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 | 政策及时雨改善民生 深化改革提振信心
时间:2024-11-19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 第21期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马海涛
近期,财政部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是一场政策及时雨。
加大财政政策协调力度,切实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通过保持必要财政支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精准调控,力求提振企业、投资者以及普通民众的信心,稳定预期,强化经济韧性,不仅为当前的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确保重点支出应支尽支。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需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其投资拉动作用,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二是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持续健全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积极回应社会和基层关切。三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实行专账管理,建立备付金制度,这些措施旨在采取更严格、更实际、更细致的手段来管理和使用债务资金。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策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财政部加强对重点群体资助补助、保障性住房、基层“三保”等方面的关注力度,确保民生兜底不失守,充分彰显了国家在面对复杂经济形势时的责任担当和为人民谋福祉的坚定决心,也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有利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二是使用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并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这一举措既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又可以优化保障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三是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财政部将持续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单,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加强经济安全保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财政部强调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和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这些举措有利于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护航经济行稳致远。一是研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合理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不仅能够提升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而且可以发挥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夯实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作用,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为经营主体投融资、宏观政策实施等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三是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这一举措有利于切实降低地方债务利息负担与融资成本,减轻地方短期偿债压力,腾出地方财力,从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夯实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