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厂自1986年起,通过推进技术进步,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重大成果。主导产品锌的产量由1985年的6万吨增长到1989年的14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工厂“七五”规划到1990年锌产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利税总额增长了183.22%,4年累计上缴利税等于向国家上缴了一个半锌厂,走出了一条投资省,见效快,自我发展,自我平衡的良性循环的技术改造之路。
一、开辟一条符合我厂厂情的技术改造之路
我厂始建于30年代,建国以后虽然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局面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工厂的现状迫使我们搞技术改造,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搞技术改造。但是,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张的严峻现实,我们又不能贪大求洋,一口吃成个胖子。根据国情和厂情,我们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产品的先进性和近期、远期的销路,原燃料、材料的供应情况,产品的成本,能达到的利润指标,投资规模,建设周期,改造条件,资金来源等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一个既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要求,又符合我厂实际情况的技术改造规划,即:先形成能力后完善,填平补齐逐步改造,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本着干当前,想长远,面对现...
我厂自1986年起,通过推进技术进步,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重大成果。主导产品锌的产量由1985年的6万吨增长到1989年的14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工厂“七五”规划到1990年锌产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利税总额增长了183.22%,4年累计上缴利税等于向国家上缴了一个半锌厂,走出了一条投资省,见效快,自我发展,自我平衡的良性循环的技术改造之路。
一、开辟一条符合我厂厂情的技术改造之路
我厂始建于30年代,建国以后虽然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局面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工厂的现状迫使我们搞技术改造,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搞技术改造。但是,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张的严峻现实,我们又不能贪大求洋,一口吃成个胖子。根据国情和厂情,我们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产品的先进性和近期、远期的销路,原燃料、材料的供应情况,产品的成本,能达到的利润指标,投资规模,建设周期,改造条件,资金来源等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一个既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要求,又符合我厂实际情况的技术改造规划,即:先形成能力后完善,填平补齐逐步改造,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本着干当前,想长远,面对现实,考虑未来的原则,填平补齐、消化配套,以一年为期。减少一次性投资数额,做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当年还贷,先后成功地进行了8万吨、10万吨、12万吨、14万吨技术改造。
二、广开门路筹措资金
在技术改造过程中,资金供应是否及时,对保证技术改造工期至关重要。我们首先加强了资金的宏观控制,财务处综合平衡技改资金,统一掌管贷款规模,按照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对技术改造资金实行了分级归口管理,采取封闭式计划,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宏观上管住。其次,在资金缺口67%的情况下,我们放开视野,广开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融通资金。一是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争取各级银行、信贷部门的帮助;三是开展横向联合,互利互惠;四是采取补偿贸易投资方式,获得贷款;五是有效利用闲置在职工个人手中的消费资金,在职工中开展爱锌厂集资活动。做到技术改造工程什么时候需要钱,我们就什么时候拿出钱,随时需要随时解决,需要多少,解决多少,不误工期,保证供给。
三、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除了争取外援外,我们不等不靠,两眼向内,坚持挖、用、管并重的原则,强化资金管理,自闯出路,自求平衡。
1、施工合同一次包死,尽力降低工程造价。这次技术改造工程量之大,困难之多,在我厂技术改造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采取工程招标和工程合同一次包死的办法,招标议标,选择最优施工队伍,降低工程造价。在过去工程施工当中,经常发生现场设计变更、临时措施增加等名目繁多的索取费用的项目,我们采取工程招标和工程合同一次包死的办法后,不但这些名目繁多的取费项目取消了,而且工程合同定价也比以往下降,每吨位造价比过去下降了20%,每吊车台班费比过去下降了31.8%。
2、对有些工程项目实行内包,节约人工取费.我厂有很多车间检修班的力量都比较强,通过工程内包的方式,把部分工程项目包给车间。如精馏塔废气管道、大碾子、棒磨机的安装,精馏配套零活等,只付给车间部分劳务费,同等工作量的人工取费比外包降低了80%。
3、采用“代、改、制”办法,节约技改资金。“代、改、制”方法是我们在设备供应中节约资金的一种好方法。“代”即用功能相同的设备去代替;“改”是指有些设备经过改装即可利用;“制”就是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自己制造设备。比如,新上一台制团大碾子需要资金100万元,当我们了解到某矿山有一台功能相同的闲置设备可以代替,就派专人只花了65万元买下这台设备,一台碾子就节约35万元。
4、开展修旧利废活动。我们把解决资金的着眼点放在企业内部,挖掘潜力,自我发展。从1986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全厂职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大搞废旧物资回收和修旧利废活动。在技术改造移地拆迁中,我们组织人力回收可以再次利用的钢材等各种材料,对一些废旧器材和设备经过修复能够利用上的,我们都利用上,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几年来技术改造利用废旧物资达1500多万元。一方面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也弘扬了锌厂艰苦奋斗发展企业的精神。
四、切实注重投资效益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加强调科学管理。首先制定了先形成能力后完善、填平补齐的战略方针,减少资金的一次投入,同时对资金的投入我们是采取一步到位,抢占制高点的策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首先保证重点建设。另外我们坚持总会计师一支笔批钱制度,全部技改资金由财务处统筹管理,财务处选派一名熟悉资金管理、业务素质较强的同志管理资金,基建工程资金由基建处归口管理,大中修资金由设备处归口管理,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制。在贷款的使用上,我们坚持合理计划、随用随贷、减少占用、降低利息支出的原则。即使是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贷款,我们也不是一次全部贷来,压在自己的帐上。同时,我们还采用拆借贷款的办法,只搞短期贷款。在保证重点建设的前提下,用多少贷多少,始终保持一个合理的贷款额度。另外我们还注意了巧用时间差,把暂时沉淀的资金用到技术改造中去,使其加速周转。
我们打破了财务人员不管施工的界限,从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合同的签订,到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的掌握,都要财务人员参与意见,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保证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