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精准把握“三农”工作历史方位 聚力做好“十四五”财政支农工作 本刊评论员

时间:2021-06-24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12期
作者:本刊评论员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夺取新时代“三农”事业新胜利,必须系统、全面、精准把握“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当前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然突出。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基础支撑在“三农”。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才有足够的底气和腾挪空间,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赢得战略主动。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点在扩大内需,农村空间巨大,大有可为。几亿农民同步迈向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立足统筹安全和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须臾不可放松。从国际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有能力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从国内看,14亿人口要吃饭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尽管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必须居安思危,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立足“十四五”规划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非常繁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需持续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谋划“十四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推进财政支持全面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体上看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既要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任务,又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做到蹄疾步稳,防止走弯路、翻烧饼。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各地应结合地方实际,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同时,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总结积累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经验。三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建立多元投入格局,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让“人”“地”“钱”等要素流向乡村。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既要围绕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要科学评估财政收支状况、集体经济实力和群众承受能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各级财政部门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财政力量,确保“压舱石”地位不动摇。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