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诸多原因,融资难、担保难一直捆扰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把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优化担保机构的发展环境,围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上落实好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同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坚持“扶优促强”原则,对担保资金充足、担保覆盖面广、社会贡献大、风险防范效果好、信用等级高的担保机构给予扶持。并可以考虑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二)做大做强担保机构。主要包括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积极发展民营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担保机构发展县城业务和推进国有与民营担保机构的合作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推动机制创新。具体而言包括:1.建立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机制。财政部门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一定风险补偿;对与担保机构合作好、中小企业信贷规模投放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扩大信贷规模,增加...
由于诸多原因,融资难、担保难一直捆扰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把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优化担保机构的发展环境,围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上落实好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同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坚持“扶优促强”原则,对担保资金充足、担保覆盖面广、社会贡献大、风险防范效果好、信用等级高的担保机构给予扶持。并可以考虑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二)做大做强担保机构。主要包括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积极发展民营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担保机构发展县城业务和推进国有与民营担保机构的合作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推动机制创新。具体而言包括:1.建立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机制。财政部门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一定风险补偿;对与担保机构合作好、中小企业信贷规模投放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和支持。2.建立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的周转机制。委托各地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具体管理运作,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为基本面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垫资服务。3.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快速办理机制。积极整合财政、税收、银行、担保机构等优势资源,实施中小企业“绿色通道”工程,实现企业、担保、银行的快速对接,集中优势力量,促进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4.建立银行、担保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政府部门应鼓励金融机构与具备较高信用等级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适当提高担保放大倍数,对具体授信的担保放大倍数,由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协商确定。
责任编辑 张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