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征文 | 更好把握经济规律 全力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作者: 财政部资产管理司 张志辉
来源:中国财政 微信公众号 2022/07/07

更好把握经济规律

全力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财政部资产管理司 张志辉


资产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青年干部正确认识、合理把握、科学运用经济规律对于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如何认识经济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一般性看特殊性,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普遍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确认识经济规律,需要辩证看待经济规律与其他方面规律,以及财政资产管理工作的关系。


一是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恰恰是抓住了重点和关键。一方面,强调经济规律,与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和当前历史阶段主要任务是统一的。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经济高度发达。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突出经济规律。另一方面,强调经济规律,与同时用好其他规律并不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是人类活动的中心,涉及方方面面,经济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多种规律的综合反映,更好把握经济规律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好其他方面规律。


二是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要着眼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财政资产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用好经济规律是手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的。财政部门属于宏观管理部门,做宏观管理,搞经济调控,不懂经济规律,就找不到目标和方向。比如,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减税降费就是基于经济下行时通过政府让渡部分收入,相应增加市场主体收入,提高其投资和消费意愿,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再比如,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落实支持政策,较为彻底地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减轻了国企办社会负担,拿掉了国企长期以来背着的“包袱”,也是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经济规律。


如何把握经济规律?


把握好经济规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我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比如,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有公平竞争环境,大家要在同一标准和约束下开展竞争,这样才能实现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好的企业淘汰退出。如果没有公平竞争的条件,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的规律就难以发挥作用,甚至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作用。


二是经济规律是不容易发现掌握的。规律是蕴含在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升华的理性认识,这既受物质条件制约,也受人思维水平的限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现和掌握的。从宏观方面看,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我们今天都很清楚,但实际上是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探索,付出巨大代价,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才在“南方谈话”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可见发现规律之难。从工作层面讲,如有些单位制定的文件,有的刚印发没多长时间,就又下发补充通知,因为即使制定文件前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但也可能由于相关因素限制,没能一次性较好地解决问题,可见探求规律之艰。


三是经济规律是涉及价值判断的。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它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客观的,但评价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利弊是涉及价值判断的。就拿资本的逐利性来说,前几年各路资本大量涌入教培行业,站在资本的立场,这些投资风险小、利润大,但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呢,费用高、负担大,有失教育公平。所以,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对它发挥作用的判断是主观的,是有立场之别的。


如何运用经济规律?


对于财政资产管理干部来说,运用好经济规律绝不仅仅是掌握几个经济学原理,也绝不能停留在口号上,遇到问题还是想当然的经验主义,关键是要有尊重规律、按规律想问题办事情的意识和自觉,努力使制定的制度、出台的文件、抓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为符合实际,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说,我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勇于积极作为,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当条件尚不具备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消极等待、无动于衷,而是要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或者提前筹划、打好基础,当条件具备时就能扛起来,顶得上。比如财政部牵头的国资报告工作,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受全国人民监督,应向全国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时候,财政部门就一直在做积极准备,建立了全口径的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当中央部署这项工作时,相对来说就比较主动。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资产管理也面临着向数字化管理转型的趋势。现在的数字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受条件所限,在深度、广度、联通度等方面还有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提前布局,夯实基础,为最终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打好基础。


二是立足实践创新,努力探寻掌握规律。规律是对事物本源的理性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要求我们在研究制定政策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一手信息和鲜活材料,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利用外脑资源,集中各方面智慧,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办法。如地方政府接收中央企业独立工矿区市政社区等办社会职能运营困难问题,2021年财政部资产管理司会同国资委专门赴河南、湖北进行调研,深入菜市场、垃圾站,对地方接收比重大、地方财政短期担不起、中央均衡性转移支付顾不到的情况进行了详实分析,提出了具体思路和金额测算,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部领导肯定,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支撑。再如,当前在资产评估管理方面也存在亟待通过实践创新探寻规律性认识的问题,2016年实施的资产评估法放开了法人股东的限制,这样虽然扩大了市场准入,但不利于提升机构风险意识。资产评估机构究竟应是人合机构还是资合机构,对于这样一个关乎行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问题,还需要立足实践,进行研究判断,提出政策建议。


三是站稳人民立场,牢固树立家国情怀。面对客观的经济规律,我们在认识、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和价值判断。这个立场就应该是人民立场,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站在人民群众整体利益上想问题、办事情。人民立场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的,与我们的工作紧密相关。如,2020年河北某子弟学校多位教师反映的30多位教师十多年难以移交地方管理问题,根据部领导批示要求,资产管理司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理念,系统梳理政策、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国家能源集团和河北省财政部门,积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2021年推动30多位教师顺利移交地方,解决了他们长达十多年的信访难题。


再比如,制定财政资产管理政策制度时,有时看似一个简单的政策适用问题,背后一定程度上也蕴含着整体利益的考虑。目前正在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适用范围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除外。此次修订就是否调整适用范围问题,大家的认识还不一致,有的认为应聚焦国有企业,不宜将民营企业纳进来,主要考虑是财务管理属于民营企业内部事项,政府不宜过多干预;有的认为可以将民营企业纳入适用范围,主要考虑是从近几年暴露出来的OFO共享单车、恒大、海航等民营企业财务危机案例看,虽是企业内部事项,但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对此问题,后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是一个宏大课题,财政青年干部应正确认识、合理把握、科学运用经济规律,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