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厅局长论坛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朱斌: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时间:2021-06-08
作者: 江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朱斌
来源:原载于《中国财政》2021年第8期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江西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战疫情、抗洪灾、促发展,咬定目标不放松,把握经济回暖态势,预算执行总体良好,呈现“收入转正、质量提升、支出有力”特点。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7.5亿元,增长0.8%,好于全国平均增速;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67.9%,工业等产业税收回暖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66.1亿元,增长4.4%,连续六年高于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保持较高支出强度,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扎实财力保障。

以更大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有效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一)财政资金“四聚焦”,瞄准重点、加大投入,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手。一是聚焦创新及产业升级。连续七年大幅增加省级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省科技支出193.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9%,居全国前列。安排工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资金15.3亿元,支持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二是聚焦重大区域战略。加大对大南昌都市圈、赣江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补助力度。三是聚焦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33.5亿元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整合87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30亿元支持2万个村组开展新农村建设。四是聚焦绿色发展。安排31.3亿元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省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覆盖80%县(市、区);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资金31亿元,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二)财政管理“四减少”,深化放管服,提升治理能力,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雷手。一是严格按既定计划“减债务”。严格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全省限额内政府债务余额牢牢控制在财政部核定限额之内。持之以恒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全省年度化债任务。二是积极为金融市场“减风险”。推进政府融资平台整合,2020年底顺利完成“各设区市整合为2至3家,各县(市、区)整合后不得超过2家,乡镇不得保留融资平台公司”整合目标;指导帮助中小银行处置化解风险。三是主动促地方政府“减负担”。下发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督促市县不得违规揽税收费,扎实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工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四是全力为干事创业“减流程”。出台系列创新政策,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在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更大自主权;财政投资评审实现项目建设单位“一次不跑”;在全国率先推行电子化采购、率先实现政府采购网与国库支付系统对接,实现采购人、监管部门、供应商等多方共赢等。

(三)改进财政宏观调控,发挥政策引导效应,以“四个超千亿”做好“四个对冲”。一是惠企减负超千亿元,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全年为企业减免税收及降低社保缴费超1400亿元,稳定市场预期。二是债券发行超千亿元,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全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287.6亿元,较2019年翻番。其中,1521亿元专项债券快速投向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9大领域1117个项目。三是直达资金超千亿元,对冲基层“三保”压力。严格落实中央要求,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首次下达直达及参照直达管理的资金1107.1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四是撬动融资超千亿元,对冲实体经济融资难题。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出台“财园信贷通”十条新举措,用好用足“惠农信贷通”、政府引导基金、融资担保、农业担保、创业担保、专项再贷款、PPP等财政金融政策,合计撬动社会资本近2000亿元助力实体经济,有效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题。

坚持落实“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要求


转变理财思维,优化支出结构,在“省、活、准、优”上做文章,精打细算管好政府“钱袋子”,以政府过紧日子保障百姓过好日子。一是花钱要“省”。在年初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10%的基础上,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严把财政支出关口坚持过紧日子18条硬措施,全面推进省直部门节流控支。在省级推行并深化零基预算编制试点,严审各项支出,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项目能压则压、能减则减。二是资源要“活”。加大开源挖潜力度,统筹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通过深化改革盘存量、要增量。按照“单位全覆盖、资金全覆盖”原则,建立健全省直单位实有账户资金清理长效机制,2019年、2020年省级分别清理收回各部门各类存量资金28亿元和13.3亿元,实现应清尽清、应收尽收。三是投向要“准”。坚持节用裕民,省出来的钱统筹用于“六稳”“六保”。瞄准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省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40.1亿元,增长20%,达到中央考核满分要求;瞄准民生所需,2020年初确定的51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统筹43亿元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落实惠企稳岗扩岗系列政策,连续十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四是绩效要“优”。“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牢牢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一级项目、二级项目、部门整体支出及省级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定期对绩效监控信息进行收集、审核、分析和纠偏;选择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社会关注度高、巡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政策项目和专项资金开展财政评价,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江西财政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财政再困难,也要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21年,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履行好分配调节职能,切实保障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就业、农林水等民生领域支出需求,在此基础上,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困难特殊群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八个方面51件民生实事,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民生工作突出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突出持续稳定。保持财政投入的强度,持之以恒保障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2021年,在上年圆满完成51件民生实事工程的基础上,经报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51件民生实事工程,其中新增实施9件、充实完善内容的24件、继续实施的18件,既保持了民生实事工程总体稳定及延续性,又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二是突出保障基本。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既扎实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住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民生保障,也突出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好残疾人、孤儿、特困失能人员等群体抚恤和社会救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弥补市场失灵。三是突出均衡可及。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只做“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推动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对拟出台的民生政策和项目,结合实际一律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增强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托幼等民生事业,凝聚民生保障合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紧抓两项重点。一是推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只有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把我国强大生产能力有效利用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今年的财政工作,将围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扩大内需、稳定外贸三驾马车做文章,特别是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消费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意愿和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二是支持创新和产业升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核心,科技自立自强是战略支撑。今年财政将围绕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重点领域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等方面强投入、优管理,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全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六大优势产业做优做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让有限的钱办更多的事。

(二)补齐两块短板。一是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虽然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今年江西财政将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既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良种培育和种业发展、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等保粮食安全,也侧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二是补齐社会民生事业短板。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管财政收支矛盾多么突出,民生领域投入都不能减少。要支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社会消费能力。今年财政工作还将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养老、医保、低保等保障水平,健全临时救助等制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健康江西、平安江西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防范两类风险。一是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关注的焦点,也是财政部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虽然近年来江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压力仍然较大,“化存量、禁增量”任务仍然艰巨。今年将重点围绕专项债券项目库建设及合规性审核、债务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融资问责等方面下功夫,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同时,继续配合加强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管控。二是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财政是基础,负有兜底保障责任,任何时候财政都不能出问题。今年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平衡压力预计更大,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树牢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合理预计财政收入和支出,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科学安排支出政策,把好支出关口,同时加大开源挖潜力度,统筹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确保财政可持续。
图片来源:昵图网
责任编辑:雷艳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