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甘肃: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如期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作者: 甘肃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24期 2023/01/30

甘肃: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如期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甘肃省财政厅




2019年9月以来,甘肃省财政厅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甘肃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动预算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高站位、谋全局,实现既定目标


一是健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把手”牵头挂帅领导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起牵头抓总责任,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关键、复杂、难点问题。设立工作专班,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挂图作战,逐模块、逐单位抓任务落实。落实分级分片包抓督导机制。建立厅领导包抓市州、处室包抓县区工作机制,通过深入市县、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一体化系统应用情况,督导任务落实,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构建全省上下联动、多点发力工作格局。执行高效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厅领导小组每月组织召开全省推进会,各专责组每周召开工作调度会,建立内部工作联系制度,各处室间、各级财政部门间、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间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推进任务落实。


二是严格对标,规范系统建设。按照财政部部署安排,甘肃省被列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第一批实施省份,采取“跟从”河北模式,严格对标财政部统一规范和标准,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2019年9月,省级正式启动系统建设工作,2020年底,系统在省本级上线运行。2021年12月31日,系统在全省全面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全省102个财政部门、1.7万家预算单位、7万个用户可通过系统开展预算编制、执行和单位会计核算等财政业务。


三是改进措施,确保任务落实。广泛开展培训。通过印发培训资料、录制操作视频等方式,解读财政部规范标准及通报统计口径,做好全省7万用户财政业务和系统操作培训。提升服务水平。调动全省运维力量,“点对点”对口服务部门、单位,及时解决技术问题,缩短用户响应时间。形成协同合力。建立微信三级联动工作群,安排工作、解决问题、指导操作,构建省市县上通下达、同频共振工作格局。狠抓任务落实。建立进展情况动态推送机制,每日抽取数据,动态向市县“一把手”局长和省级预算单位财务推送情况,以督压责、以督促改。


攻难关、形合力,改革成果初现


一是加强预算统筹,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规范政府收入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报口径,细化收入项目编列,科学合理预计财政收入预算,做到如实反映。强化收入执行监管,加大与税务和非税执收部门协调配合,加快推进非税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金税系统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管理。强化资金性质、资金来源组合管理,加大年度预算安排与结转结余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预算规模,优先安排“三保”支出,足额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预算,着力保障“四强”行动、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


二是规范支出管理,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准。加强基础信息源头管理。坚持“数出一门、资源共享”原则,将预算管理各环节使用基础信息统一管理,着力规范单位、人员、支出标准等基础信息填报,着力提高基础信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性、统一性和完整性。强化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将政府全部预算支出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并实行标准化管理,预算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三保”项目标识管理。全面梳理“三保”支出保障清单,统一全省“三保”项目分类标准和标识目录,为2023年全面加强“三保”支出预算管理和财政运行监测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提升预算编报科学化水平。强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将预算编制规范程序和内控机制逐步固化为系统控制规则,“先谋事后排钱”的预算管理理念更加深植人心,较大程度上杜绝了“拍脑袋”决策、“资金切块”的情况。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预算安排有机衔接,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三是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机制更加健全有力。预算约束更加有力。按照“支出预算余额控制支出指标、支出指标余额控制资金支付”的机制,强化预算指标核算管理。预算执行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逐项梳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增加用款计划冲减功能,确立零余额账户支付标准,严控单位现金提取使用,强化公务卡结算目录管理。总会计基础核算功能初步建立,单位会计核算有序推进。升级改造总会计核算功能,“平行记账”核算体系初步建成。单位会计核算模块有效解决了账务调整、决算和财务报告数据自动生成等业务问题。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日趋完善。有序开展账户年检工作,强化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账外账”等问题发生。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更加高效。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加大“三公”经费执行监控力度,及时纠正违规支付行为,保障预算执行严格规范,有效遏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四是坚持上下协同,预算管理更加规范统一。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省级部门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制度规定,为全省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提供制度遵循。推动全省预算管理业务趋同。各部门全面开展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预算调整调剂、总预算汇总等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加强了政府预算与部门(单位)预算、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财政指标核算与单位会计核算衔接。织密财政信息纵横网络。纵向实现与中央财政系统信息贯通,横向推动部门间预算信息互联共享,实现财政与各部门政务数据开放与共享,实现中央转移支付分配、下达、使用全过程动态追踪。


责任编辑:陈璐萌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