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重要文选 > 2020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2-21 来源:中国财政2020.04半月刊总第801期
作者:欧文汉 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财政政策实践中,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兼顾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从政策目标看,既要稳增长,更要注重调结构,推动逆周期调节与提高潜在增长率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发挥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职能作用,精准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更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效应,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财政调控全过程,把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提升长期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从问题导向看,既要解决突出问题,更要统筹谋划长远问题,实现治标与治本的有机结合。财政政策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同时,财政部门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支持推进各项改革,通过改革激活经济发展潜能,提升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治理能力。

从政策内容看,既要体现量上的力度,更要体现质上的增效,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的实效。当前形势下落实宏观政策要稳的要求,在“量”的方面保持积极的政策取向不变,适度扩张,合理稳定和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质”的方面提质增效,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出台务实管用的财政政策举措,提高财政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提升财政调控的治理水平。

具体而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更趋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各阶段战略目标,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有其内在必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底线思维,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确保不出现大的起落。为此,要发挥好财政宏观调控职能,增强逆周期调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把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2019年减税降费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过原来预计的2万亿规模,受益最多的是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多渠道加大支出强度,赤字率提高至2.8%,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8000亿元。执行过程中,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为扩大有效投资,提前下达了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万亿元。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地方也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压减幅度基本上都超过了5%。合理安排支出优先次序,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兜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减税降费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今年将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要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支持重点领域改革和基本民生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要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落实好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政策,着力拉动有效投资。要坚持财力下沉,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财政保障力度。

第二,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把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大力支持脱贫攻坚,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倾斜;积极支持污染防治,重点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完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财政部门将在巩固已有成果基础上,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照相关定性定量指标,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支持完成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支持污染防治,坚持资金投入与攻坚任务相匹配,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处置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健全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财政部门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20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的优势,精准施策,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好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大力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支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支持科技创新。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激励地方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继续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第四,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加大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领域支持力度。

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空间布局。为此,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激发区域比较优势,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的动力源。近年来,财政部门积极支持统筹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研究提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方面的财政政策,优化经济布局,积极打造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

2020年,财政部门将继续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水平,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城乡和区域经济布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支持地方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增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的协同性,确保到2020年使1亿左右已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支持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落地。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财税支持政策,抓好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地区振兴、西部大开发等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促进有关政策尽快充分发挥实效。

第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财政部门坚持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创新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保基金管理,加大基本住房保障力度,促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

2020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就业创业扶持及奖补政策,稳定就业总量,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援企稳岗,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在岗培训补贴等政策到期后再延长1年。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地方加快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支持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合理均衡筹资责任,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全国统筹。继续加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力度,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支持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第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要改革完善财税体制机制,提升宏观调控治理能力。去年以来,为配合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财政部门出台了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积极推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一步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稳步推进财税立法,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0年,财政部门将继续围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系统完备、法治健全、权责清晰、公平普惠、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财政制度。加快财政体制改革。落实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让地方财政有更多稳定收入来源。推进分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指导地方做好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税收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理顺税费关系。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探索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预算支出固化格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改革管理挂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财政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发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该文系欧文汉同志2020年1月11日在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年会上的主旨演讲,略有删节。)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