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政这十年 | 广西:坚持人民至上强保障 财政社保事业十年改革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广西:坚持人民至上强保障
财政社保事业十年改革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思想领航,把准政治方向。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政策性强,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确保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十年来,全区各级财政社会保障部门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明确战略定位,找准奋斗方向,不断提升财政社会保障在全局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闻令而动,保障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出台疫情防控保障政策,累计统筹安排超350亿元资金支持各地落实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边境沿海“外防输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经费落实、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分别获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表彰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通报表扬。
惠企稳岗,服务经济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对经济和就业造成冲击的不利影响,推动社会保障积极发挥经济运行“减震器”“稳定器”作用,实施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惠企稳岗政策,及时会同部门出台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2016年至2022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448.11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63.55亿元,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稳增长和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衔接,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职能。在脱贫攻坚期内,在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社保扶贫、技能扶贫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筹措资金160.63亿元实施健康扶贫,筹措资金83.68亿元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给予补助,筹措资金433亿元对困难群众给予救助补助,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脱贫攻坚期结束后,2021年及时研究出台了就业帮扶、医疗保障等实施方案,明确了就业帮扶、社会保险、医疗健康等政策措施,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财政社保扶持政策有效对接。
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财政实力薄弱,方方面面需要办的事情很多,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面对这一现实区情,全区各级财政社会保障部门主动攻坚克难,积极担当实干,注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拓宽资金来源:在内部,严格预算审查,强化执行管理,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和执行政策,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大各类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和中心工作安排项目预算,大力支持基本民生保障。在外部,加强学习、准确把握政策,密切与对口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向财政部等中央部委的工作汇报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纳入中央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范围。
经过不懈努力,广西在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了“小财政”保障“大民生”。据统计,2012—2021年,全区财政社会保障一般预算支出累计达到10762.5亿元,其中,全区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由2012年的282.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23.1亿元,年均增长14.1%,十年支出总计6123.6亿元。全区财政卫生健康支出由2012年的253.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13.7亿元,年均增长10.3%,十年支出总计4638.9亿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由2012年的539.8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166.98亿元,年均增长14.91%,十年支出总计13187.35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区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034.1亿元。十年来,在财政社会保障领域,中央对广西的补助资金由2012年的243.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28.5亿元,年均增长13%,十年累计补助资金4836.8亿元。
十年来,随着社会保障领域投入的逐年加大,为推动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的广西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聚焦劳有所得用力。十年来,不断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小高地、博士后“两站”、创新实践基地、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等引才聚才平台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技能广西行动”“八桂系列”劳务品牌等项目建设。
聚焦病有所医加力。十年来,累计筹措资金超过1200亿元,加快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守护人民健康。其中,筹措资金375亿元支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推进广西高发的地中海贫血等地方病防治;筹措资金91.54亿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筹措资金60.51亿元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
聚焦老有所养使力。十年来,累计筹措资金1536.39亿元支持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全区280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758.85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21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36元,保障城乡居民待遇发放,惠及全区约630万城乡参保居民。
聚焦弱有所扶发力。十年来,累计筹措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64亿元,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支持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从185元提高到39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从74元提高到240元,400多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累计筹措资金50亿元,支持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托养照护、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作用。
与此同时,按照中央关于退役军人事业发展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20年以来,累计筹措资金超过120亿元,落实各类优抚对象生活和医疗保障补贴、军队离退休干部和转业干部待遇、参战民兵生活补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自主就业退役义务士兵、士官一次性经济补助等,支持优抚事业单位建设、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拥军优属慰问。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蹄疾步稳。在养老保险方面,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2020年7月起全面实施自治区级统收统支,从2022年起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实施全国统筹。在医疗保险方面,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进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推进医疗费用便利结算。在失业和工伤保险方面,推进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自治区调剂制度,调整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改革稳中求进。从2013年开始正式编制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与一般公共预算同步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依托新成立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心,完善“财政牵头、部门配合、沟通协商、共同推进”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稳步推进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截至2021年末,共组织资金501.98亿元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累计投资收益136.31亿元;自治区本级组织运营职业年金412.01亿元,累计投资收益61.26亿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完善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机制,重点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推进实施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
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兜底补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衔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救助制度以及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全面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支持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府投入机制,支持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构建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支持将南宁、柳州、北海等五个设区市纳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出台全区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财政资金管理改革提质增效。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形成权责清晰、依法规范、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水平,明确了就业补助、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项目事权和责任划分,研究制定了养老保险分担机制。坚持绩效导向,加强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资金使用管理,健全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惠民政策落地和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梳理排查财政社会保障领域风险点,完善内控保障措施,规范权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