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08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综合
李岚清致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
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1—4)
开拓新世纪财政工作新局面 项怀诚(1—5)
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推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楼继伟(1—11)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深化税制改革 高强(1—15)
新年寄语 本刊编辑部(1—1)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高强(2—4)
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3—4)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几个问题 项怀诚(3—6)
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项怀诚(4—4)
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
情况及200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郭振乾(4—9)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1 年中...
综合
李岚清致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
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1—4)
开拓新世纪财政工作新局面 项怀诚(1—5)
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推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楼继伟(1—11)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深化税制改革 高强(1—15)
新年寄语 本刊编辑部(1—1)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高强(2—4)
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3—4)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几个问题 项怀诚(3—6)
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项怀诚(4—4)
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
情况及200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郭振乾(4—9)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4—10)
开拓创新 强化监管 努力做好新时期的财政综合工作楼继伟(5—4)
顺应财政改革发展 稳步推进财政监督工作 金莲淑(6—4)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认真做好财政工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而作 项怀诚(7—4)
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 讲话精神 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项怀诚(8—4)
关于200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摘要) 项怀诚(8—13)
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 开创财政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廖晓军(8—16)
领导及专家学者为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二十周年题词(11—4)
实践“三个代表” 开创农业财政工作新局面 张佑才(11—7)
深化改革 推动行政政法财务管理 金立群(11—11)
以“三个代表” 为指针 做好教科文财政工作 张佑才(12—6)
财政论坛
坚持“两个确保”维护社会稳定 本刊评论员(2—1)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促进农民减负增收 本刊评论员(3—1)
做好今年财政工作 为“十五”开好局起好步 本刊评论员 (4一1)
抓住工作重点 规范财经秩序 本刊特约评论员(5—1)
依法治税 强化征管——评新《征管法》 的颁布实施 本刊评论员(6—1)
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建设强大国家财政——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 社论(7—1)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为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努力奋斗 社论(8—1)
认真做好2002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本刊评论员(9—1)
中国财经外交的又一里程碑——写在第八届APEC财长会成功召开之际 本刊评论员(10—1)
把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本刊评论员(11—1)
与时俱进辩证应对 本刊评论员(12—1)
本刊特稿
学习“十五”计划建议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邓子基(1—19)
迎接新世纪:不失时机推进我国税制改革 张培森(1—22)
结构调整与中长期财政投资政策 苏明(2—7)
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丁学东( 3—9)
财政应以规范形式支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贾康 杨良初(4—17)
国债与经济运行 刘邦驰(6—7)
地方专栏
夯实财政基础 强大地方财政——贵州省财源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贵州省财政厅(9—4)
转观念调结构兴财源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9—9)
突出资源优势 强化支柱财源 普安县人民政府(9—10)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财源结构调整余庆县人民政府(9—1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加快娄山关财源建设桐梓县娄山关镇人民政府(9—13)
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正确处理公平效率关系——江苏省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基本经验 江苏省财政厅(10—10)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苏州经济“锦上添花” 苏州市财政局(10—14)
机制激励促增收 激发潜能抓节支 射阳县财政局(10—16)
调整体制 促进发展 东台市财政局(10—18)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沭阳县财政局(10—20)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目标 推进财政改革与机制创新 王加林(11—13)
驾好三套车 拉动支出改革 刘存厚(11—18)
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胡朝元(11—20)
<anchor xml:id="page_0061" />实施“双增工程” 振兴乡级财政 王克(11—22)
收入一个进口 支出一个漏斗 王建设(11—24)
以县级财政支出改革为突破口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安徽省财政厅(12—18)
健全机制 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合肥市财政局(12—22)
建立规范的财政预算管理运行新机制 铜陵市财政局(12—24)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巢湖市财政局(12—25)
转变财政职能 推行经济结构调整 芜湖市财政局(12—27)
厅局长纵论
积极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步伐 张昭立(1—24)
治乱减负是落实“三个代表” 的实际行动 曹建方(1—26)
发挥财政职能 服务西部大开发 石俊(2—10)
学好财税知识 做好财政工作 陈本宏(2—12)
“公共财政” 下的财源建设 莫连营(3—12)
财政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罗勤(3—13)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应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许桂芝(4—20)
立足改革 促进财政经济稳步增长 郭利民(4—22)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矫正中(5—8)
建立和完善财政法制建设的运行机制 王法义(5—9)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积极推进地方预算管理改革 童道友(6—18)
如何用“三个代表” 思想指导财政工作 卢友富(6—20)
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创新 加强廉政建设 齐守印(7—8)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谭敏生(7—10)
辽宁省非税收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鲁昕(9—15)
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 邱善希(9—17)
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开创财政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王加林(10—22)
立足财政实际 实践“三个代表” 邓又林(10—24)
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刘铭达(11—27)
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实到振兴财政的实践中去 原崇信(11—25)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做好财政支农工作 赵鸣骥(11—29)
如何做到“不做假账” 童道友(12—29)
实践“三个代表” 推进财政理论与管理创新 齐守印(12—30)
推行六项改革 探索制度创新 申相臣(12—32)
专题报道
山东省:推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并轨 王慎民 王树和(2—14)
吉林省: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 促进再就业 季才社(2—16)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刊通讯员(4—11)
回望“九五” 硕果累累 放眼“十五”信心百倍 本刊记者(4—14)
审时度势 超越自我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改革 翁礼华(6—10)
以人为本 创新机制 加快发展 郭代模 石化龙(6—13)
以创新推动财政发展 武昌(6—16)
财长责任重 必须有作为——第八届APEC财长会侧记 石化龙(10—4)
APEC财长会大事记 本刊编辑部(10—7)
APEC——苏州因你而更加繁荣和美丽 本刊记者(10—9)
财税理念及其运行规则面临的挑战 高培勇(12—8)
加入WTO对我国财政的影响及其对策 王保安(12—10)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分析 马晓河(12—14)
改革视野
围绕改革与发展 做好财政法制工作 贾谌(1—28)
企业效绩评价制度在我国已初步确立 孟建民(1—31)
公共财政 初见成效——安徽省探索县乡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石化龙(1—34)
农村税费改革在安徽 石化龙(3—15)
关于宣武区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的调查 韩精诚(3—18)
认真总结经验 继续深化改革——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朱玉明(5—11)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成功范例——关于新华集团授权经营情况的调查 程嗣福等(5—14)
深化公车制度改革的思考 刘洪林 段云飞(5—17)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家经贸委负责人答记者问 方震海(6—24)
股份合作制改制的个例分析——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的改制经验 于淑波(6—28)
改革公车保险办法严格控制经费支出 王屹秦俭(6—30)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特征、原因及政策建议 龚平(8—20)
农村税费改革不能单兵突进 邓大才(8—2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龚平(10—26)
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刘峥(10—28)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李友志(11—31)
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龚平(11—34)
预算管理
国库单一账户制下的预算会计 贾红鸯(1—37)
部门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卢金瑞 李维德(1—39)
建立完善的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体系 谭勤奋(2—18)
收费票据管理“八化” 朱必法 余厚新(2—20)
探索国库集中收付 促进财政良性循环 杨泽柱(3—20)
执法机关预收资金应实施财政管理 王存 潘志强(3—22)
推行部门预算需要解决几个现实问题 孙光奇 刘志新(4—24)
部门预算编制与管理改革的趋向 王金秀(4—26)
县域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瑞鸿(4—28)
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的思考 张人毅(5—20)
关于预算原则的实践问题 李葆萍陈庆萍(5一18)
关于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 储敏伟 孙敏(6—21)
<anchor xml:id="page_0062"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思考 包香明(6—23)
加强支出管理 确保收支平衡 陶诚华(7—12)
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 吕旺实(7—14)
部门预算改革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刘键(8—25)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模式设计 周波等(8—27)
适应公共财政要求 构建预算管理新框架 丁一轩(9—18)
找准问题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安春玲(9—20)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 推进依法科学理财 杨茂盛 冯建中(10—30)
建立我国政府公共支出预算体系的思考 高正章(10—32)
嬗变中规范 创新中改进——析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政策取向 张雷宝(11—38)
面向市场推进事业单位支出管理改革 邓又林 谢和平(11—36)
转变理财观念 支出管理见成效 李颖(12—35)
新沂市国库集中收付的基本做法 叶贵和 王文华(12—37)
理财经纬
对粮食购销企业加强管理的思考 马琦林 王下春 史红杨(2—21)
西部开发 生态为本——赤峰市财政支持生态建设的经验做法 马彩凤等(2—23)
建立网络综合监控系统 促进财税金融有序运行 李思福(2—26)
西部大开发必须重视财政支出效率 杨正良 管昕(3—24)
财政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 朱民(3—26)
构建公共财政下的基建投资管理体制 金钟等(4—30)
履行财政职能 管好世行项目 韩庆顺 喻敏(4—32)
实行报账制管理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杨万煜(5—22)
建立效绩评价制度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吕春建 苏继良(5—24)
县级报账: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试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祝顺泉(6—32)
强化管理与创新 有效利用外债 阴法庭 隋学红 王鲁飞(6—34)
世纪之交农业综合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许建斌卢晓熙(7—16)
探索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新路子 叶忠(7—18)
探索外债“借用还” 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王小平 何利亚(7—20)
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 金钟等(8—29)
建立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财政对策 王万清等(8—31)
宜昌旅游业实现由 “政府主导” 向“市场主导” 转变 韩庆顺 张军(9—34)
对湖南凤凰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欧家太(9—36)
积极运用市场手段 探索事业发展新路 王小平等(11—40)
充分发挥财政作用 支持外贸经济发展 程新(11—42)
县乡财政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建设经济强市 张俊华(1—41)
要更新乡镇财源建设思路 任义才(1—43)
莱州市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尹占桐(2—28)
推行新体制 增添新活力——河北省围场县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见成效 宁自忠(2—30)
500万元的债务是如何消化的?——湖北省浠水县汪岗镇村级化债减负的调查 冯新路等(2—32)
县乡创新财政支出管理机制的思考 张程(3—27)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发展 王慧敏 张根国(3—30)
高邑县:积极实施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王建设 翟秋乐(3—32)
农村税费征收如何由难变易 许登峰(3—34)
宜昌县:强化支农意识 推进农业发展 代圣臣 李致学(4—34)
一个农业大县财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张兴山 姜小俊(4—36)
乡镇财政“支农”贵在“知农” 刘宜平(4—38)
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应推行报账制 王惠良(5—25)
管好农发资金 推动农业发展 高伟(5—26)
官庄镇的财源建设之道 熊东兵 刘红星(5—28)
强化财政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 祁彪等(5—29)
从行政命令到市场引导——安徽省庐江县罗埠乡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徐济春 祁增年(6—36)
实施名牌战略 建设茶叶强县 向红霞(6—38)
青岛开发区的财政发展之路 蔡自力(6—39)
落实“两保两挂” 政策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吴雪桦(7—22)
防范和化解县乡财政风险的对策 郑晓林(7—24)
坚持农村税费改革 促进县乡财政建设 申玉生 杨明(7—27)
税费改革与县乡财政的制度创新 吕万大(7—29)
在财政收支上做文章 从集中管理中出效益——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推行“三个集中”财政、财务管理的实践 卢少雄 方灿芬(8—33)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削减乡镇财政赤字和负债 朱晓明(8—35)
一个经济落后镇的财政平衡之路 曹习爱等(8—37)
加入WTO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徐宏光(9—22)
公共财政下的农村财源建设思路 王慧敏等(9—24)
一套消化乡镇负债的好办法——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消化乡镇负债的调查 龚德勤 张健儒(9—26)
方强镇: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动真格 阮绍荣等(9—28)
乡镇撤并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吴裕舜 乐坤(10—34)
正本清源除顽疾——湖北省远安县探索出“双代管”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庄辉俊(10—36)
从转变职能入手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赵长宝(10—38)
县级机构改革后财政支出管理形势及对策 尤明立 王广才(11—44)
落实“收支两条线”的成功实践 张美春(12—39)
郭河崛起白鹅新产业 王善知(12—40)
税收征管
财政部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开征车辆购置税答记者问 本刊记者(1—45)
<anchor xml:id="page_0063" />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 李浩燕 赖可基(1—47)
应加强对税收委托代征手续费的管理 高月管(1—49)
构建我国科技税收政策的原则与设计 冯绍伍 桂军(2—34)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路 陈德恒(2—36)
重复检查:税务机关如何越过这道“坎” 王桂荣 李文英(2—37)
农业特产税如何做到据实征收 彭明杰(3—35)
完善我国环保税制的思考 陈裕海(3—37)
关于地方税收预算性增收与政策性减收问题的思考 林杰 潘贤掌(4—39)
什么是税务筹划 梁云凤(4—41)
关于依法治税的若干思考 沈卫国(5—31)
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思路 李轶峰(5—34)
加强税源研究 促进经济发展 曹莹(6—41)
房地产市场税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黄凤羽(6—43)
企业破产的税收对策 董占涛 孙蕊(7—31)
地方税收征管成本问题研究 王延杰宋超(7—33)
个人所得税应做何调整 马拴友(8—39)
改革地方税制 促进经济发展 刘群(8—41)
试论税收执法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武海燕 冯绍伍(9—29)
农业税“三定” 征收好 杨依龙(9—32)
百万农税 八天入库 王仁林(9—33)
从芜湖的实践看规范农业税征管 张业根 崔晓木(10—39)
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征管 薛宏金 吴沁潼(10—41)
创新依法治税之路 阎新(11—46)
加强税收征管宜从四方面着手 夏琛舸 魏冬梅(11—48)
法制监督
加强财政监督立法规范财政监督活动 杨敏 卞荣华(2—39)
强化财政监管力度 规范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周永平(2—41)
加强财政监督 落实“收支两条线” 庄铭理(3—39)
以监督促管理 狠抓乡镇财政建设 沧州市财政稽查大队(3—40)
积极探索财政监督运行机制 于落川(4—42)
处理好三个关系加强对社会审计的财政监督 刘敬民(4—44)
公共财政与财政法制建设 贾澜 谷元新(5—36)
浅议财税秩序现状、原因及对策 蔡三元(5—37)
“财政卫士” 的世纪跨越——湖南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掠影 柴鉴察(6—45)
新形势下财政监督机制的构建 刘明慧 邱艳(6—47)
明思路 练内功 促进机构队伍建设 高文娇 傅明璋( 7—34)
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核查工作机制 崔慰 马刚(7—36)
面对“入世”的财政法制建设 郑建国 曹邑平(8—43)
加大联络办案力度 提高财政监督质量 王光武等(8—45)
完善财税法制 规范财经秩序——从《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订看完善财税法制对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作用 王家林(9—38)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张建申(9—40)
要提高财政监督的宏观层次 梅林(10—43)
国民待遇原则对我国立法工作的影响 蔡法(10—45)
十年讼争一朝平——四川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申请复议案顺利结案 江维茂(11—50)
强化内部监督 提高监督质量 高洪柱(11—52)
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的对策建议 韩精诚(12—42)
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王汉明(12—44)
经济天地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胡少维(1—50)
推动制度创新 促进经济增长 廖家勤 柯永果(1—52)
启动非国有投资的对策建议 刘晓梅 陈强(2—43)
2000年经济形势及2001 年展望 严于龙(2—45)
2001 年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及建议 刘菊(3—42)
发展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 侯专政(3—44)
抑制通货紧缩:“十五”时期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步德迎(4—45)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刘瑞杰(4—47)
农民居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连仲(5—39)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 刘先华 吴德美(5—42)
抓住消费转型新契机 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严先溥(6—49)
“十五”期间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蔡玉平(6—52)
对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胡少维(7—38)
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前提和法律基础 汪异明(7—40)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利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李万茂(8—47)
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价 夏娟(8—49)
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奋进 何慰先(9—42)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黄健(10—47)
体制创新: 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 戴振韬(10—50)
实施三大主体战略 加快河北经济发展 薛志敏 李云涛(11—50)
加入WTO对价格的影响及对策 陈强(12—45)
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思考 陈春霞(12—48)
问题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张秋娴(1—55)
财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政策取向 李放 张景顺(1—57)
探讨财税基础理论 献计西部大开发——全国财税与西部大开发高级研讨会综述 方震海(1—59)
促进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选择 夏杰长(2—48)
浅谈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朱世宪(2—50)
“入世”与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 马静(2—53)
重建财政支出管理体系的思考 段国旭(3—47)
公共财政就是“吃饭财政”吗? 刘晔(3—49)
简论国家财政安全战略的目标与实施步骤 赵晓儒(3—51)
改制后企业规范运行的财政思考 陈士宜(3—52)
对云南、青海、宁夏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查 张弘力(4—49)
<anchor xml:id="page_0064"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财税对策 杨德向(4—51)
新形势下财政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侯孝国(4—53)
三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成效及展望 严于龙(4—56)
部门预算改革与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 张馨(5—44)
创造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投资软环境 肖金成(5—47)
农业综合开发与粮食安全问题 钟新年(5—51)
进而有度 退而有序——对财政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思考 孔志锋(5—53)
浅谈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财政支农对策 朱国兵等(5—49)
加入WTO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及财政政策调整 傅道鹏(6—54)
妥善解决公教人员工资发放问题的对策 姚绍学 刘新军(6—56)
搞好县级会计委派的几点探讨 赵希胜等(6—58)
加入WTO后的政府职能作用 刘清文(7—42)
财政开道 e路好行 郭平 左志刚(7—46)
完善地方税收执法责任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尹国民(7—48)
筹集内河航道建设资金的财政措施研究 贺琼(7—44)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 周晓红(7—50)
现阶段出口骗税行为的成因及防治 侯伟(8—51)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研究 蔡秀云(8—53)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谢毅(8—55)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对策 陈国绪等(8—58)
财政要自觉为农民增收服务 黄利明(9—44)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詹伦波(9—47)
我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简要回顾和经验总结 董文毅(9—49)
选择以公共投资为中心的财政支出政策 蔡一珍(9—51)
当前国库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新民 谌争勇(10—53)
积极财政政策条件下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黄玉荣等(10—56)
加强基建资金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蔡自力(10—58)
财政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突破 郭代模(10—59)
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几个问题 王征(11—5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公共政策 夏杰长 马胜杰(11—56)
谈谈财政公文 王军(12—50)
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现状及改革思路 鸿岭(12—52)
财苑风貌
青春无悔谱华章——记河北省围场县石桌子乡财政所所长马力杨 赵广峰(1—60)
心灵的震撼——湖北省财政系统“双先”模范事迹巡回报告写真 林毓卿(2—56)
“公开”架起连心桥 姜玉中 朱文章(2—58)
务实拓财源 廉政为民富 曹筱云等(3—55)
让青春在湖区闪光 王建军郭文平(4—61)
为人清如许 理财活水来——记山东省东明县五营乡财政所所长许翠环 山东省荷泽市财政局(5—58)
小康路上赤子情——记湖北省枣阳市财政局农艺师、共产党员郑德富 马晓波 张烨(5—61)
点柳成金——记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乡财政所党支部 河南省财政厅(6—62)
财苑一枝花 汪桂云 徐明(7—54)
五步棋 步步高 阿拉腾格日乐(7—57)
精明能干的理财人——记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财政所 陈政(9—57)
财经评议
推进财政资源共享的好办法 马善记(3—57)
赞“书记县长无专车” 王建军(3—57)
“农村税费改革”不是“费改税” 陈前金(4—59)
“财神”的神通有多大 吕万大(4—60)
农民要增收 功夫在“题”外 胡雪梅(7—59)
“吃饭财政” 的错位 李安华(7—60)
农村税费岂能“招标”征收 王海 田荣(9—56)
值得肯定的举措 朱斌文(9—56)
世界之窗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因 李方旺(1—62)
美国彩票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张冀湘(2—62)
世界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动态 苏得瑞(3—62)
21世纪国际资本流动十大特点 黄鑫(5—63)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公共支出预算的主要特征 徐志 施华淼(6—64)
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蔡社文(7—63)
泰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蔡社文(8—62)
意大利、比利时的财政管理 蔡言楚(9—60)
韩国的遗产税制度 俞光远等(11—61)
债务与经济形势: 日本政府的两难选择 周宇宏(12—57)
艺苑
在家说“税改” 汪恭礼(2—55)
迎新赋 赵春生(2—64)
竞职 贻旺(3—58)
走进高贵 戴益民(3—59)
那山 那路 那眼睛 孙广宇(4—64)
大嫂我要对您说…… 周梦(5—62)
七律·敬贺中国共产党八旬华诞 陶增骥(7—61)
历史的鉴证 姜维壮(7—61)
记住自己是党员 叶华荫(7—62)
火红的税徽映群山 王龙明(9—58)
珍贵的遗产 匡毅(9—59)
他山有智慧 曹亚光(10—62)
评选家族纳税人 周梦(12—56)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