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分类管理,推进有重点的审计全覆盖
按照岗位性质、管理资金与资产规模等标准,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可将经济活动复杂、资金往来量大的部门和单位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加强监督;对资金量小、业务内容少的部门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以离任交接代替离任审计,最大限度节约审计资源,缓解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在分类管理、离任交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管理,把年度项目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相结合,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轮审制度,采用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扫除审计监督的盲区和死角。
2.紧扣权力,推进有深度的审计全覆盖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最后都集中体现在权力的运行上。因此应紧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轨迹,扫描全过程,着手重点环节,结合会计账册,从中查找问题,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决策权、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管理权、经济监督权和廉政建设方面的全方位监督。在审计内容上要结合高等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体现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发展的基础、特色、环境,促进领导干部站在战略高度,为国为民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以审计倒逼各项内部制度的完善,体...
1.分类管理,推进有重点的审计全覆盖
按照岗位性质、管理资金与资产规模等标准,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可将经济活动复杂、资金往来量大的部门和单位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加强监督;对资金量小、业务内容少的部门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以离任交接代替离任审计,最大限度节约审计资源,缓解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在分类管理、离任交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管理,把年度项目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相结合,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轮审制度,采用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扫除审计监督的盲区和死角。
2.紧扣权力,推进有深度的审计全覆盖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最后都集中体现在权力的运行上。因此应紧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轨迹,扫描全过程,着手重点环节,结合会计账册,从中查找问题,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决策权、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管理权、经济监督权和廉政建设方面的全方位监督。在审计内容上要结合高等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体现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发展的基础、特色、环境,促进领导干部站在战略高度,为国为民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以审计倒逼各项内部制度的完善,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度。
3.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高校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由校内财务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多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督办。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可加强校内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审计手段的不足,扩大对责任人监督考核的视野和范围,提高审计结果的权威性,达到“审前共商,审中互动,审后运用”的良性效果。
4.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要归入被审计人的档案,作为对其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高校应积极推动审计结果在联席会议制度中的运用,把审计结果与干部绩效评价、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晋级晋职、责任追究、勤政廉政等结合起来,提升审计结果的运用水平,加大审计决定执行及审计整改的跟踪问责力度,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效性和权威性。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区分不同属性的审计对象,突显不同类型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和重点,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做出科学评价。提高对被审计对象管理过程和具体经济行为的关注度,尤其是基建、招生、设备采购、后勤服务、财务等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对其过程审计往往更重要。
5.以信息化提升审计质量
推动审计方式创新,突破“查账”的传统思维和手工作业模式,改进审计技术,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审计方式。通过计算机审计,使所获取的数据更全面,经过数据筛选与分析对比,挖掘审计线索进行重点核查,提升校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以公开化满足公众期待
一是实行审前公示。通过单位公告栏、校园网、审计处内网等平台,公示审计信息,将审计项目的名称、内容、实施时间、审计组人员名单、监督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内容公开,满足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基础。二是公开审计结果。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依法把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典型问题等,进行不同范围和层次的通报,并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的内容,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强化对审计对象与审计组的双向监督约束,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预警功能。
7.加快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
首先,要根据新时期、新常态、新理念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尤其要注重选拔年青才俊;其次,要积极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学习最新政策理论、最新审计专业知识、最新信息化审计技术;同时还应加强跨专业相关业务的学习,能够针对不同审计对象,科学准确地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再次,应建立以工作能力、审计业绩为主导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审计工作氛围。
责任编辑 王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