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做好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动植物园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规划不仅直接影响前期投入资金的多少,而且影响后期财务管理工作。首先,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动植物园系统应将项目的资源情况、市场现状及前景、竞争环境等纳入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工作中,重点对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其次,动植物园规划应以生态规划为前提,在测定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园内外产业,进行低影响开发,在绿化建设中使彩叶树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造型植物、乡土植物等占到合理比例,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增加运营资金。最后,规划要彰显特色,体现生态理念、低碳理念、环保理念,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景观、产业具有可持续的吸引力。
2.清查盘点动植物资产,实现价值增值。一是动物资产。动物资产具有在存续期内需要持续的饲养支出、不具有流动性、价值较大等特征。购入、输出和新繁殖的动物都要记账入册。进行初始账目核算和后续账目核算时,应根据动物年龄、性别、种类等分层次建立明细科目。动物园要依据本园会计主体的性质和规模大小确定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精细核算。购入的动物资产账目处理为:借记“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受捐赠的...
1.做好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动植物园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规划不仅直接影响前期投入资金的多少,而且影响后期财务管理工作。首先,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动植物园系统应将项目的资源情况、市场现状及前景、竞争环境等纳入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工作中,重点对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其次,动植物园规划应以生态规划为前提,在测定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园内外产业,进行低影响开发,在绿化建设中使彩叶树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造型植物、乡土植物等占到合理比例,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增加运营资金。最后,规划要彰显特色,体现生态理念、低碳理念、环保理念,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景观、产业具有可持续的吸引力。
2.清查盘点动植物资产,实现价值增值。一是动物资产。动物资产具有在存续期内需要持续的饲养支出、不具有流动性、价值较大等特征。购入、输出和新繁殖的动物都要记账入册。进行初始账目核算和后续账目核算时,应根据动物年龄、性别、种类等分层次建立明细科目。动物园要依据本园会计主体的性质和规模大小确定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精细核算。购入的动物资产账目处理为:借记“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受捐赠的动物资产按重置成本记账,借记“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营业外收入”。动物园经营期间发生的饲料费、药品费、饲养员人工费、动物馆舍的折旧费属于经营性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二是植物资产。植物资产具有再生性、有效性、现实性、可货币计量等特性,可以根据植物园具体情况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通过确定参照物及其平均市场价来确认植物园植物评估单价。植物资产是动态变化的生态资产,需要专业测算,更需要单独核算,应在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下分设明细科目,及时了解资产增减变化,减少送树苗走人情和谎报苗木死亡转移植物资产等情况发生。各级管理部门还要将植物资产管理纳入考核指标和体系,科学引导城市园林管理。
3.拓宽经营渠道,主动进行创收。前期投入过多,后期成本过高,经营收入杯水车薪,使很多动植物园陷入经营窘境。动物园应该设置经营会计账户,细化会计科目,并核算监督本单位经营活动。这需要动植物园管理层、决策层高度重视经营会计工作,使产品研发设计部门及有关经营部门等与经营会计工作合理对接,优化经营产品和服务。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设计了数种经营产品,可满足不同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需求。
4.重视节约成本和开发动植物的经济效益。一是培育就近引种的生态理念。引种乡土植物或本土动物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管护成本低廉。财务人员要与引种人员对接,做好引种前期准备工作,科学选择种源地,配备饲养人员和设施,科学制定引种方案,在运输途中采取有关技术措施进行保障,进场后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引种增加收入。二是先进行引种试验再推广应用,引种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效益丰富的植物品种入园。引种适于地区发展的经济类苗木,示范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三是财务管理工作应延伸到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应积极发掘利用经济植物,不断发现新的植物资源,创新产业发展路径。财务人员要有经营意识,积极参与市场调查,结合引种人员提供的参考数据,选出最优引种物种,避免盲目引种,同时注重新品种培育和快速扩繁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持续保育,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5.财务管理工作与动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全面对接。植物迁地保护技术性很强,需要科学的设备设施和材料做支撑,需在财务预算中积极列支,否则很多技术很难在植物园得到有效实施。比如,野生植物就地保护应该是植物园和当地政府、林业等有关部门共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就地保护资金上应以当地财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为主投入,植物园是配合角色,需要在预算中进行列支。再比如,动物园应用“近自然丰容技术”、动物行为训练、生态饲养、疾病绿色防治等迁地保护措施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关系动物园动物生存质量,财务管理资金要向这方面倾斜。
6.构建动植物园信息化管理系统,重点开发构建生态大数据。经费充足的动植物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或购买专业软件,构建动植物园生态大数据系统。这一方面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科学决策、避免浪费等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生态饲料配方管理、动物生态饲养管理、饲料存货管理、用具管理等进行信息化管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养效率等。
7.财务管理工作与动植物园精细化管理工作相融合。植物园财务管理工作应融入到植物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从而精准计算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节约的目的。在园林养护管理中合理应用近自然管理理念,对园林植物只做安全性、辅助性修剪及造型修剪工作,减少工作量、节约财务资金支出。运用“近自然丰容技术”将园内外死树、枯枝等都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自然废弃物。利用病死动物尸体制作标本,通过财务支出构建动物标本制作平台,使用绿色防腐剂,制作鸟类、灵长类、食草动物类、食肉动物类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标本,通过陈列参观增加动物园吸引力,从而提高动物园经济效益等。
8.以基础工作为切入点,优化财务管理工作。以植物园为例,活植物收集是植物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发展趋势是注重收集原生本土植物,财务管理应重点支持原生本土植物收集工作,展示典型本土植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又如,植物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需要资金支持,植物园要围绕“科学的内容、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展示”方针投入资金,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支持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引种、科普、驯化、繁殖、保护、保存、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刘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