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厅局长论坛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刘健:解放思想 创新竞进 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5-24
作者: 天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健
来源:原载于《中国财政》2021年第9期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天津市财政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把“重事功、鼓士气、转观念、强作风”作为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找准方法,明确路径,过当前之关、做长远之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财力支撑。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财政工作活起来


(一)讲政治。坚持把锤炼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政治首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财政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为。

(二)转观念。自觉将系统观念、系统方法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要有当家思维,站在明天看今天,在谋划全市重大决策部署时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提升资金绩效,真正把钱花到刀刃上。要有担当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担当作为,将财政工作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主动沟通协调,以干成事论英雄。要有协同观念,摒弃本位思想,打破利益格局,推进信息共享,加强部门联动,相互补台不拆台,不仅要算部门的“小账”,更要算全市的“大账”,做到资金需求和财力相匹配。要有攻坚意识,针对当前财政形势,汇聚焦点、紧盯重点、瞄准难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勇于担当,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克难、争做一流。要有大数据素养,借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动应用,用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主动融入大数据应用洪流,用大数据思维提高财政治理能力。

(三)重细节。深刻理解中央有关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精准安排预算,把握好财政支出节奏,让真过紧日子落实落细、入脑入心、上下一致,提高资金效益,注重政策效应。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资金撬动引导作用,激活市场主体创造增量财源,把有限财力用到最紧要处,保证财政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


提高站位、系统谋划,推动财政工作准起来


(一)瞄准提质增效下功夫。完善政策实施机制,着力在及时、精准、有效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持续推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经济增长点。落实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完善穿透式闭环管理。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规范和统一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要素和规则,推进大数据综合应用。加强绩效管理,实行预算编制同步设置绩效目标、预算执行强化考核调度、绩效考核结果与转年预算安排相挂钩,将绩效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各方面。

(二)瞄准更可持续下功夫。强化中长期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当前与长远,把好支出关口,防范化解风险。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好日子,开源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通过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砍掉一切非必要开支、严格核定项目预算等方式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可持续。

(三)瞄准自身建设下功夫。想问题办事情自觉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中行动,注重激发担当精神,勇于面对矛盾挑战,主动谋划改革发展。落实好激励担当作为、容错免责政策规定,放下包袱、勇挑重担,始终保持拼搏进取、务实干事的精神状态。重事功、练事功、善事功,切实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财政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锐意进取、明确任务,确保财政工作实起来


(一)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一是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党支部建设的着力点,持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财政干部的高度首先体现在政治素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第一任务。三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激发财政系统党员干部的爱党爱国之情,强化报党报国之志。

(二)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建立以“专项资金+产业导向+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机制。二是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设立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发挥融资担保基金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化对企业精准服务,培育涵养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

(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一是积极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支持筹建海河实验室。二是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发展基金支撑引导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推动信创产业发展,落实信创产业行动计划,大力引聚信创龙头企业、国家级大院大所和创新人才。四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引育力度,建立健全科技研发“揭榜制”机制,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健全财政支持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完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土地制度等财政政策,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宣传力度,支持打造稳定祥和新农村。三是优化农民就业创业财政扶持政策,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抓好援企稳岗、灵活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稳就业措施,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三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天津建设。四是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支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实施零基预算,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确保项目设置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衔接。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抓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完善穿透式闭环管理。四是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后半篇文章”,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再造业务流程。五是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探索改进事业单位保障模式,推进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七)建设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一是深入开展“攻坚克难 争做一流”专项行动,对标一流、创优争先,积极展现财政之为。二是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首关,以“六个表率”强化实干实绩导向。坚持事业为上、以为立位,突出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业务过硬,以实绩论英雄。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  雷艳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