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2022年19期封面故事:绿满燕赵
绿满燕赵
《中国财政》记者 刘慧娴
特约通讯员 何菲 贾牧霖
被称为燕赵之地的河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有水草丰美的坝上高原,有丹立翠横的峻峭山峰,有绵延起伏的丘陵,有一望无际的原野,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水清沙白的海湾,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因为地理区位特殊、生态要素齐全,河北省成为首都生态安全屏障、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河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河北”作为“六个现代化河北”奋斗目标之一,将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纳入全省发展布局。河北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时期累计投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资金3000多亿元,2021年安排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资金774.23亿元,着力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老百姓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上,聚焦全球目光的除了运动员们拼搏竞进的精彩表现,还有美丽的“冬奥蓝”。赛会期间,张家口崇礼赛区PM2.5平均浓度均达到一级标准,碧空如洗,澄澈瓦蓝,映衬得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雪如意”更加姿态优美。
然而雾霾曾一度是河北人民之痛。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
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全省上下迅速行动。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深入市县和基层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布《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
河北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十三五”时期,省以上财政共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597亿元,2021年全省共投入资金262.56亿元,2022年以来已安排219.56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火电关停淘汰、焦炭去产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治等,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以及工业污染治理等攻坚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提前完成,粗钢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气代煤、电代煤改造和农村散煤治理实现全覆盖,清洁取暖累计改造量占全国50%以上;与北京、天津协同制定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推进公转铁和海铁联运,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港口的煤炭运输基本实现了铁路和水路集港;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380个,排查整治13万余家“散乱污”企业……
2021年,河北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3,较2020年下降13.0%;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改善幅度;优良天数269天,优良比率73.8%,有监测记录以来全省首次进入70%以上阶段;石家庄、邯郸、邢台3个城市成功实现“退后十”目标,邢台退出后二十,均为历史最好成绩……蓝天白云重新成为燕赵天空的主色调。
“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古人笔下石家庄的母亲河——滹沱河旖旎秀美、姿态曼妙。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气候变化、用水量激增以及缺乏管护等原因,滹沱河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河道断流、尘沙弥漫、垃圾遍地。
早在1985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曾指出,一定要恢复滹沱河两岸生态。2008年,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县考察时仍念念不忘,“当年我经常穿梭于滹沱河两岸,每次上河滩地都要扛着自行车走。当时我就想,将来一定把滹沱河好好规划、改造一下,让它柳成荫、树成林。”
2007年石家庄市启动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2017年启动实施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2021年全部建设完成,109公里全线水系贯通,滹沱河重现光彩。走在滹沱河正定段,只见碧水如玉,画舫点点,鱼翔浅底,白鹭翩跹;河边曲折蜿蜒的木栈道掩映在丛丛芦苇之中,不时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干净的骑行道两旁是如海的花田,姹紫嫣红,满目锦绣,三三两两的骑行者惬意地穿行其间;翠绿的垂柳随风舞动,整片的槐树林绿涛阵阵……秀美的景色与不远处苍劲的正定古城交相辉映。
滹沱河的变迁是河北省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缩影。“十三五”时期,省以上财政共投入水污染防治领域资金417亿元,2021年全省投入资金256.28亿元,2022年以来已安排资金207.19亿元,有力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良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污染修复、京津冀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及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工作。
2021年,全省12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3.0%,比2020年升高6.8个百分点;全省河流八大水系中,辽河、永定河和大清河水系水质为优,滦河及冀东沿海水系为良好;白洋淀、衡水湖和岗南水库等18座湖库淀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全省近岸海域国家考核点位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清澈河湖、洁净海水为燕赵大地平添无尽灵韵。
仲夏的风吹过塞罕坝苍茫连绵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吹过一碧千里、鲜花着锦的坝上草原,吹过曹妃甸湿地婆娑摇曳的百亩苇荡,吹过野三坡幽深葱郁的峡谷,吹过峰峦峻秀、翠色遥连的东太行,将浅绿深碧晕染在燕赵大地上。
为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十三五”以来,河北省级财政共投入27亿元支持大规模国土绿化,重点支持张家口冬奥绿化、太行山绿化、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重点防护林工程等。“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3954万亩,“三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72万亩。到“十三五”末,河北省森林面积达9901万亩,森林覆盖率35%,森林蓄积量1.75亿立方米,塞罕坝林场先后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奖项“地球卫士奖”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划定基本草原167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湿地面积141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43.88%。
2021年,为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河北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和草原局筹措省级造林绿化资金3610万元,改补助绿化任务方式为通过科学审核森林城市评价体系,对成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的市县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市县积极性。目前,全省共有7个设区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功创建63个省级森林城市,成为全国创建森林城市积极性最高、成效最明显的省份之一。
绿色,这一蕴含着生机与希望的颜色,正成为燕赵大地最厚重的底色,推动现代化河北走向更加美丽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