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号召。四川省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会议精神,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四川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系统工程。
一、强化财政保障职能——抓好“群众利益”工程
各级财政要把切实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作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重理财、求实效,重点维护好“三大群体”的利益。
1.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好公教人员的利益。要从预算安排入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工资预算打足打够,不留硬缺口;从创新工资发放模式入手,全面推行“工资专户”管理和财政直发工资的改革,并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县级管理;从增加基层可用财力和缓解资金调度紧张问题入手,加大对市、县财政的转移支付和资金调度,保证各地工资发放的资金需要;要从明确责任和奖惩入手,建立工资发放情况统计通报制度,对欠发工资地区严格执行不准上新的建设项目、不准搞楼堂馆所建设、不准购买小汽车、不准安排党政领导干部出国的“四不准”规定。
2.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维护好下岗职工和城镇贫困居民的利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这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更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社保支出列在预算安排的第一序列,切实保证财政负担的“两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配合有关部门提高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集率,努力扩大社保覆盖面,使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3.贯彻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经过努力,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地方已将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基层、农户。当前的重点是抓好乡镇机构、财政体制、农村教育等配套改革工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并积极引导全社会的农业投入,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二、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阳光财政”工程
要通过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健全财政法制,使财政的各项收支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实现财政分配活动的法制化、透明化,这也是财政改革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1.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一是要合理确定经费标准,增强预算的科学性。遵循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开支标准,既要防止损失浪费行为,又要防止定额偏低的问题。二是要实行标准周期制度,增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实行标准周期制度,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并组织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的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控性。三是要加大综合财政预算改革的力度,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对单位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彻底解决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问题。四是要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一经确定和批复后,财政和主管部门都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五是要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增强预算的准确性。支出预算的编制一律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改按“零基预算加项目预算”的方法来编制。
2.稳步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保持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权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要对预算单位的预算内外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单位自行开设的各种账户,逐步建立财政单一账户体系。进一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资金的范围。对单位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大型修缮、政府采购资金、工资等都要逐步实行财政直接支付。要推进会计核算方式改革,逐步由财政部门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办理财政供给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档案管理等,对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的事业单位,要通过完善会计委派等措施,加强对这些单位的财务管理。
3.加强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建设。要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严格实施。要抓紧制定集中采购目录,对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在人民群众中影响较大的采购项目,实行集中采购。要建章立制,规范采购行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把政府采购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范围,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检查和监督,定期开展专项审计,防止政府采购中的腐败行为。
4.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其核心是实行收支脱钩和收缴分离。即所有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收支在部门预算中按预测和实际需要及有关标准统一安排,由财政部门平衡、审核。当前要重点加大公安、法院、工商、环保、计生等执收执罚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管理力度,使所有预算外资金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防止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在此基础上,加大统筹力度,逐步缓解预算内资金紧张的局面,并逐步解决单位之间收入苦乐不均的问题。
5.研究制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措施和办法。当前,我省国有资产管理手段还很落后,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研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措施和办法,改善监督手段、创新管理方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加强财政自身建设——抓好“效率财政”工程
要通过转变财政职能,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和推进系统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全面提高财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顺利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
1.切实转变财政职能。各级财政部门要转变传统的理财思路和理财方法,改革过去的一些习惯和办法,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和权限,要建立科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并实现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和审批结果“四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弱化专项资金的分配,逐步减少对下级财政的各种专项拨款。要全面采用规范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减少资金分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资金分配的公开、公正和合理性。
2.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要抓大事、谋大局,讲改革,讲效率。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为基层、单位服好务。要狠抓落实,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要牢固树立窗口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坚持反对“老大”思想,杜绝“四难”现象,大兴文明办公、礼貌待人的良好风气。要加强警示教育,搞好廉政建设。
3.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理论,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不断充实干部业务知识,提高干部业务能力。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干部的在职学习和在职教育,努力创造条件,让干部更新知识。各级要切实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干部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4.推进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抓紧抓好。要增加必要的投入,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一个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财政系统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财政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为十六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