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国家电投:打造“双碳”新版图
国家电投:打造“双碳”新版图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既是中国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2020年12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提出2023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这既是响应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的号召,也是展现央企社会责任与担当的郑重承诺。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新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清洁低碳已然成为国家电投鲜明的发展特色、产业底色,但如何实现“双碳”目标?如何在全国碳市场中抢占先机?如何盘活碳资产、通过碳资产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是国家电投面对的新命题。为做好这一时代答卷,国家电投加快“减碳”脚步,在发展中布新局。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通过规划碳版图,打通碳产业链,提高碳资产管理及低碳服务水平,创新绿色金融新价值,激发降碳减排新活力,培育绿色权益新动能,发挥专业服务新优势,努力构筑低碳发展新跑道,进一步提升碳资产管理的价值。
碳资产管理和低碳服务能力正在成为“双碳”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家电投全面布局,紧紧围绕“双碳”目标,于2021年10月22日组建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碳资产管理公司协同和牵引功能,以碳资产管理和低碳服务为两大核心业务,统筹开展碳平台管理、碳核算核查、碳交易履约、碳资产开发、碳金融资产管理、双碳规划咨询、低碳技术服务、电碳协同、绿色供应链、碳普惠平台十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2+4+10”碳业务版图,打造碳资产管理与低碳服务的平台与窗口,推动国家电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落地。同时,根据企业特点,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市场化管理手段应用,建设合理的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内在动力,将碳资产管理、低碳服务、综合智慧能源开发统筹推进,提升碳资产和低碳服务新价值。
规则是效率的前提,制度规范是碳管理的保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及“1+N”政策体系。国家电投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集团发展的碳管理制度,统筹管理集团碳资产。
为实现碳资产管理与低碳服务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发展,制定《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办法》,确定“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依法遵约、科学管理”管理方针;明确“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开发、统一交易”管理原则;建立“集团公司统一领导,相关总部机构协调推进,二、三级单位贯彻执行,碳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碳排放管理平台专业化服务支持”的管理体系;规范碳核算、碳交易、碳减排项目开发,碳排放管理系统应用等碳管理业务板块工作内容。明晰集团公司各层级单位的管理界面,明确目标任务,厘清工作流程、决策机制、风控管理、考核机制等,建立健全集团碳资产管理体系,实现碳资产管理与低碳服务统筹、全面、专业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固本培元,为碳管理保驾护航。
碳市场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碳排放数据是开展交易的基础,数据质量是碳市场的生命线。国家电投主动作为,不断夯实数据基础,建立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在2021年碳排放核查过程中,国家电投相关数据质量行业领先。解决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问题,主动开展碳排放核算自查,积极宣传贯彻国家碳排放核算指南最新政策,按时完成2022年碳排放报告编制,针对性开展碳排放管理专题培训,多措并举提高碳排放数据管理过程的规范、真实、准确。
为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国家电投建设了全国“首家”上线的集团化碳排放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集团公司近百家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统筹管理,摸清集团“碳家底”,综合布局碳资产管理;实现对涉及发电、电解铝、水泥和煤炭四个产业的碳排放数据的动态监测、实时分析、及时预警,打造内容丰富实用、应用快捷高效、分析计算准确的应用系统;实现了国家电投传统碳核算业务从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碳排放数据管理效率。通过多层数据审核流程,进一步夯实碳交易数据基础,降低数据管理风险,挖掘能源数据价值,实现碳排放数据“数智化”管理,高效驱动碳资产数智化的建设与发展,打造成为国家电投碳排放管理“数智库”。
2021年全国碳市场交易履约过程中,国家电投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成为全国碳市场参与首日交易的央企能源集团,并在碳市场首年履约周期中,高质量超前完成年度清缴履约工作,集团公司交易成交价均低于市场价格,向全国碳市场提交了优秀答卷。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优势,统一管理企业碳交易相关账户,统筹碳排放配额和CCER 等碳资产交易管理,通过市场研判、超前规划、精准测算,制定集团整体交易策略,指导企业有条不紊推进交易工作。充分利用抵消机制,通过配额与CCER 合理配置、置换抵消,实现控排企业和减排企业双赢,实现履约成本最优。
随着碳市场的开市,绿色金融的价值也愈发显现。碳资产是具有资金价值的无形资产,碳资产管理不能仅限于交易履约管理,更要从投资角度获得碳权收益,从成本角度做到减碳管理。
国家电投紧抓碳金融创新契机,紧跟碳金融市场动态,积极建立与各大银行、券商、机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创建碳金融战略合作新模式,搭建银企融资桥梁,建立一体化碳金融平台,协同金融专业机构,共同设计开发碳信托、碳基金、碳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碳金融行动方案,挖掘碳权资产属性,充分发挥碳权资本运作优势,打通碳资产管理、碳交易与碳金融等产业链,利用绿色资金反哺企业低碳技术革新,为企业通过碳市场实现节能降碳、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进一步释放绿色金融价值。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准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有序、系统科学地开展,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能够为地方政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解决企业碳市场和碳达峰“双约束”发展困境的企业,才能迅速抢占更多市场,抓住更多发展机遇。为此,国家电投率先参与行业标准及市场政策的研究,为多家单位开展了“双碳”规划研究,为实现低碳绿色转型提供可行性方案,向大客户提出低碳发展路径建议。在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出台后,国家电投主动出击,及时解读,并与中电联合作,研究制定第三方核验机构合格性认定标准,为下一步申请机构资质奠定基础。积极参与电力、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制定,开展绿色供应链研究,为大客户提供绿电解决方案。
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国家电投致力于为全民参与碳减排搭建碳普惠平台,通过碳普惠平台建立朋友圈和生态圈,创新商业模式,进一步推进全社会低碳行动,探索鼓励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国家电投建设的“低碳e点”碳普惠平台于2021年8月25日“低碳日”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央企碳普惠平台。2022年5月20日,“低碳e点”2.0版升级上线,从面向国家电投扩大到大客户和社会公众,引导用户从衣、食、住、行、用等全方位践行绿色低碳。截至2022年5月,国家电投14万名员工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238吨。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的创新方式,呼吁社会各界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汇集每个人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