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四川达州:从“小步快跑”到“大步跨越”
四川达州:从“小步快跑”到“大步跨越”
四川省达州市财政局 李晓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达州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财政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财政改革发展成果辉煌。特别是近来年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多种因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和“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防风险”总体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实为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在2012年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后,连续多年实现“一年增长十个亿”的目标,全市财政实现了从“小步快跑”到“大步跨越”的历史性转变。
这十年,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健全财税协调机制,积极培植财源。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运用工业发展资金、技改财政贴息资金和小微企业贷款补贴等,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综合治税平台,规范财政票据管理,挖掘收入潜力。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重点税源监控,深挖潜力税源,切实夯实收入根基,不断做大财政“蛋糕”。达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52.0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33.32亿元,年均增长11.02%,财政“蛋糕”的不断做大和财政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加快推进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政保障。
这十年,财政改革蹄急步稳
一是深化市与县(区)财政体制改革。制定印发了《达州市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方案》《达州市市区有关事权及支出责任调整方案(试行)》等改革方案,分别对市区财政分配关系和自然资源及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厘清了市区权责关系。加大对基层财政运转保障力度,财力向基层倾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督促各县(区)按乡镇辖区内总人口、幅员面积、场镇建成等因素科学分配资金,加强乡镇基本财力保障能力,进一步规范了财政预算管理秩序,优化了财政资源配置,有力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深化政府采购监管改革。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建立“达州市政府采购立项(备案)监管平台”并上线运行,实现从采购计划管理、采购项目委托、采购文件编制,到专家评标结果管理、采购结果管理、采购合同备案管理等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模式,让政府采购更具效率、更为精准、更加便利。
三是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研究制定《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产业加快发展方案》《达州市产业发展市对县奖补办法》和《达州市产业资金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财政保障方案,每年通过2.6亿元市级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50亿元来有效支持产业发展。制定《设立重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改革试点方案》,吸引行业领军企业签约落地。同时,建立达州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监管平台,运用数据比对等手段,使群众不再为“不方便”而闹心、“不会用”而烦心、“不够快”而操心、“不晓得”而担心、“不公平”而忧心。通过“一卡通”监管平台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30.08亿元,惠及群众4375.64万人(次)。
这十年,财政保障精准有效
十年来,达州市财政局不断调整支出结构,全力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圆满完成和各项民生支出需要,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240.3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6.18亿元,增长 4.15%,支出总量在全省市(州)排7位。
一是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财政政策聚焦支持稳预期、稳增长,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落实留抵退税政策,2022年上半年,全市为1140户办理留抵退税 15.04亿元。提升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规模,督促采购人按规定采取预留采购份额、执行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今年以来,全市财政采购通过预留份额方式,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规模达1.68亿元。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川东融担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资金约1.5亿元,担保费率仅为1%。达州农担公司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共担基金,累计担保金额达15.35亿元。创新“惠农担·支农快贷”担保产品,预计撬动5—10亿元新增信贷资金。同时,渠县积极推行“并购贷”产品,通过收购存量商业资产抵押银行贷款,预计消化各类债务约8.6亿元。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水平。聚焦重点产业布局,创新支持方式,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推进年”“工业发展突破年”“三产恢复提升年”“红色旅游攻坚年”等活动,大力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达州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聚焦省市重点项目,合理确定年度政府投资计划,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年”活动,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聚焦达州发展布局,围绕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城市建设开拓年”“开放发展提升年”活动。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困、教育、医疗、环境、食品、社保、就业、社会治理等难点和痛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达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比重稳定在70%以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支持健康达州建设,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公办医院改造提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创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等,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帮扶。全力推动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落实,深入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一件一件做实到位,一项一项办出实效。
这十年,财政队伍持续建强
十年来,达州财政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多次获得四川省财政厅、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扬,捧回了一个个先进集体荣誉,达州财政形象不断提升。仅2021年,达州市财政局先后荣获省以上表彰表扬10余次,在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中以优异的成绩夺得第一名。
党建引领班子强。一是党组当好主心骨。2019年以来,新一届财政局党组提出“以党建统领全市财政工作”,推行党建第一议题制度,实行“每月部署、季度分析、半年汇报、年度评议”党建长效工作法,构建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三位一体”党建工作闭环,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由“虚”变“实”。二是党委当好主推手。建立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班子成员、支部书记、科室负责人、普通党员“六维责任清单”,健全党建统领财政工作权责体系。打造“精算盘”党建品牌,建设“凝心”“强基”“先锋”“提效”四大工程,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三是支部当好主力军。三个支部分别以“队伍精”“业务精”“服务精”为主攻方向,确定组织人事、预算国库、金融投资3个主战场,牵头推进忠诚担当的队伍建设、精筹善政的能力建设、务实为民的作风建设。四是科室守好主阵地。将科室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点”,创新建立“科室党建指导员”制度,党组成员指导分管科室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落实会,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财政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廉洁教育作风硬。按照“横向到边全覆盖、标本兼治管长远、立足财政有力度”的思路,围绕廉洁、廉政、廉明“三廉”打造“阳光财政、清廉财政”。以政治“领”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扛起党风廉政建设政治责任。以教育“促”廉,以开展“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为契机,以“廉政微课堂”为抓手,不断加强警示教育。以文化“崇”廉,打造清风长廊,开辟“清风”专栏,建设廉政书屋,大力弘扬“知足、守底、感恩、奉献”的财政职业精神,营造思廉、倡廉、兴廉、促廉的浓厚氛围。用制度“规范”,围绕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严防资金跑冒滴漏十条规定》等14大类70项制度,切实扎牢制度“篱笆”。用平台“预警”,在全省率先建成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阳光审批系统,打造预算一体化、直达资金监控“两大平台”,确保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用监督“整治”,积极构建“资源整合、上下联动、贯通协同”的“大监督”格局,形成财政监督与纪检、审计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扎实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财会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并且坚持刀刃向内,定期对内部进行监督检查,形成震慑、防微杜渐。
队伍建设干部优。坚持党管干部,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一方面“凝聚合力”,在从宏观大局、战略政策上落实干部人才工作各项部署的同时,探索建立党管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固基铸魂”,坚持发挥党组织在干部培养中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制定和组织实施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事业激励作用,推动形成“忙时有担当、闲时有追求”的工作氛围。明确用人导向,优化队伍结构,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通过机构改革与职务与职级并行,使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工作实绩明显的年轻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