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以青春之名 践行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作者: 财政部机关党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供稿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2/05/26

以青春之名

践行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记“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生态环境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绘就。成绩取得的背后有一个默默无闻奉献的集体——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生态环境处。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生态环境处始终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财政职责,积极研究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系列财政支持政策,瞄准重点、心系民生、攻坚克难,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被授予2019—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生态环境处全处同志合影



重任在肩,不断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战财政保障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生态环境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心系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殷切期望,坚持以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为导向,压实工作责任,在支持打好污染防治重大标志性战役上抓实事、出实招、见实效。


支持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攻关研究,厘清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罪魁祸首”,并有针对性提出资金支持思路。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近五年年均增长21.57%,聚焦支持散煤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等重点任务。以竞争性评审的方式,支持开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财政资金效益显著,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2021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7年均下降约1/3,雾霾明显减少了。


支持打好碧水保卫战。针对黄河“体弱多病”“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等问题,安排水污染防治资金并及时调整支持引导的方向,推动奏响长江、黄河保护治理“大合唱”。长江流域重点巩固前期治理修复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推动水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治理;黄河流域针对上中下游不同特征分段施策,重点支持上游开展生态修复、水源涵养,在中下游重点开展污染防治。黄河干流90%以上断面已经达到Ⅱ类水质;“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起舞,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再次重现。


支持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隐患,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生态环境处安排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引导地方将资金用到刀刃上,支持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详查,全面摸清了我国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分布和污染状况。在详查底数支撑下,各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采取多种防控修复治理等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安全有了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抓铁有痕,着力推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环境处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法治观念,积极谋划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注重发挥好制度激励约束作用。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建立横向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打造上下游共抓流域保护治理的平台。经过大力推动,该项机制建设迅速在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份先后在黄河干流(豫鲁段)、长江干流(川渝段)、汀江—韩江、赤水河、东江、潮白河等流域(河段)建立起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部分省份已完成全覆盖。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共抓保护治理的格局充分显现。


保护好环境需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落实好政府和企业各自责任。为理顺环保投入机制,生态环境处先后牵头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办法,包括:出台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投入责任;出台多项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及绩效管理办法,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填补了该项资金管理规定的空白;出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预提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填埋场中的危险废物几十年后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后顾之忧;出台中央生态环保转移支付项目储备库管理办法,引导地方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动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通过经济手段调动企业污染减排的积极性。



勇挑重任,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在党中央、国务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号召下,在全国人民对美好环境的热切向往中,奋斗成为生态环境处这个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的年轻集体的最亮丽底色。自成立以来,生态环境处承担了大量急难繁重的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三年来共办理全国两会建议提案620余件,在财政部优秀论文、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公文评选中获奖19篇,先后出台政策文件18件,集体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表现突出集体”等称号,多名同志先后荣获“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个人”“财政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财政部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财政部优秀公务员”等称号。


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是这个集体的优良作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生态环境处主动作为,针对医疗废物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疫情传播问题,及时印发《关于加强污染防治资金管理 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指导地方将相关资金聚焦应急监测和污染处置、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疫情防控任务,有力保障疫情期间重点环保工作开展。2020年6月,在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成立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在司领导的带领下,生态环境处全处连续奋战,克服疫情影响,加强沟通协调,高效率开展基金募资、法律文件起草、公司注册、挂牌筹备等各项工作,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于当年7月如期挂牌成立,上海市、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主要负责同志悉数参加揭牌仪式,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创建青年文明号是财政青年跟党走,永久奋斗的生动实践,是青年岗位建功、干事、创业的有力诠释,是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生态环境处将继续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发努力,完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有力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励青年同志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担当作为、砥砺奋进,为生态文明建设再建新功!


责任编辑:刘永恒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