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已普遍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目前的财会队伍无论在数量和素质方面,均不能满足需要。
大中专院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研究生分配是人才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研究生和本科生多数要参加师资队伍,能到企业工作的为数甚微;即使分配到一些,要达到热爱专业,熟悉业务,能挑起担子的程度,也还需要经过一段培养的年月,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实行多层次培养在职干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解决当前财会人员“青黄不接”、素质不高的较好办法。
一、对初级财会干部的培训:为了解决财会干部人数不足的问题,以在职干部中选拔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参加短期训练班,为期二至三个月,专门学习基础会计知识,采取半天上课、半天做习题和练习珠算、书法。结业后,充实到一般的财会工作岗位上去,如工资、材料、出纳和食堂会计等。经过一段实践时间,再继续择优进一步培养。目前初级财会干部的需要量是相当大的,这种短训班办起来也比较容易,可以大量兴办。
二、对中级财会干部的培训:这是为补充财会干部的骨干力量,作为“梯队”培养的。目标是达到助理会计师或财会负责人的水平。...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已普遍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目前的财会队伍无论在数量和素质方面,均不能满足需要。
大中专院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研究生分配是人才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研究生和本科生多数要参加师资队伍,能到企业工作的为数甚微;即使分配到一些,要达到热爱专业,熟悉业务,能挑起担子的程度,也还需要经过一段培养的年月,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实行多层次培养在职干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解决当前财会人员“青黄不接”、素质不高的较好办法。
一、对初级财会干部的培训:为了解决财会干部人数不足的问题,以在职干部中选拔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参加短期训练班,为期二至三个月,专门学习基础会计知识,采取半天上课、半天做习题和练习珠算、书法。结业后,充实到一般的财会工作岗位上去,如工资、材料、出纳和食堂会计等。经过一段实践时间,再继续择优进一步培养。目前初级财会干部的需要量是相当大的,这种短训班办起来也比较容易,可以大量兴办。
二、对中级财会干部的培训:这是为补充财会干部的骨干力量,作为“梯队”培养的。目标是达到助理会计师或财会负责人的水平。可以采取全脱产或半脱产上课的形式,设置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妨多些,分两学期或三学期学完。一定要聘请确有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同志担任教师。对学员要严格要求,学了要能用,做到“颗粒还家”,不能让想混学历的人参加这种培训班。
三、对高级财会干部的培训:这是当前极其需要而且难度较大的一项培训任务。自古以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说高级人才难得。许多企业单位的总会计师、正处级和正科级财会负责人虚席以待。因此,培训高级财会人才也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高级财会人才应从在职的、年轻的财会骨干中选拔培养,要扬弃单纯着眼于学历和资历的偏见,让有才干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培养的方法可以采用由局、公司遴选少量财会骨干,把他们组织起来,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给予一定的时间,多读些书,以扩大其视野,锻炼其能力。而不要采取办学习班,脱产读书的办法。比如,五十年代上海的国营厂,曾规定骨干干部工作七小时,上班第一个小时到指定的地点看书,学习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等理论书籍。现在培训财会骨干、这个办法似可以再用。读的书籍也不要是普通的财会专业教材,而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读一些如现代会计、西方经济学等。还可以结合工作需要,组织年轻的财会骨干到兄弟单位参观访问,学习先进经验,或到大专院校旁听一门新课程。也可以邀请社科院、财经大学和企业财会专家来单位做些报告,或举办讲座和座谈会,作为自学的辅导。为了使这种在职学习能坚持下去,并提高读书效果,应分阶段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汇报和交流经验。
这种多层次培训财会干部的形式,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远见和决心。当前财会专业教师缺乏,诚恳希望在职的或退休的老会计,当“人梯”,当“二传手”,为增强财会队伍的力量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