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2022年02期封面故事:虎啸青山千里锦
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是国人心目中的百兽之王。
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处科研监测负责人孔维尧给记者传来公园的红外相机拍到的画面。视频中,一头体魄雄健、五彩斑斓的东北虎正在白雪皑皑的树林中缓缓前行,威风凛凛,虎虎生威。
“这是栖息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一头成年虎,我们的红外相机多次拍到它。”孔维尧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猫科动物,老虎在地球上生存已超过200万年,但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上95%的野生虎种群消失。东北虎是现存虎种中最大的一种。”
摄影 王保中
经年守护 王者归来
一百多年前,东北虎和东北豹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广袤森林内。随着大面积砍伐导致森林不断退化以及大量食草动物被捕杀,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东北虎生活环境被破坏,食物被剥夺,数量开始减少。人类为取虎骨、虎皮乱捕滥杀的行为,更是直接造成东北虎数量骤减。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东北虎、豹种群急速下降,到90年代末,这两种动物在我国境内已基本不见踪迹。1998—1999年,中、美、俄3国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首次在我国开展了系统性的东北虎雪地调查。结合调查中发现的可能个体和其他调查访问信息,此次调查最终评估黑龙江省境内分布东北虎5—7只,吉林省分布东北虎7—9只。东北虎、东北豹分别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和极危等级。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我国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同步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域的重要自然资源资产由中央直接行使事权的“两项试点”改革。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成立,作为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园区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承担“两项试点”工作任务。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规划面积14065平方公里,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涵盖19个自然保护地,现森林覆盖率97.74%,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和繁殖家族的地区。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要让虎豹回归,必须改善其生存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我国野生东北虎豹的活动区域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多个林区、村庄及自然保护区,区域内的耕地、工矿企业等早已将东北虎豹的生存空间分割成生态“孤岛”。而且长期以来,高强度放牧、林蛙养殖、人参种植、林产品采集等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殖环境产生影响,极大地减少了虎豹的天然猎物数量,成为东北虎豹扩散和定居的最大障碍。非法盗猎行为更是对东北虎豹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针对这种情况,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采取了退耕退参还林、实施生态修复、建立跨界保护地、规划虎豹扩散通道等一系列举措,恢复虎豹栖息空间。
为打通野生动物活动廊道,使虎、豹能自由迁移扩散,在国家公园内长期稳定繁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专项行动,拆除试点区内围栏、围网4000多公里,有效清除人为设施的阻隔;规划生态廊道恢复工程,识别出5处虎豹扩散通道,设置3处生态廊道;采用远程监控、振动光纤取代封闭式阻隔。
为减少园区内人类活动因素和生产经营模式对虎豹栖息的干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吉林、黑龙江两省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文件,暂停新增项目审批和采矿权、探矿权延续,控制人为活动增量。规范沟系承包经营,取缔违法承包经营活动,组织核心保护区承包户有序退出,限制合法承包经营活动的生产规模,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开展特许经营。结合环保整治行动,对非法占用的林地进行清理回收,全面治理林业废弃地、取土场等无林地,清除公园范围内的远耕点,收回林辅耕地。截至目前,共清收还林2200余公顷,设立补饲点541个,大大提高了有蹄类越冬成活率。
▲红外监测系统拍到的东北豹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侯翎说:“管理局会同两省政府,建立了央地协同工作机制,构建了试点工作保障体系,坚决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统筹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试点区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保护、修复、治理,以虎豹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走出了一条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由中央直接行使所有者职责的新路径。”
数据显示,试点期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森林蓄积量增长5.2%,有蹄类种群明显恢复,梅花鹿相对丰富度指数增长3.5倍,野猪增长近2倍,狍增长1倍以上。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由试点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50只和60只,监测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幼崽存活率从30%左右提升到50%,并呈现明显向中国内陆扩散的趋势。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中国正式设立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至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肩负着保护以东北虎、豹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红外监测系统拍到的小东北虎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万物和谐 生生不息
2020年起,财政部通过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安排国家公园补助,用于支持国家公园勘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态保护补偿与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保护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等,2020—2021年,共计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下达补助资金3.34亿元。
在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依托现有管护队伍,建立了管理局—分局—林场“三级网格化”包保体系,持续开展清山清套专项行动,反盗猎巡护里程20.61万公里,清理猎套猎具1万余个,有效保护了虎豹及其猎物的安全。同时,构建了全局统一的SMART巡护管理数据库,在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中建立执法和保护队伍信息平台,实时监测并传输虎豹等野生动物影像,监测人为活动,实现“看得见虎、管得住人”的目标,提高了精准监管和高效执法能力。
虎豹公园生态转好、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度提升,但人兽冲突问题也随之而来。园区大部分地域属于高寒山区,不适宜农作物种植,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赖森林资源的养殖业、林副业。如今,为了让虎豹归山,不得不封山禁牧,让“黄牛下山”,在环境敏感区域范围的林蛙养殖,种参、松籽和野菜采集、开矿等生产经营活动被陆续退出,原住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面临着巨大变化,探索人与虎豹和谐共生途径刻不容缓。
▲巡护员正在进行园区巡护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2021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把人兽冲突纳入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对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给予合理补偿,解决部分片区无补偿资金来源和补偿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研究出台《虎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组建应急处置专家团队,并通过宣传手段,推广科学防控人虎冲突方法。同时,多措并举推动“黄牛下山”,推动园区内产业转型发展。优先聘用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工作,重点保障抵边居民、低收入家庭从公园建设中收益。规划在公园周边乡镇设立14个入口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提供特色访客接待服务,形成具有林区和地方特色的森林、康养、宜居、医疗、文化等生态小镇,为虎豹公园转移人口提供生态保护岗位和社会服务岗位,承接并安置国家公园转移的人口和疏解的相关产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公园和谐共生。
“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探索构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支持国家公园保护、运行和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21年,中央财政通过林业草原保护恢复转移支付下达国家公园补助15亿元,2022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国家公园资金统筹力度。”
虎啸青山千里锦。在虎年新春到来之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必将如虎添翼、生龙活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