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重要文选 > 2010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求实创新 开创财政学会工作新局面

时间:2019-12-05 来源:中国财政 2010第10期
作者:谢旭人

谢旭人 | 时任财政部部长  


一、近年来中国财政学会工作简要回顾

近年来,中国财政学会的组织机构日益完善,科研力量发展壮大,学术活动丰富多彩,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不论是基础理论研究、现实问题研究,还是学术交流、科研宣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紧密配合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课题研究,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财政学会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现实服务”的科研指导方针,组织会员单位积极探索财政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中国财政转型和财政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公共财政理论。二是通过研究财政本质,深化了对财政地位与职能作用的认识,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有效发挥财政作用、服务于经济社会转轨与科学发展全局,提供了理论支撑。三是对政府与企业关系和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配套改革提供了基础理论认识和政策设计基础。四是通过对公共收入与复合税制的研究,为建立和规范我国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加快形成新型税收体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建议。五是对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预算体系与支出管理制度进行研究,为推动财政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六是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深入开展财政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研究,紧密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践。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的形势下,中国财政学会及各地财政学会紧紧围绕如何建立健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注重发挥学会工作与职能优势,提出了许多好的思路、观点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组织学术活动

中国财政学会始终坚持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活动,在全国财政学会系统形成了学术民主、流派并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定期举行的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紧扣时代脉搏,深入研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建言献策。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近五年已举办20余次,活跃了学术气氛,增强了学会活力,产生了不少好的专题研究成果。团体会员单位组织开展各地、各院校的学术活动,推动了群众性科研的开展。举办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至今已经举办四届,共有800余篇论文获奖。参评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充分展现了我国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取得的进步。

(三)广泛开展协作研究,提高财政科研整体水平

(四)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财经理论与政策宣传工作

中国财政学会及各地财政学会,十分重视财经理论和财政政策的宣传工作,内容与时俱进,形式多种多样,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发挥了论坛、窗口和园地作用,逐步形成了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中国财政学会会刊《财政研究》作为中国财政理论界的权威学术刊物,及时反映我国财经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最新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各地财政学会也努力办好各类刊物,立足本地,面向基层,求真务实,特色鲜明,集中展现了各地财经发展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形式多样的财经宣传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支持。

(五)加强财政学科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壮大科研队伍

中国财政学会组织机构在发展中已初步建立了多样性的二级研究会体系。目前共设有8个专业委员会,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为推进学会专题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财政学会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学会团体会员单位达到77个,形成了中国财政学会、地方财政学会、高等财经院校、有关经济综合部门等方面组成的财政科研体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会推进了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在理事会构成上体现老中青相结合和科研、教学、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特点,强化学会与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联系,提高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学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学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为”方针,深入研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大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创新协作研究机制,推动学术交流,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学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开拓学会事业新局面,更好地服务于财政改革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做出新贡献。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理论体系

为适应我国财政经济实践的需要,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在新的形势下,财政理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借鉴国外财政理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深层基础、基本特征、运行机理和管理机制,进而支持和推动研究关于公共财政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职能作用、各级政府间关系、公共政策与财政政策等重大问题,不断完善和丰富关于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认识,为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财税改革研究,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是加强公共收入制度研究,进一步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秩序。近些年来,我国在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等方面,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改进和优化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种结构,在建立完善资源税、财产税以及环境税费、社会保障税费改革等方面,也还有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例如,要研究如何改革社会保障税费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和统筹级次;如何通过调整和改革资源税、完善环境税费制度,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如何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如何按照强化税收、清理收费的原则,深化税费改革,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等。

三是加强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研究,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建立完善完整的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透明度,既是保持财权统一、统筹安排财力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有利于实现政府性收支的完整统一和规范管理。要深入研究四类预算如何有机衔接,如何分类编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支持与国际经验的借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和财政预算情况,体现公共财政的进步和政府理财的民主化,提高预算透明度也是深化预算改革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是加强财政管理制度研究,提高管理绩效。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财政管理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在执行好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基础上,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努力做到反映财政工作规律,符合财政工作实际,可操作、可检查。例如,怎样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如何加快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规范管理办法,研究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到改进预算管理和以后年度编制预算之中。

(三)围绕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中重大问题,积极开展政策研究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于财政经济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需要财政科研工作者发挥专长,深入研究。

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特别是通过发挥财政政策针对性强、作用直接有效的优势,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实施“点调控”,可以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当前,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需要深入研究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如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财政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如何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促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如何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创新财税政策措施,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扩展经济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强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政策调整变化的跟踪研究,实时关注各国宏观调控政策的趋向,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国际协调对话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关于加强财政风险防范。积极防范财政风险是保障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加强防范财政风险研究。如何建立财政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如何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如何实现对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行为的动态监控等。还要研究外部风险。着重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的复杂性,高度关注贸易保护、汇率变化、国际分工格局调整等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冲击和潜在风险,提出可行的防范建议。

四是关于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财政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大力推进这项工作,深入研究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工作制度,指导工作实践。要系统总结财政系统近年来加强财政管理的经验,针对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规程。特别是要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抓好预算执行,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效能。

五是关于加强国际财经交流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财经交流合作已经成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力地配合和促进了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开展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希望广大财政科研工作者做一些基础性的国别研究和国际热点财经问题分析,支持财政工作的内外统筹。要更加细致地研究有关的国际法规,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与经济社会状况,包括财政、贸易、投资、资产价格、金融发展与监管等内容,都需要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深入探讨。增强我国在财经对外交流中的话语权。加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自身建设,是促进学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各级财政学会要在同级财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加强学会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联系,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和宣传普及等作用。

组织引导并重,健全科研网络。财政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在组织引导会员单位,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财政研究和学术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学会要在“两为”方针指导下,发挥团体优势,形成科研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要搭建与各部门、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络之桥,广泛开展横向交流,使学术研究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使研究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进一步开展纵向协作。各地都有财政学会机构,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精心确定课题,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创新协作形式,组织引导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协作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各方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财政学会以及各级财政学会,要努力创新交流形式,注重活动实效。要不断扩大对外学术交流,逐步建立与国外高水平学术机构的定期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优势。目前中国财政学会设有8个专业委员会,这些专业研究会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财政问题,具有专、精、深的特点,要注意发挥其独特优势,构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平台。

发扬良好学风,促进学术繁荣。学术民主和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术水平和科研质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方针。长期以来,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中国财政学会和财政理论界形成了学术民主、流派并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并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今后开展学术活动,要继续坚持这一方针,把培养和发扬良好学风作为学会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争鸣,提倡创新;求同存异,以理服人;求真务实,注重调研;崇尚严谨,拒绝虚飘。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和保障学会科研工作,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提高刊物质量,服务财政宣传。做好财经理论、政策宣传工作是各级学会的重要任务。各级学会主办的刊物,是财政系统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坚持为中心为现实服务方针的有效载体。要通过学会刊物客观、公正、专业、通俗地反映财政改革与发展,为公众解疑释惑,让社会各界理解支持。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