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8 作者:迟海滨
[大]
[中]
[小]
摘要:
一、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并把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作为治理环境、整顿秩序、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十三届三中全会对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具体要求是:“明年要采取严厉措施,把全国集团购买力中可以压缩的部分坚决压缩下来,在今年压缩百分之二十的基础上,再压缩百分之二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就是贯彻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实际步骤。我们必须在学习和领会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严守纪律、服从大局,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把控购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近几年,社会集团购买力一直呈增长过快的趋势,其中固然有事业发展、物价上涨和由于经济情况的变化使控购工作难度加大等因素,但是,从主观上找原因,主要是我们一些同志,对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提倡开放、搞活、发展商品经济,对集团消费不必再严格控制了;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承包了,财权下放了,单位的钱怎么花也不要再干预了;还有的同志认为,对外交往多...
一、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并把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作为治理环境、整顿秩序、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十三届三中全会对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具体要求是:“明年要采取严厉措施,把全国集团购买力中可以压缩的部分坚决压缩下来,在今年压缩百分之二十的基础上,再压缩百分之二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就是贯彻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实际步骤。我们必须在学习和领会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严守纪律、服从大局,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把控购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近几年,社会集团购买力一直呈增长过快的趋势,其中固然有事业发展、物价上涨和由于经济情况的变化使控购工作难度加大等因素,但是,从主观上找原因,主要是我们一些同志,对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提倡开放、搞活、发展商品经济,对集团消费不必再严格控制了;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承包了,财权下放了,单位的钱怎么花也不要再干预了;还有的同志认为,对外交往多了,办公家具陈旧有失体面,要提高办公效率,就应添置现代化办公用品等等。这些同志把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同开放、搞活和发展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认识是片面的;不从实际出发,讲排场,比阔气,盲目追求办公现代化,更是不对的。必须指出,搞活、放权也好,发展商品经济也好,都不能离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且,越是搞活、放权,越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同时,勤俭节约的原则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铺张浪费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允许的。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提到治理环境、整顿秩序、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的高度来认识。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现实意义主要是:
首先,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有利于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适宜的经济环境。大家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十年了。十年改革,为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突出的是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这种情况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不安,困扰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改革向纵深推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把连续几年存在的过大的社会需求压缩下来,坚决把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势头遏制住,逐步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而实现这个目标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密切相关。应当看到,近几年,我国消费品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居民手中没有实现的购买力每年都以几百亿元的幅度增加,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严格控制社会集团消费的增长,避免社会集团与民争利,从而增加对居民的商品供应,缓解市场消费品的供需矛盾。这对稳定市场物价,治理经济环境无疑是有利的。
其次,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有利于纠正和制止流通领域中的各种混乱现象,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康的经济秩序。目前,在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里的各种违法乱纪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企业哄抬物价,投机倒把,牟取暴利。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经济秩序异常混乱,妨碍改革的顺利进行。在社会集团购买力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有令不行,屡禁不止,违纪购买和出售专项控制商品的现象相当普遍。例如,有的伪造假批件,开假发货票,有的为倒买倒卖进口小汽车,伪造“准运证”、“商品检验证”和“货物进口证明”,有的甚至动用警车、军车、邮车,走私倒卖进口汽车。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严加整治,堵塞漏洞,否则,不仅会造成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失控,而且对整个经济秩序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三,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有利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清廉为政的风气。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加上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国家,只有靠全国人民上下一致、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几十年,才能成为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在办事情的时候,都要从我国还比较贫困的国情出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时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现在,有些人忘记了这一点,花公家的钱大手大脚,毫不吝惜,甚至挥金如土。即便在一些资金匮乏的贫困地区,奢侈浪费的情况也很严重。对此,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如不坚决加以制止,势必败坏党和政府的声誉。
第四,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有利于节省开支,平衡预算,从而为改革和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当前,资金不足,是我们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财政困难的原因所在。但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家财力紧张,改革和建设资金不足,另一方面许多部门和单位盲目扩大非生产性开支,铺张浪费现象相当严重。许多可以用于增加生产和发展事业的钱,被用于购买小汽车、高档消费品和请客送礼而浪费掉了。从积累资金意义上讲,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也是完全必要的。
二、当前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情况和问题
这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工作。今年二月,国务院针对集团消费过热的问题,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开支的紧急通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通知的要求,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改变了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快增长的状况。据全国控办对县以上单位按买方口径的统计,今年1-7月份,社会集团购买力总额为1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分地区看,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月份社会集团购买力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11个地区,有19个地区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有7个地区。所以,总的来看,情况并不理想,与国务院紧急通知中要求在上年实际支出的基础上压缩20%的任务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从统计数字看,按买方统计的社会集团购买力部分比去年同期增长较少,特别对专项控制商品控制得比较好。但这部分社会集团购买力占整个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比重较小,仅为40%多。按卖方统计的社会集团购买力仍在继续膨胀,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集团购买力,即县以下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处于无人管理和严重失控的状况。
据调查,目前社会集团消费有几个新的特点:一是用公款请客送礼之风盛行。二是竞相购买高档消费品,盲目追求办公“现代化”。三是劳保用品高档化、生活化。四是医药费开支增长过快。
社会集团购买力不断膨胀,而且屡禁不止,其原因除了上面讲到的事业发展、物价上涨和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要是控制管理工作不力。一是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地区、部门和单位虽然有人分管这项工作,但没有明确领导的责任,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与抓得不好一个样,责任不明。二是控制指标不落实,虽然每年中央都给地区、部门分配控制指标,但有一些地区、部门对此不重视,没有把控制指标落实到基层单位。现在直接控制的对象是县以上单位,这部分集团购买力所占比重本来较小,如果再不落实,社会集团购买力就难以控制了。三是控制管理机构不健全,办事人员少。虽然早已明确县以上各级政府都要成立控办机构,配备一定力量来抓这项工作,但至今有的地区机构还未建立起来。现在全国有二千几百个县,只有1500个专职人员做控购工作,可以想见,工作是难以做好的。四是缺乏约束措施,对突破控制指标的单位,没有处罚规定。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三、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
国务院“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要在1987年实际支出的基础上,按可比口径计算,今年压缩20%,明年再压缩20%。同时,将专项控制商品,由现在的19种扩大到29种,并将20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和城市街道企业纳入直接控制的范围。这些新的控制措施和办法,对于进一步抑制社会集团消费是十分有利的,但同时也加大了控购工作的任务和难度。为了确保今明两年控购任务的完成,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国务院的决定精神。
(一)要加强领导,实行首长责任制。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建立首长责任制。“决定”要求县以上人民政府都要尽快成立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领导小组,并指定一位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各部门和单位也要有一位负责人抓这项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控购工作要实行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任务,层层负责把关,今后,哪个地区、部门、单位不执行有关规定,没有完成控购任务,就要追究负责这项工作同志的责任。
(二)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决定”要求,县以上各级政府都要设立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事机构,在同级控购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办公室的人员编制,省一级设5至10人,市(地)一级设4至7人,县一级设2至4人。大型企业、事业单位要设专职人员管理控购工作,一般单位也要有人兼管。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是一项长期任务,所以必须把各级的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定为经常性工作机构。现在,除少数地(市)县外,各级办事机构都基本建立起来了,问题是要尽快把人员按要求配齐。要抽调得力干部抓控购工作,并要支持他们的工作。机构、人员问题,必须按要求抓紧解决,没有必要数量的工作人员,控购工作是无法落实的。
(三)要保证完成压缩指标,并要严肃纪律。1988年,县以上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城市全民和集体企业、事业、基本建设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要在1987年实际执行数的基础上压缩20%,这个任务必须完成。对控制不力,未完成任务的单位,除按“决定”规定给予处罚外,还要把1988年没完成的任务,加到明年去。对明年压缩20%的任务,也要抓紧进行部署,同时要注意对20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和城市街道企业的管理,直接分配压缩任务。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必须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作保证。今后,凡突破控购指标的单位,要坚决按照“决定”的要求,处以超指标数额50%以下的罚款,并追究有关行政领导的责任;对于不经批准擅自购买专项控制商品的,除没收所购物品,变价上交财政外,还要处以所购商品金额50%以下的罚款。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务院的处罚规定,不能搞“变通”,更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四)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不只是财政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工业、商业、物资、银行、车辆管理以及各单位的财会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分兵把口,共同做好控购工作。财政、审计、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必须严肃处理。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