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务与会计 | 刘丹:新时代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路径探讨
引用本文请复制此条目:刘丹.新时代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路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24,(1):40-42.
摘要:科学合理地组织财会监督,对于保障医院经济治理目标实现、推动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聚焦财会监督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能,对公立医院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内部监督方面提出完善治理体系,推进业财融合,夯实财会监督队伍建设等建议;外部监督方面提出完善监督制度设计,出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中介机构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会监督;公立医院;内部财会监督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建立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和完善工作机制作出了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其业务活动复杂、资金资产规模庞大,亟需加强财会监督,保障资金资产安全,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率,有效防范风险,以经济运行安全有效促进业务运行优质高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就医及健康需求。 (一)内部监督方面 1.内部财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取决于隶属层次和领导体制。相对于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的机制比较健全,领导重视程度高,工作完成质量高,而财会监督目前往往仅限于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话语权微弱,监督工作没有抓手,且大部分医院尚未明确财会监督的范畴、目标、职责,工作落实缺乏载体。 2.监督实施的广度和深度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部门主要通过形式性审查来判断经济交易或事项是否合法合规,难以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实质性审查。二是财务部门作为业务流程的最末端,往往在业务或事项发生、风险产生后才能发现问题或提示风险,介入时间较晚,在监督的及时性方面存在缺陷。三是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地位较低,监督反馈问题不受重视,监督成果利用不充分;同时,三级医院虽设置总会计师但未必进入领导班子,财务管理者在医院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决策管理、绩效管理等重大问题上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3.监督的路径和方式创新不够完善。财会监督的方式路径仍以手工核查会计凭证和财务账簿为主,信息化运用程度较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HIS)、病案、医保等模块共享程度低,难以通过数据分析快速、精准地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 (二)外部监督方面 1.财政部门的主责监督以项目制推进,未形成对公立医院财政、财务、会计活动监督的全覆盖。近年来,财政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对部门预算、预算绩效、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提升了财政监督的影响力。但由于各行业会计规章制度发展不均衡、财政监督力量配备不足、监督的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等原因,财政部门对不同行业特性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业务指导相对不足,无法实现全面监督。 2.主管部门的依责监督以年度现场检查为主,监督的重点和深度不突出。公立医院的主管部门是各级卫生健康委,其对所辖公立医院的财会监督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配合纪检监察组不定期开展“三公”经费、超标接待等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情况的现场检查。二是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完成情况检查。通过现场查看会计凭证、翻看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传统检查手段,仅能发现医院在会计核算、费用报销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对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3.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监督流于形式,难以保证监督结果的独立客观。按照制度规定,公立医院每年必须聘请中介机构开展会计报表审计,其初衷是依托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性对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进行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报表审计难以做到高质量。一是因为医院的业务活动复杂,注册会计师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医疗业务活动的经济内涵,缺乏细分专业的精度。二是部分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时工作讲究短、平、快,审计结果往往依据审计用途来出具,在执业过程中“开天窗”“走过场”,外部监督的质效难以保证。 (一)多点发力提升内部监督效能 1.以完善治理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强财会监督组织领导。一是医院党委要发挥在财会监督中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对财会监督工作的领导。公立医院的主要负责人是内部财会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医院财会工作和财会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二是医院应当设立财会监督领导小组,医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明确承担内部财会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负责本单位经济业务、财会行为和会计资料的日常监督检查。三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内部财会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医院财会监督制度,明确内部监督的主体、范围、程序、内容、标准等,确保财会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以深入推进业财融合为纽带,促进财会监督深度应用。一是推动财会监督“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将内部控制的关键管控点嵌入信息系统,以事前、事中控制替代事后控制,明确不同经济事项的决策机制、审批权限与流程、部门间的分工与职责;在立项审批、招标发起、招标结果确认、合同签订等环节,前移监督关口;运用预算控制、审批权限和审批环节的设置等专业手段,使临床业务部门、主管处室、财务部门各部门之间的权责达到内部制衡、各尽其责。二是推动财会监督“从结果向过程”转变,如建立药品、可收费医用耗材的信息流、物流、单据流的对应关系。医院可将HIS与物资管理系统进行交互与连接,对医用耗材进行医嘱管理,耗材的领用、出库与医嘱相关联,即只有医生为病人开了医嘱才能申领医用耗材、护士执行医嘱时才能确认耗材的出库、医嘱被执行后才能给病人计费。三是推动财会监督“从直线向立体”转型,连通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使后端财务与前端交易“同频共振”。针对收入业务,实现收入归集流程标准化、流程和系统联通、内置管理规则的收入管理平台建设,监督收入实现规范有序,避免医疗费用少计、多计、错计,违反国家医保政策规定;针对固定资产业务,建立共享档案数据、互通业财系统、共享效益数据,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针对费用报销业务,构建智能报销系统实现报销业务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3.以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提升财会监督数字效能。一是要将高效管控的思路植入业务前端,深入推进财会监督数字化转型,实现财会监督全维化、智能化、实时化,用信息技术贯通业务流、实物流、资金流。根据监督目标明确需筛选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数据,挖掘、分析、反馈医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流程、制度、规章的健全与完善。二是要将全流程管理思路向后延伸至监督过程,设计校对程序,建立财会监督预警系统,通过搭建数据中台、多维数据运算、设立预警值等方式,由机器替代手工查找数据差异,对预算执行、资金流动、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医院运营状况进行实时、连续、智能的监督和评价,对信息的可靠程度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完善问责惩处机制和责任追究体系,为保持财会监督的持续性、全面性、综合性,应强化财会监督的责任过程,将财会监督发现的问题纳入绩效考核,同时明确监督整改流程及管理节点,形成监督整改闭环。 4.以提升人员政治素质为支撑,夯实财会监督队伍建设。一是要强化财会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政治思想素质。财务人员要严守财经法纪,提升职业敏感性和鉴别力,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财会事项要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纠正,及时发挥预警和纠偏作用。二是要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复合型财会监督人才队伍建设,财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医院财务核算、预算、绩效、内控等专业知识,能核算预算、会经营分析,还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加快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更好发挥财会监督效能。三是要多岗位轮换提升综合能力。扩大财务人员的“执业圈”,打破部门壁垒,将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财务人员交流到运营、招标、总务、基建、医保、审计、监察等经济或监督部门工作,帮助其多方面熟悉业务知识,提升多领域的监督检查能力。 (二)组合发力扩大外部监督影响 1.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一是从监督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细化财会监督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单位内部财会监督的组织体系、履职主体、职责范围、监督权限、工作机制等进行明确和规范,为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夯实制度基础,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律法制框架下合法合规有序运行。二是发挥财政预算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优化医疗卫生行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医院明确不同的监督重点,准确反映财政投资收益和政府性质的社会贡献。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工作,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落实到位,加快出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明确内控标准,完善相关流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保障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预防腐败等方面的关键 作用。 2.改革方式,提升质量。研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中介机构选聘制度规范,政府充当委托人角色,委托中介机构对被监督单位进行审计,委托人、被监督单位、中介机构三者之间相互独立,使中介机构真正发挥“看门人”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执业质量的把控,持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3.加强力量,信息赋能。财会监督的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主体检查人员的能力。针对外部监督力量薄弱、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是要配备与财会监督职能任务相匹配的人员力量,壮大监督队伍,完善人才梯队。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在监督队伍能力建设上夯实基础,加强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审计学相关专业的培训,提升监督水平。针对外部监督信息共享程度低、利用成本高、专项监督方式落后等问题,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财政、审计、事务所、行业协会等各监督主体的横向协同,建立跨部门、多维度的监管协作机制。 [1]杨雄胜,陈丽花,孙东木,等.新中国会计监督的历史贡献[J].会计研究,2019,(11):3-11. [2]张迪.立足风险联控机制 提高财会监督效能[J].财务与会计,2022,(16):31-33. [3]汪雅萍,何召滨.新时代财会监督的定位、要素与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0,(12):15-19. [4]陈红燕.以跟踪评价模式探索提升财会监督工作质效——基于广东省广州市财政资金重点项目“双监控”试点实践[J].财政监督,2023,(4):65-70. [5]董登姣,文丹妮,王茜,等.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医院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J].财会通讯,2021,(2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