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时间:2021-01-08 来源:《中国财政》2020年第23期
作者:本刊评论员

在医院就诊挂号缴费,不用挤收费大厅排队等候,只需通过自助机、APP、扫码支付等方式缴费,医院即时给你发送收费电子票据,实现“一站式”自助服务。开学季学生交学费,不用现场排队扎堆,无论是在操场还是寝室,只要在手机上点击操作就可以完成全部交费流程。在道路停车位停车,不再用人工开票计费缴费,计时计费由“电子眼”实时完成,你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支付方式方便缴费……这些场景是全国各地稳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真实体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财政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老百姓生活中的难点痛点作为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工作重点。财政票据改革注重服务理念、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注重整体设计,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努力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2018年底,财政部开始筹划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将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范围定位于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和全部财政票据种类。2019年7月,在全国医疗系统率先全面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改革。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33个省份累计开出约4亿份财政电子票据,涉及金额近万亿元,覆盖了所有行业和所有财政票据种类。在改革中总结经验,注重制度建设。目前,《财政部关于修改<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出台,赋予了财政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权益。改革红利效应持续扩大,利国利民,多方获益。 

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效能的迫切需要。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海量票据存根无法全面监管核销等管理滞后的问题,实现了实时获取收费信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无死角、全方位的监督,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有效提升了财政监管水平和效率。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财政电子票据以其“非接触、零聚集、高效率”的优势,切实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医院以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为基础,从纸质票据转向电子票据,从线下结算转向线上结算,结算数据实时反馈、实时传递,让数据跑路,让群众满意。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动力和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务为核心,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创新实践“互联网+”思维,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新模式,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将会继续深化。财政部将推进财政电子票据入账报销和应用试点工作,尽快实现财政电子票据开具、流转、传输、报销、入账和归档全流程电子化管理。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将医疗电子票据运用到医保报销、商业保险报销中去,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费用报销时,能够切身体会到财政电子票据的便利。同时,继续推动各地使用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式样、数据规范和接口规范,推进全国联网工作,实现与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做到一个入口查验票据真伪和查询票据状态,实现全国异地报销异地查验。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