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厅局长论坛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赵新海: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河北财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1-11-08
作者: 河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新海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20期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发展均存在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河北省财政部门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认真落实“政治引领、守正创新、科学高效、竞进有为”总体要求,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奋力开创全省财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必须更加注重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


资源配置是财政的重要职能,也是保障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的有效途径。在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完善财政资源配置机制,从源头上把财政资源统筹安排好。切实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把政府该保的保到位,把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严格控制竞争性领域财政投入,又要强化市场思维,善于运用市场化方式和办法,破解发展建设中的筹资难题。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将各级政府本级收入、上级补助、调入资金、政府债务收入,以及清理盘活的存量资金资产等全部纳入政府预算范围,同时加强部门收入和存量资源统筹,实现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集中用于保障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财政保障重点和保障顺序,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对最急需最紧迫的大事要事优先安排,对必保的刚性支出足额安排,对到期政策、非急需项目予以清理,让财与政更加紧密对接。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要求,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必须更加注重财政政策的完善


解决好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诸多问题,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必须在找准问题、精准发力、提升效能上下功夫。着力增强科学性。紧紧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政策切实可行,特别是涉及资金投入的政策,必须从更长周期、更广范围来研究,重点看是否选准了支持的关键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是否能够确保财政可持续运行,不能为了出台政策而出台政策。着力增强精准性。拓宽全局视野,加强政策统筹,要兼顾政策的普惠性和“点调控”,重点看是否体现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最新决策部署,是否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是否做到了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切实找准财政发力的关键点,确保出台的政策措施接地气、易操作、能落地。着力增强有效性。既要加强政策研究,确保真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结合本地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落实举措,推动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也要加强政策运行跟踪问效,认真开展政策评估和绩效评价,重点看政策实施效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资金投入是否与产出和效果相对
应匹配等,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推动政策不断优化完善。


必须更加注重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财政工作的着力点,下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是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结果,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民生的持续保障 ;把握好促发展与保民生的关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搞锦上添花的事情,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提高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考虑各级承受能力,既要把该办的办好、该保的保到位,也要合理引导预期,严格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备案制度,把握节奏、控制标准,做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决防止寅吃卯粮、福利主义。


必须更加注重财政体制机制的完善


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对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着重要影响。围绕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发挥财政的支撑保障作用。完善财政体制,重点围绕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更好调动各级发展积极性,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预算管理机制,重点围绕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国家和河北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更好落实国家和河北省重大决策部署,体现政策导向。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重点围绕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优化税制结构,积极推进各项税制改革落地,进一步健全地方税和直接税体系,保障和规范地方财政收入,并发挥好分配调节作用,促进共同富裕。


必须更加注重财政风险的防控


财政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风险防控。面对新形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凡事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正确处理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既要用好地方政府债券等积极的财政政策促发展,又要保持举债规模与财政经济状况相适应、与偿债能力相匹配,确保风险可控,决不能因为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不能因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正确处理事后处置与事前防范的关系,既要防范好“灰犀牛”,又要应对好“黑天鹅”,既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又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主动加强前瞻性分析研判,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把办法和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点,把空间和余地留得更大一点,注重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整改,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正确处理财政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系,在防范好财政自身风险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其他事关全局的重大风险,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并防范化解风险的风险。


必须更加注重法治财政的建设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履行财政职能,规范财政权力运行,不断发挥法治在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把严肃财经纪律挺在各项财政财务工作前面,认真落实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规定,切实加强预算执行和资金安全管理,做到任何时候都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规范财政决策行为,强化决策过程中法律咨询及审核,对重大资金安排、重要制度出台等事项都必须开展合法性审查,完善行政决策的源头控制机制。加强财会监督管理,推动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等贯通协调,推进信息共享,加强会计、注册会计师和评估师等行业管理,规范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秩序。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财政预决算、重大民生政策资金等群众关心的信息公开力度,积极配合做好人大、审计、巡视等监督工作,提高财政透明度。


责任编辑  刘慧娴  陈璐萌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