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浙江:数字赋能 智治便民
数字赋能 智治便民
浙江省财政厅
近几年来,浙江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稳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关于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借助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3.73万家单位实施了财政电子票据改革,累计开票15.21亿张、金额2.80万亿元;实现学校、医院、法院、公安、社团和公益基金会等所有行业类型全覆盖,全省所有财政票据种类全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地域全覆盖。
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
(一)提高站位,系统谋划。坚持“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理念,推进高频业务在政府部门之间相互协同,统筹规划、纵横贯通,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一方面,坚持“系统性谋划”推进“横向一体化”。强化部门协同,联合省税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档案局等部门成立浙江省电子票据(发票)推广应用工作专班,加强全省财政电子票据改革顶层设计,协同推进电子发票和电子票据改革,开展电子票据(发票)开具、报销入账、归档等全流程无纸化应用试点。另一方面,坚持“全省一盘棋”,推进“纵向一体化”。全面推动省市县一体化,充分调动各地区财政、卫生健康和医保等部门力量,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贯通的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合力,共同推进各类财政电子票据改革。
(二)重塑制度,规范管理。紧扣长期以来票据管理的痛点、堵点,切实找准数字化改革的着力点,进行规则重塑、流程再造、数据治理。不断完善财政电子票据无纸化应用制度体系,为强化规范、制定标准提供了浙江经验和财政样版。一方面,出台规范性文件,厘清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与法律责任,推动财政电子票据改革顺利推进。印发《浙江省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办法》和《浙江省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印发《关于纸质财政票据整合改版的通知》,实现纸质票据电子化管理,同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提升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质量,加强医疗票据监管。另一方面,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强财政电子票据管理业务规范。制定《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技术应用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标准于2021年9月正式出台,成为全国“第一个”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技术应用规范地方标准。2021年10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电子会计凭证归档业务指引(试行)》,明确电子票据可以作为归档的凭证,对电子会计凭证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作出规定。修订《浙江财政电子票据业务(医疗机构)数据规范》,推广医疗电子票据省级集中模式试点经验,完善电子票据医保零星报销和商业保险理赔应用流程。
(三)数字赋能,推进智治。充分借助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大力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财政电子票据共享数据关联应用,确保数据安全、数据“管用”、数据“好用”,彰显数字赋能。通过搭建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对接浙江省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APP,打通各部门数据“孤岛”,优化业务流程、梳理数据链条,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创新上线“公益捐赠线上自动开票”“医保异地零星报销网上办”“商业保险理赔掌上办”“用血直免浙里办”等民生服务应用,为群众带来了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同时,通过电子票据与单位财务报销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一体推进票据开具、接收、报销、入账、归档等全过程数字化、无纸化,为企事业单位无纸化报销提供来源真实可靠的电子票据数据、版式文件及使用情况,系统性解决企事业单位处理各种电子票据时普遍存在的接收难、入账难和归档难的问题,消除以往电子票据使用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一改以往“打印电子票据→线下审批报销→人工逐份入账→纸质归档保存”的流程。
(四)宣传培训,营造氛围。持续开展浙江省财政电子票据线下培训和学习交流,定期召开钉钉网络视频会议,对市县财政部门进行在线培训和远程指导,切实提升全省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水平。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各类媒体对改革工作进行广泛宣传。2019年11月,浙江省政府举办“浙江省借力区块链技术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省政府新闻办、中新网、人民论坛网等各类政府门户网站、主流新闻网站上宣传报道,为财政电子票据推广应用宣传造势,提高财政电子票据社会认知度。
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便民利民,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浙里办票”平台无缝对接“浙里办APP”和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实现全省电子票据归集、在线真伪查验,以及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群众通过手机完成就医结算、交通违章罚款在线缴款和公益事业线上捐赠后,即可自动获取电子票据,实现“秒开票、随时查、报销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医疗电子票据改革为例,据测算,改革后平均看病环节从6个减少到2个,减少4次排队;人均就诊时间从170分钟降低为75分钟,降幅近6成。同时,群众异地就医涉及的医保零星报销业务,不需要再拿纸质票据跑到参保地医保窗口进行申请,直接通过网上报销,在线审核,报销平均时间从传统窗口报销所需的12个工作日压缩到几分钟,提速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通过“浙里办APP”中的“浙里办票”、支付宝和微信中的“浙江财政票据”小程序、财政电子票据自助机服务等多项智能化服务,方便群众快速获取、查验财政电子票据。此外,“浙里办票”庞大的电子票据数据资源还为“浙里报”、“用血直免浙里办”、商业保险在线理赔、企业无纸化报销等多个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
(二)降本减负,优化营商环境。电子票据大幅节约了票据印刷、交付、保管、销毁以及人工、时间、交通等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方面,节约了财政支出,减少了碳排放。以往浙江省纸质发票每年用量约30亿份,财税部门印刷票据支出7亿元,改革后每年只需1亿元,可节约票据印刷费6亿元,按节约的纸张测算,减少碳排放6万吨。另一方面,实现票据开具和接收、财务报销、会计入账和归档的全流程无纸化,推动会计核算方式变革,减轻企业负担。以试点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为例,每年可节约纸张支出、快递费和仓储费等综合费用1亿元以上。此外,无纸化报销可以推动会计档案电子化和办公无纸化进程,进而加快实现整个社会无纸化,促进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三)方便查验,填堵管理漏洞。电子票据使用数字加密技术,形成票据数字指纹,从而实现票据真伪快速查验。以往需要通过多天时间才能完成的票据信息现场检查、人工比对等工作,现阶段通过设定收费项目的标准红线、预警值等方式,可实现开票项目全程自动化管理,仅需30秒即可完成数据标准化自动比对核销,极大地减轻了各部门的查验压力。同时,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票据在生成、传送、储存以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上链盖“戳”,完成电子票据可追溯、可查验、防篡改、防造假的全面升级,有效杜绝虚假票据和重复报销的现象,更利于保障资金安全。
(四)动态监管,实现整体智治。电子票据改革实现了信息互联共享和数据收集的规范化、标准化,帮助开票单位实现资金报表实时采集和票款自动对账,解决了纸质票据对账难、易出错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票据和资金管理效率;监管部门则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票据使用情况和资金收入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风险预警,变“事后监管”为“事中监督”,确保票款一致、票款同行,真正实现“以票管费”“以票管税”。
责任编辑:陆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