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四十不惑 砺行致远 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40周年(1981—2021)

作者:
来源: 2021/12/22

稳中求进  守正创新

—— 祝贺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40周年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刘昆

微信图片_20211013104653.jpg


欣逢中国财政杂志社建社40周年,我谨代表财政部党组,向中国财政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财政宣传事业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1981年11月,中国财政杂志社在北京成立。四十年来,中国财政杂志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财经工作大局,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重要载体、财政宣传核心阵地、财政科研高端平台的职能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重大财经方针政策,报道财政改革发展实践,大力弘扬财政优秀文化,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广大财会工作者,为推动财政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可喜成绩。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进步,中国财政杂志社已成为财政宣传事业的重要力量。目前已形成《中国财政》半月刊、《财务与会计》半月刊、《财务研究》双月刊、《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会计年鉴》“三刊两鉴”齐头并进、各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刊物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受到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学术机构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网站与微信公众平台,切实提升传播效率,为财政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级财政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做好新时代财政宣传工作,使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全面展示真实、立体的财政工作,传播财政声音、讲好财政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财政杂志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财政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宣传解读,始终坚守正确舆论导向,为财政改革发展凝聚更多共识。要关注财政财会理论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把握财政宣传工作规律和重点,深化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内部管理,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党组织建设,加大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中国财政杂志社肩负职责使命,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继续为繁荣财政宣传事业、助推财政改革发展、弘扬财政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11223104817.png



砥砺奋进四十载  奋楫扬帆向未来

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欧文汉

微信图片_20211013104714.jpg


今年是中国财政杂志社建社40周年。在此,向中国财政杂志社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财政杂志社自1981年11月成立以来,在财政部党组领导下,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办刊方针,紧密围绕国家财政经济中心工作,积极宣传解读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深入报道财政财会改革发展实践、生动展现财政财会工作者精神风貌、传播交流前沿财经理论知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有效发挥了财政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重要载体、财政宣传核心阵地和财政科研高端平台的职能作用,为推动财政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财政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财政杂志社要坚持正确方向,牢记“国之大者”,创新工作方法,用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章唱响“主旋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财政中心工作,服务广大财政、财务、会计工作者。

一是讲政治、顾大局,强化做好财政宣传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要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度融入财政宣传工作之中。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深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认识理解,深入研究财政宣传规律特点和方法手段,准确把握财政宣传工作定位和职能作用。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刊、办社,针对党和国家出台的财经方针政策、财税体制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等,及时主动发出财政声音,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守好网上网下意识形态阵地,形成主流思想舆论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团结鼓劲的强大势能。

二是善作为、勇创新,着力提高“三刊两鉴”办刊质量和水平。要加强重大选题策划组织,做好“大专题”宣传,反映各级财政部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好经验好做法,主动走进基层一线、贴近人民群众,充分报道各级财政财会工作者推进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和积极成效,搭建财政财会前沿理论研究探讨的广阔平台。要建好用好特聘专家队伍,逐步形成相对稳定、适时充实调整的中高端专家作者人才库,多刊发有分量、有深度、高水平的好文章,让更多的人理解财政政策、支持财政工作。要严格遵守期刊出版流程和质量管理规定,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把好政治关、学术关、规范关,掌握科学的编校方法,保护好期刊质量这一“生命线”。要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主动学习新技术、掌握新传播手段,提高全媒体采编能力,运用好官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丰富传播形式,加快提升网上传播能力。

三是严管理、强作风,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要严抓内部管理,顺应形势积极推动内部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好内控制度要求,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树立正确的新闻志向,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严守新闻工作纪律、职业道德和廉洁从业底线。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增强编辑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吸纳和培养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持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储备力度,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真正做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财政杂志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立足“三刊两鉴”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春华秋实四十载 继往开来更辉煌

财政部原部长、《中国财政》名誉顾问 刘仲藜


图片


首先祝贺《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40周年!

我与杂志社有着不解之缘和深厚的感情。杂志社成立30周年的时候,同志们请我为之题词,当时我写的是“春华秋实三十载 继往开来更辉煌”。回首往昔,仿佛就在昨天。

无论是《中国财政》还是中国财政杂志社,都有着光荣的传统。1956年,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指示“要加强理论研究”。财政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并即着手筹谋一系列举措,以提高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即是筹办《中国财政》(原名《财政》)杂志。1981年,改革开放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进一步办好刊物,更好地发挥宣传阐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的作用,财政部党组决定成立中国财政杂志社。

在财政部党组领导、关怀和指导下,《中国财政》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对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壮大、财政改革的屡次探索闯关、财政理论的繁荣和突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杂志社作为财政系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宣传核心阵地和财政科研高端平台,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财政中心工作大局,竭力为每一次财政改革、每一项财政理论创新鼓与呼,悉力宣传推广地方财政好经验、好做法,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和财政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近十年来,面对传播环境、传播渠道等变革的挑战,中国财政杂志社积极作为,主动创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财政》和《财务与会计》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和“国家期刊奖”。《财务研究》填补了我国财务学术领域的空白,并且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会计年鉴》也多次在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开通“中国财政”和“财务与会计”微信公众号,全面改版“中国财政杂志社”官方网站,逐步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宣传矩阵。兼具理论与实践,包容新闻宣传与存史资政,融合传统纸刊优质内容与新型媒体新技术手段,中国财政杂志社构建的财政大宣传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财政工作包括财政宣传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志社要不忘初心,奋发图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立场,坚持方向,守好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财政改革发展,深入基层采访调研,倾听基层的呼声,真实反映问题,提出有效建议,为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提供理论参考。还要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和规律,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努力建成新型主流媒体。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古人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春华秋实,年复一年,所以我要在杂志社建立四十周年之际,致以不变的祝福:“春华秋实四十载 继往开来更辉煌”!



砥砺初心结硕果  担当使命再出发

中国财政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  江湧

2021122710061640570768231062951.png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1年,我们喜迎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40周年暨《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

65年前,遵照毛泽东主席“要加强理论研究”的指示,财政部筹谋一系列举措提高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财政部办公厅牵头筹办《财政》(现《中国财政》)杂志。40年前,为了进一步办好《财政》和《财务与会计》,更好宣传阐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财政财会政策,更好服务读者作者,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财政部党组决定成立中国财政杂志社。无论是《财政》杂志的应时而生,还是中国财政杂志社的赓续发展、扬帆起航,“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主动开展决策调研”始终是杂志和杂志社最鲜明的底色、最醒目的标识,也始终是一代代编辑记者们矢志不渝、砥砺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财政部党组的喉舌,一直以来,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我们致力宣传好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传播好财政财会理论和业务知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立场、坚守初心,扎根财政财会沃土,努力发挥财政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重要载体、财政宣传核心阵地、财政科研高端平台的职能作用,积极为财政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始终将坚持党性作为根本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守好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和财政改革发展顺利推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始终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财政中心工作大局,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竭力为每一项财政财会理论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交流探讨平台,竭力为每一次财政改革鼓与呼,真实记录我国财政财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光辉历程,在不断为深化财税改革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1997年《财政》更名为《中国财政》,2008年改为半月刊。2006年《财务与会计》以半月刊的形式增办《财务与会计》(理财版),原刊改为《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15年改为全彩半月刊。2015年创办《财务研究》,填补我国财务学术领域的空白。盛世修史,1992年、1996年先后编辑出版《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会计年鉴》。 “三刊两鉴”刊物宣传矩阵基本形成。

——始终将坚持人民性作为动力根基。坚持在“走转改”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系人民,面向基层。组织开展“寻找最美财政所”“我身边的驻村第一书记”活动,宣传报道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先进典型和生动实践。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反映财政政策落实落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各级财政部门的经验做法,讲好财政故事。雪域高原上的祖国边陲、大山深处的特困村落、抗疫抗震抗洪的最前线,城市乡村、工厂企业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活力源泉。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2018年以纸刊内容为根基,开通“中国财政”和“财务与会计”微信公众号,改版后的“中国财政杂志社”官方网站全新上线,积极探索推进刊网微联动和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宣传理念创新,聚焦重要改革、重大政策、重点任务,组织重头文章,加强“大专题”组织策划,构建财政大宣传格局。加强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了顾问、特聘专家、特约撰稿人、特约评论员制度,通过组织政策、学术研讨会和征文等活动,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水平。《中国财政》和《财务与会计》分别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和“国家期刊奖”,并相继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财务与会计》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目录,《财务研究》创刊短短6年就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会计年鉴》多次在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始终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工作责任落实和激励机制构建同部署,坚持打造学习型单位,激励干部职工树牢政治机关意识,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强化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发挥中层干部骨干作用,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2021年中国财政杂志社荣获“财政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财政编辑中心和财务与会计编辑中心多次荣获“财政部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财政部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我们离不开财政部党组的亲切关怀,离不开财政部各司局和各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作者和财政财会理论工作者的关心厚爱,是你们的瞩望赋予了我们坚守、奋斗的力量和意义,是你们的深情赋予了我们成长、革新的才智和勇气。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敢于担当,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财政宣传工作新局面,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力量!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