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巩固集体经济,促进城郊型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南京市大厂区委和区人民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农村财务由点到面,进行了一次全面、集中的清理。全区共查出贪污、漏收、重支、挪用款项207笔,追回资金18.87万元,追回乡镇企业往来欠款180万元,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案件,并对有严重经济问题的个别村级干部进行了严肃的党纪、政纪处理。经检查验收,财务清理合格、基本合格的达93.6%。他们在农村财务清理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清理,讲究质量,注重实效
清理农村财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改变过去部分村、组财务清理前清后乱和走过场的现象,他们自始至终坚持全面清理,讲究质量,注重实效。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突出“全面、重点、公开、实效”的原则。在具体做法上,坚持“五清五核”:清家底,核收入;清现金,核存款;清帐目,核支出:清资产,核物资:清欠款,核往来。为了确保“五清五核”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清理工作健康深入地发展,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抓好4个环节:
(一)深入发动,提高认识。他们在清理农村财务小组进村后,首先针对部分干群存在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财务清理“工作难开展,人...
为了巩固集体经济,促进城郊型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南京市大厂区委和区人民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农村财务由点到面,进行了一次全面、集中的清理。全区共查出贪污、漏收、重支、挪用款项207笔,追回资金18.87万元,追回乡镇企业往来欠款180万元,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案件,并对有严重经济问题的个别村级干部进行了严肃的党纪、政纪处理。经检查验收,财务清理合格、基本合格的达93.6%。他们在农村财务清理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清理,讲究质量,注重实效
清理农村财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改变过去部分村、组财务清理前清后乱和走过场的现象,他们自始至终坚持全面清理,讲究质量,注重实效。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突出“全面、重点、公开、实效”的原则。在具体做法上,坚持“五清五核”:清家底,核收入;清现金,核存款;清帐目,核支出:清资产,核物资:清欠款,核往来。为了确保“五清五核”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清理工作健康深入地发展,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抓好4个环节:
(一)深入发动,提高认识。他们在清理农村财务小组进村后,首先针对部分干群存在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财务清理“工作难开展,人员难召集,问题难处理”和害怕清理出问题无人处理的“三难”、“一怕”思想,广泛开展三个大讲:一讲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财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干部、群众对开展农村财务清理重要性的认识:二讲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关键,提高干群搞好农村财务清理的自觉性;三讲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干部的殷切希望,明确清理农村财务是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通过三个大讲,广大干部群众消除了思想顾虑,变“怕”为“敢”,变“难”为“易”,变“相互推诿”为“勇于负责”,树立了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心,保证了农村财务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面清理,突出重点。他们在这次农村财务清理工作中,始终坚持点上清理和面上清理相结合,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关键,抓弱部。首先,他们明确,这次农村财务清理对象,主要是村组两级集体财务;时间从1986年初至1989年6月底;清理的主要内容:一是财产物资,二是各项经济收支(包括承包交款),三是各项往来欠款。在清理过程中,突出抓好三个重点:村组两级,以村为重点;一般生产队与征地生产队,以征地队为重点;农田队与蔬菜队,以蔬菜队为重点。由于坚持了全面清理,狠抓重点,整个财务清理工作做到了点面结合,环环紧扣,步步深入。
(三)立足教育,狠抓处理。搞好农村财务清理,“清”是手段,处理是关键。为了对清理出来的有关问题及时处理,保护干部群众清理农村财务的积极性,他们立足教育,狠抓处理。在两镇4个试点村财务清理基本结束后,立即组织有关主管局,有针对性地拟定了《有关财务清理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发至基层,对各村、组清理出来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意见是:对重支、漏收等贪污性质问题,一次性进行现金抵付;对乱支、乱补问题,对照规定,限期退还;对请客送礼、铺张浪费问题,明确责任,批评教育,吸取教训:对挪用公款问题,计利付息,限期归还;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悬、坏,呆帐,确属无法收回,经群众讨论,镇经管办审核,帐销案存。按照上述意见处理,仅长芦镇17个村就一次收回各种欠款16万元,处理各种陈年坏帐427笔,基本做到“三民主”、“二公开”,即: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处理;清理情况公开、处理结果公开,干部、群众比较满意。
(四)严格验收,保证质量。为了保证农村财务清理工作不走过场,他们十分注意狠抓质量验收关。区委、区政府经过讨论,明确规定了验收必须达到五条标准:一是清理全见底;二是家底全清楚;三是帐目全相符;四是处理不马虎;五是干群较满意。区政府在各村自查、两镇互查的基础上,专门抽调了6名同志,组成财务清理联合验收小组,深入村、组,一听,二看,三交,四核,五评,六访,逐村、逐组、逐项验收,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使清理工作达到了预想要求,保证了清理质量。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财务清理成果
他们认真总结过去农村财务清理工作“一清就了”的经验教训,从强化管理意识入手,紧紧围绕制度化、规范化,在加强基础工作上花力气,在经常性的管理措施上下功夫。具体抓了三个关键:
(一)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强化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以村建帐,分组核算”的管理体制。全区26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以村会计为主、组会计为辅的一体化财务管理体制,实行全村一本帐、一支笔,较好地杜绝了多头帐、多支笔的混乱现象的产生。
(二)强化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结合本区实际,拟定了《农村财务管理具体意见》,明确规定了现金管理要求、财产管理责任、欠款回收期限、财务审计条例、干部报酬审批权限以及各种补助标准,使各村、组有章可循。同时,各村还明确经济合作社为财务监督机构,村会计定期向经济合作社和镇经管办汇报收支情况,听取批评和建议,做到违章必纠。
(三)加强干部管理,建立相对稳定的财会队伍。各镇、村不断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明确规定:凡干部调离,必须做到“三清”:在职任务清、所欠公款清、经手债务清。否则,不准调离。为了管好集体财务,他们还千方百计建立稳定的财会队伍,提高财会队伍素质。去年,他们先后举办了5期镇、村、组财会人员业务培训班,并进行了统一闭卷考试,发放了上岗证书。规定:今后凡没有上岗证书的,不得担任会计;持有上岗证书的,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坚持了以上一系列做法,全区农村财务管理已逐渐走上轨道,村、组财会帐目经常清理,村办企业包盈不包亏问题初步解决,非生产性开支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