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厅局长论坛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李春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推动河南财政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1-30
作者: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春阳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22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推动河南财政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春阳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工作是党和国家极为重要的工作,做好财政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河南监管局作为中央财政派驻地方的监管机构,要紧密结合河南实际主动学习贯彻落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履职担当、守正创新,奋力推进河南财政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做好新时代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财政监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为做好财政监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重要论断,到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行全面部署,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以及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财会监督”等,对我国财政工作的本质特征、制度形态、体制机制、功能发挥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部署,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确定了财政改革发展的实践路径和功能定位。这一系列重大判断和论述,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准确把握我国新时代的财政实践、丰富和发展财政理论、更好履行财政监管新职能提供了科学指南。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财政监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和政治之间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全面做好财政监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资源汲取和分配的方式,具有显著的经济属性;同时,财政又是以国家为主体、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的资源汲取和分配方式,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这就要求财政工作必须科学统筹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从社会主义财政工作看,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历史实践,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部历史过程,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有财有政、政在财先”“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理念,做模范政治机关的表率。


(三)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财政监管工作确立了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人民立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财政工作是党领导下的重要工作,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财政做具体工作。监管局作为财政部派出机构,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财政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坚持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落实民生领域财政资金管理各项长效工作机制,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财政监管工作明确了重点任务。习近平经济思想阐述的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内容,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要求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一伟大变革过程中,财政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党中央赋予的监管职责,促进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积极发挥有效作用。


(五)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财政监管工作提供了策略方法。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是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其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的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等。这对于财政监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创造性贯彻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科学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推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经济财政运行分析,提高财政监管工作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等,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奋力推进河南财政监管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河南监管局自2019年更名设立以来,在财政部党组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财政监管新职能,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扎实完成各项监管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财政监管职能转型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河南是中部大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让中原更加出彩”。河南监管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河南经济财政发展实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推动各项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一是坚持加强政治机关建设。牢记监管局首先是政治机关,坚决将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在监管局落实落地。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财政监管工作。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推动中央重大财税政策在属地落实落地,聚力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二是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贯穿财政监管工作全过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按照《监管局党建质量提升试点实施方案》,发挥好河南监管局作为党的思想建设试点单位作用,深入落实部党组确定的监管局“党建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河南监管局关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一条主线”“四个聚焦”“四项机制”和20项“重点措施”各项要求,坚持强根铸魂凝神塑形,把党的思想建设贯穿财政监管工作全过程。三是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在做好思想建设试点的同时,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既做好“规定动作”,也做好“自选动作”,积极探索党建新思路新方法,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四是坚持发挥好“双重管理”体制优势。积极探索双重管理下的党建工作规律,主动接受地方党委领导,建立与部机关和地方党委部门多渠道党建联建联创机制,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稳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争创党建模范机关。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财政监管工作的根本立场。一是厚植人民情怀。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把财政监管工作和为人民造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财政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维护人民利益。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加强民生领域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督促地方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关注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加强对属地公共政策体系的调研,督促地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真诚服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做好“四送一帮扶”、“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坚持聚焦新发展阶段经济财政工作战略重点,全面履行财政监管工作职责。一是着力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属地落地见效。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握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紧盯财政宏观调控、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粮食和能源安全、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财政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的贯彻落实情况,将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落在实处。二是着力推动属地财政经济运行平稳可持续。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调研分析河南全省经济财政形势发展变化,建立健全地方财政运行分析机制,研究建立地方经济财政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基层财政状况“立体画像”,关注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变化情况,防范地方财政运行风险,形成科学动态、及时有效的分析报告,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三是着力推动中央财政资金管理提质增效。加强中央驻豫部门单位的预决算监管,将监管局业务融入财政部预算管理整体流程,积极落实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部门决算、绩效管理等各环节任务,探索建立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加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和直达资金监管,不断拓宽绩效评价领域,完善制度办法,提升工作质量,强化监管结果应用,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四是着力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加强专项债券监管,督促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执行进度,强化系统思维和风险监测,坚决防止各类风险向财政集聚转移。五是着力加强财会监督。在部党组领导和监督评价局等司局指导下,探索推进监管局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建设,系统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加强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核查 , 规范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四)坚持运用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全面提升财政监管工作水平。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一是坚持辩证思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稳”和“进”的关系。贯彻落实党中央赋予的财政监管职责,重点监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财政部党组工作安排,特别是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安排在地方的落实情况;跟踪监测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兜牢“三保”底线等情况;加强财政收入质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违规新增地方隐性债务等方面的监督,通过对贯彻落实不到位和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严肃处理甚至追责问责,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省以下财政体制安排和财政收支管理,动态监测全省经济财政运行情况,及时主动提出政策建议,实现“进字引领”、“稳中有进”。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进财政监管职能实现体系化的转型定型。聚焦党中央赋予监管局的新职能新职责,聚焦财政监管工作融入财政主体业务的总体目标,聚焦部党组对财政监管工作实施闭环管理的重要任务,发挥监管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和参与完善“双重管理”体制下的党建工作体系,适应现代财政制度发展要求的现代财政监管体系,适应新时代财政监管实践需要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严密审慎安全规范的内控工作体系,严格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会监督体系,规范健全的监管局内部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构建与新时代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财政监管机构及财政监管工作体系。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和检查核查。围绕党中央赋予的财政监管职能和部党组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聚焦属地经济财政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和检查核查,有针对性地统筹监管力量开展重点监管,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和重点突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通过目标导向推动整改提升、提质增效。认真开展理论研究,以理论引领推动工作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狠抓部党组部署的各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提高抓落实能力,稳扎稳打干好本职工作,确保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财政监管工作新局面,全面发挥好“探头”、“哨兵”、“参谋”作用。五是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依法监管和主动服务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依法行使政府监督》一文中指出,“财政部门是财政监督的执法主体,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大局,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在监督中搞好服务。”刘昆同志强调,监管局不仅有监督职责,也有管理职责,要在推动依法理财和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工作中,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履行财政监管职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部领导有关要求,在财政监管各项工作中,正确把握依法监管和主动服务的辩证关系,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要坚决树立“严管的主基调”,对于有利于地方财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主动唱好“服务的暖色调”,进而更加全面规范有力地发挥好实现好现代财政监管新职能,以财政监管工作高质量推动新时代财政工作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永恒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