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导航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努力锤炼七种能力 推动提高财政改革发展实效

2020/12/21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时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在这七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是核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基本功,也是基本素质;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四种能力,一定意义上都属于工作能力范畴,直接关系工作成效;抓落实的能力是根本,以上能力最终要体现到工作落实的结果上。七种能力既是期望,也是鞭策,为组织培养使用干部和个人提升能力素质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提升政治能力,做政治过硬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是手段,“政”是目的。财政部门的定位和政治机关属性,更是决定了政治能力的突出重要地位。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财政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服务保障,要从落实党中央治国理念、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性。提高政治能力,最根本的是要站稳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准。财政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预算收支安排具体体现的。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其间,财政部门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出台财政政策措施、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充分体现了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财政系统的干部首先是政治干部,要把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必修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站稳政治立场、担负责任使命、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思想保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把握政治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深刻认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性复杂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将过硬的政治素质体现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在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编制等环节全面体现党中央政策目标和要求,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做求真务实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调查研究是付诸实践的重要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任何好的决策都必须以扎实的调查研究为前提,坐在办公室里作出的决策,在实践中不一定行得通,调查研究不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从而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调查研究过程本身,也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鲜明的问题意识、明确的实践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最大的区别。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不能解决问题的调研不如不调研。要提高调查研究等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着眼解决问题,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财政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让调查研究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同时在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中提升化解矛盾的能力、干事创业的能力、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增强工作能力,做本领高强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面对新时代各种复杂局面和繁重任务,这一要求更显迫切,重点就是要不断锤炼提升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四种工作能力。

一是要努力提升科学决策能力。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战略思维,看得远、想得深,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善于把财政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提高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形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着力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制度创新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当前技术革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速,要将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出台的各项财税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三是要注重培养应急处突能力。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复杂期,不确定性已成为一种常态,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准备。要强化风险意识,准确把握风险走向,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心中有数,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形成常态化机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四是要不断锤炼群众工作能力。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下架子向人民学习,扑下身子倾听群众诉求,换位思考站稳群众立场,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补齐各种短板,将是否有助于解决群众难题、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决策的第一衡量标准,不断增进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注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既要锤炼“专家”的深度和视角,也要培养“杂家”的广度和眼界,努力形成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要高度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做真抓实干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干部成长没有捷径可走,越是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越能真正锻造成烈火真金。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不少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们既要仰望星空、胸怀大局,也要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发挥钉钉子精神,不断提高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能力。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提高干事创业的执行力,也是从严治党的要求,既事关能力问题,也反映担当精神;既是能力体现,也是品格要求。要主动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要涵养务实、求实、扎实的作风,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重过程轻结果、讲痕迹轻实绩;要坚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思路、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把抓落实体现在工作举措、工作流程、工作环节、工作实效上,切实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学习和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要坚持认识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前进、持续提升七种能力,并最终转化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实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为邹加怡同志在财政部如何当好司(厅)长专题研讨班暨财政部司局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结业式上的讲话,略有删节。)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