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山东:智能监管 智慧服务 深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数字化变革创新
山东:智能监管 智慧服务 深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数字化变革创新
山东省财政厅
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山东省财政厅在实现财政电子票据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智能化监管,努力构建智慧型服务体系,筑牢系统安全防线。建成全国首个财政票据与医保报销区块链数据跨链共享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财政电子票据智能监管经验,财政票据管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针对各级票据使用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及时修订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流程、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用制度建设来推动保障工作创新。
一是创新出台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办法。以《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04号)为依据,系统梳理市地、部门改革进程中的管理经验,以明确效力、明晰职责、规范流程为重点,修订出台了《山东省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办法》,在票据种类、领用与系统管理、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持续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切实提高了财政电子票据使用便捷度和监管效率。
二是及时修订资金往来结算管理办法。根据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全面覆盖后资金往来票据管理特点,在全面征求财政部门及用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印发了《山东省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管理办法》,为规范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行为、适应电子票据智能监管、加强财会监督、维护财经秩序提供了制度支撑。
三是联合规范医疗收费票据应用管理。为深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在医保领域的应用,提升便民利民水平,会同卫生健康、医保、大数据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医保应用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在医保领域应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规范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填开、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拓展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遵循财政电子票据既方便单位群众又提高财政部门管理效能的理念,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优化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功能,建立票据自动发放、智能核销、动态监管、数据共享的全过程管理新模式,构建多层次、多视角、立体化的财政电子票据全景画像,针对不同行业单位的财政电子票据,选择差异化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措施,创新建立系统智能化监管体系。
一是预设收款项目,提升事前监管能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后,除非税收入票据外,加强对资金往来、社团会费、公益事业捐赠等票据项目管理,在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内预设收款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从系统选取开具项目,加强事前控制,杜绝随意填列,从源头上解决票款信息不对称、开票行为难监管的问题。
二是实时监控分析,增强事中监管能力。建设“山东省财政票据监控分析平台”,同步共享财政电子票据信息,实时掌握用票单位票据开具、冲红、换开等情况,对开票金额、频率、标准等疑似异常情况进行筛查预警,根据群众反映的线索或者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监控,实时监管财政票据开具行为,既可减少现场执法检查对单位的打扰,又达到了监管目的。
三是及时核销票据,强化事后监管能力。不断优化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强化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功能,设置核销时限,明确财政电子票据获取方式,设置核销规则库,对符合要求的票据实行自动化审验核销;规范违规票据处理,对超期未核销、存在违规用票问题的单位,限制继续开票,督促整改,避免出现新的问题风险。
围绕财政电子票据仍存在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范围不够广泛、单位及群众入账报销还存在堵点等问题,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山东省财政票据数字化变革创新工作方案》,积极借助区块链等技术,建立财政医保跨链融合共享机制。作为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山东已实现与国家医保平台对接,上传归集了已授权医保电子票据信息,为实现全国异地医保结算报销奠定基础。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深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在医保领域的应用,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大数据局联合制定了《深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医保应用改革实施方案》,结合系统实际建设情况和缓急程度,由群众急盼的医保报销应用入手,逐步提升、梯度推进,建成全国首个财政电子票据与医保报销区块链数据跨链融合共享机制。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系统集成。坚持“一盘棋”建设思路,强化系统观念,整合现有资源,打通数据壁垒,推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强化业务协同,省级层面按照“总对总对接,减少重复建设”的原则,共同选择一个轻量、高效的底层跨链机制建设对接。
三是坚持安全可控集约创新。医疗收费票据及医保信息上链流转,打造了医保报销线上线下双应用场景,线上报销,参保人可自主提交结算票据,线下报销,医保部门可在链上获取票据信息,实现医保结算报销“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有效解决了群众报销难、医保审核压力大、重复虚假报销的医保基金管理风险等问题。
贯彻落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充分运用数字财政建设成果,积极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系统与“山东通”平台对接,成功实现财政票据业务办理应用入驻“山东通”平台。
一是应用平台化,业务办理更便捷。在移动办公模式逐渐普及的趋势下,积极打通跨网络移动应用,拓宽业务办理渠道,压缩业务办理时间。财政票据业务入驻“山东通”平台后,财政票据业务可以随时随地第一时间处理,办理流程更简易、快捷、高效,受到票据管理人员欢迎和赞扬。
二是管理数字化,业务处理更智能。“山东通”财政票据业务应用功能包括票种统计、票据监控、申领审核、库存发放、发放记录等,涵盖了各项财政票据高频业务,不仅是财政部门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数字财政变革的具体举措,更是结合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整合部门服务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方式,有效提升了全省政府机关运行效能。
三是业务协同化,系统融合更深入。财政票据业务入驻“山东通”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与政府统一技术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集约规范、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融合模式,实现数据高效聚合、资源高效利用,为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刻认识当前网络安全形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基础防护、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建设,筑牢财政网络安全屏障。
一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制度。认真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完成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年度三级等保测评。高度重视系统应急演练和网络攻防演习,强化终端保护、边界防护、安全审计、漏洞扫描、补丁管理等技术手段,持续提升财政电子票据系统风险防控能力。
二是严密防范窃取票据数据风险。在省财政电子票据查验平台上线之初,便针对爬虫软件恶意查验财政电子票据信息设置了反爬手段,同时根据同IP查验请求频率等及时判断是否有爬虫访问。针对近年网络安全形势,会同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针对新出现的爬虫技术,采取相应的反爬技术手段。
三是严抓票据系统日常安全。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密码日常管理,严格要求设置强密码口令。深化密码技术应用,重要数据加密存储、加密传输。会同技术部门加强财政电子票据日常安全巡检,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检查,确保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