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湖南:加力盘活国有“三资” 积极推动财政管理改革提质增效
湖南:加力盘活国有“三资” 积极推动财政管理改革提质增效
湖南省财政厅
2022年以来,在财政部精心指导下,湖南省财政厅坚持上下“一盘棋”,有力有序推进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盘活收益入库超1500亿元,为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作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重要内容。
一是高规格部署推进。省委书记、省长统筹调度、靠前指挥,带领相关省领导现场办公,以改革办法破解闲置十余年的办公区工程难题,将部分房屋调整作为技术业务用房,剩余土地市场化盘活,处置收益上缴国库。常务副省长专题部署“三资”盘活工作,6次召开会议实地督导,全省跑出改革“加速度”。
二是高标准出台政策。省政府印发《全省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总体工作方案》,分领域出台11个实施方案,制定清查摸底、盘活任务“两张清单”,明确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三项原则”,采取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种方式”,实现国有“三资”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是高效率协同联动。省级层面建立省长挂帅的工作协调机制,常务副省长牵头抓总,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下设行政事业、国企、自然资源和园区4个工作专班,系统推进改革,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明确盘活路径,摸清底数,科学分类,动态管理,高效处置,确保改革任务落实落细。
一是全覆盖摸清家底。从省直机关带头查起,在全省部署开展清查处置专项行动,通过单位自查、系统核实、中介复核,对“金木水火土数”(即:矿产、林业、水利、能源、土地、数据)六类国有资源、五类国有资产(即:实物、债权、股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两类国有资金(即:闲置和低效资金)进行“起底式”清查,覆盖2.7万家行政事业单位、3945家国企、139家园区,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是全链条优化管理。开辟绿色容缺通道,解决产权确权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产权电子化交易,逐步实现市场主体“一次注册”、交易项目“一窗受理”、交易数据“全网共享”。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搭建公物仓,实现跨单位、跨层级调剂共享。
三是全过程强化考核。全面压实改革责任,将国有“三资”盘活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真抓实干激励,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将资产盘活成效与新增资产配置挂钩。编印典型案例集,开展工作交流,强化示范引领。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对出现问题的及时通报,对工作不力的约谈问责。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资源,盘活资产,用活资金,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一是激活沉寂资源。推动资源由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充分利用光伏、风力、砂石、水利等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比如,郴州市“向风而行”,以300万千瓦风力资源特许经营权,引进三一集团200亿元战略投资,将闲置园区打造成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2023年新增税收近6000万元。
二是盘活沉睡资产。通过规范管理一批、处置变现一批、高效转换一批,实现闲置资产的有序流动。比如,清理三所省属高校、科研院所闲置的老基地、老院子,在盘活土地800余亩的同时,统筹所得收益集中支持岳麓山实验室等重大科创项目建设。
三是用活沉淀资金。联合审计部门对单位资金实行穿透式监管,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清收力度,两年累计盘活存量资金近200亿元,全部用于重点民生保障和债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