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强县级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的对策
宋光杰
近几年,L县在对其基层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较高,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完整的,但也有部分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既影响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也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事业发展,更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健康运行和政府部门准确决策。经汇总分析,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可分为会计基础信息质量不高和会计管理信息质量不高两方面,会计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会计基础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不合规;会计管理信息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偏差多、会计监督能力弱、会计服务水平低。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总结近年来L县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的有效做法,以期为加强基层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L县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主体内因角度
1.非主观故意因素。主要是会计人员业务不熟练、对会计制度掌握不准确、工作能力不高等原因,造成会计票据和会计凭证不规范、会计数据和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职能作用弱化等。该县的学校财会工作表现较为典型,全县中小学幼...
加强县级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的对策
宋光杰
近几年,L县在对其基层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较高,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完整的,但也有部分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既影响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也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事业发展,更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健康运行和政府部门准确决策。经汇总分析,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可分为会计基础信息质量不高和会计管理信息质量不高两方面,会计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会计基础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不合规;会计管理信息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偏差多、会计监督能力弱、会计服务水平低。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总结近年来L县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的有效做法,以期为加强基层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L县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主体内因角度
1.非主观故意因素。主要是会计人员业务不熟练、对会计制度掌握不准确、工作能力不高等原因,造成会计票据和会计凭证不规范、会计数据和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职能作用弱化等。该县的学校财会工作表现较为典型,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设立财务岗的有172所,共有财会人员222名,其中财会及相关专业人员仅16名,大多数财会人员由教师兼任,既不专业、又不专职,有时记账科目不对,有时收支不对账,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也处于应付状态。
2.主观故意因素。主要是会计人员本身或受他人员指使,为达到一定非正当目的而故意将不合法不合规票据、虚假票据入账,或记错账等。其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取利益,包括会计人员非法获利、为他人非法获利、单位部分人员或者集体非法获利等。总体上看,主观故意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较少,但在基层企业单位中也时有发生。比如该县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检查中,发现某玻璃加工企业财务部门存在漏计营业收入、虚列员工培训经费等问题,经过核实其财务人员承认是为企业减少缴税基数而故意作为。
(二)会计环境外因角度
1.会计法规学习宣传不到位。会计制度在落实执行过程中,基层部门对会计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基层企事业单位对会计法规政策学习重视不足,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政策的认知水平、掌握程度、执行力度参差不齐。
2.基层会计监督检查不到位。会计主体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缺乏内部检查机制,或工作力量不足导致内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政府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不到位,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计信息检查活动工作力量不足,检查覆盖面偏小,缺乏持续性、连贯性,没有形成检查的长效机制。
3.会计质量奖罚措施不到位。在各类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对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单位和财务人员多是督促整改,缺少必要的处罚措施,公开曝光力度不够,对其他单位缺乏警示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企事业单位也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
二、L县加强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健全会计制度体系
2022~2023年,L县财政部门牵头先后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年”“会计基础工作提升年”活动,以“强基础、提质量”为目标,通过规范会计岗位设置、强化制度落实、完善内控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得到全面巩固提升。在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管理层面,对照国家和省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县级会计管理制度办法进行全面梳理,做好废、改、立。在企事业单位主体层面,根据统一部署健全完善内部会计工作制度。
(二)开展会计宣传培训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会计法规制度宣传和业务培训,着力提升政府执法管理人员履职意识、履职能力,提升企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法规制度的敬畏意识、自觉遵守意识,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实务从业能力,提升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意识、监督能力,在全社会形成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制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良好氛围。

图/许孝义
(三)建立单位内控机制
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机制,科学确定会计各个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流程,按照专业能力配齐配强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建立会计票据责任人、业务分管领导以及会计人员、会计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层层审核把关机制,形成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以及领导层面的相互监督约束机制。成立单位内部审计组织,定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内审和整改。建立内部财会公开制度,让单位职工共同监督。
(四)强化财会监督检查
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检查机制,在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正常履行会计信息监管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纪委监委、巡察办、公安经济执法、市场监管、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和行业中介机构力量,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会计信息质量联合检查,形成对事业单位和重点行业企业轮动检查机制,每三个年度实现一次全覆盖,检查成果各部门共享共用。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监督职能,激励社会监督举报,形成全民监督大格局。
(五)倡树会计道德规范
在会计队伍中全面贯彻落实“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宣传解读力度,纳入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定内容,在单位会计部门办公室设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宣传版面等,强化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意识。在县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档案,把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和诚信从业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记入档案,作为会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管理使用,促进会计道德诚信水平提升。
(六)加强会计指导服务
完善推行县级会计委派制,对规模较大的县属部门单位积极实施由县财政部门直接委派财务科长或主管会计,根据需求长期或者阶段性负责委派单位的财务工作,在单位财会岗位实干中搞好专业指导服务。探索建立县级会计服务工作组,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分行业、分系统对全县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业务指导服务,发挥财会人才专业优势,为企事业单位当好财会指导员、服务员、监督员,推进全县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七)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以会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为基本要求,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评比升级活动,确保单位会计工作规范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水平,积极创先争优,鼓励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争创优秀科室、先进个人,县财政部门评选会计工作优秀单位和会计工作先进个人,加大表彰力度。将会计优秀人才纳入全县专家人才库管理,定期评定选拔,实行动态管理,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加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查处力度,依法严格追究责任。加大会计信息质量建设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公开力度,放大激励惩处效应。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朐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 刘霁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振海.浅议财政系统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J].现代商业,2018,(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