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征文 |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踔厉奋发社会保障新征程

作者: 河南省财政厅 董慧梅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2/05/13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踔厉奋发社会保障新征程

河南省财政厅  董慧梅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深情寄语和殷殷嘱托,深感心潮澎湃、备受鼓舞,更觉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作为新时代的财政青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具体到财政社会保障的工作实践中,应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为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青春力量。


深学细悟,准确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作为财政青年,更应该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认识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是其中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方法论,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一是“稳”和“进”是辨证统一、互为条件的。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要作为一个整体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从系统论出发,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风险意识,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注重永续发展。三是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学以致用,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尽管我国已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现行制度覆盖面还在快速扩展,社会保障水平也在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的社会保障建设任务日趋繁重。恰逢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是社会保障待遇持续增长的惯性和制度本身的刚性,使得满足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需求、平衡不同地区压力的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二是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短板效应显现,更高程度的均等化、一体化建设需求,将给更高水平的财政供给传导更大压力。三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地方社保基金存在风险,不仅影响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性的信心,也一定程度推高了避免“福利赶超”“泛福利化”的难度。四是就业形式日趋灵活化、多样化,将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组织管理成本,也给做大财政蛋糕、分好财政蛋糕的顶层设计增加新约束。


面对现实问题与挑战,作为财政青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习成果有效运用在社会保障具体实践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紧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框架,突出民生优先、民生兜底,促进社会公平,着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确保财政投入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预调微调财政政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对疫情防控、养老、医疗卫生、就业、困难群众等重点领域的保障,确保实效、造福于民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科学把握政策的时度效;持续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积极带动个人和市场主体投入,不断壮大社会保障分配基础;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公平取向和互助共济,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四是坚持正确引导和稳定预期,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坚持底线思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风险防控;注重社保体系建设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佳整体效果。


笃行不怠,奋进社会保障新征程

(一)观大势,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时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谋全局,注重社会保障“三性”。由于社会保障兼具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作用、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作用、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作用等多重意义,所以面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掣肘和困难,我们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持续强化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财政供给,注重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流动性、可持续性,妥善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矛盾与长远发展、历史经验与未来探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下经济与社会保障的长期同频共振。


(三)干大事,时刻保持青春“三股劲”。一是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在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青年人的闯劲,在任务面前敢于担当,在难题面前敢于冲锋,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方面的各项决策部署,争当改革的先锋军、引领者。二是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财政青年理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下,社会保障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在群众最期盼的时候,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党理财、为政施财、为民用财,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三是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落实共同富裕目标中的医疗、养老、就业、救助、托育等一系列民生清单,离不开科学的设计、专业的研究、周密的论证。财政青年要参与实现共同富裕这项伟大工程、推进这项伟大事业,就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和决心,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人生梦。

           

责任编辑: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