河板纸有限公司投资3.4亿元的20万吨箱板纸项目和1.7亿元的10万吨自制浆项目,已在社会上扩招职工300人,累计安置2500多人;旺旺集团投资兴办的山东瑞麦、齐河瑞麦两大企业,新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
——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晨鸣集团齐河板纸有限公司自1996年实施跨区租赁经营以来,6年累计上缴税金1.5亿元,随着投资5亿元的文化用纸项目的投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上缴税金可达8000万元。2001年投资1.5亿元的台湾旺旺集团瑞麦食品项目,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6500万元。引进的莱钢永锋轧钢项目,总投资6亿元,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初竣工投产,每年可上缴税金3000万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上缴税金将突破1亿元。特别是2002年引进的澳门名嘉集团“三城一区”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占地1.68万亩,包括名嘉工业城、家具批发展销城、商贸娱乐城和开发区配套住宅区,其中“三城”2—5年内建成后,年可实现税收5亿元;“一区”10年内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49亿元,为推动齐河财政增收蕴足了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