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征文 | 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
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 林伟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来之不易的成绩基础上,总结了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政工作应深化规律性认识,尊重客观实际,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自觉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有所“为”,所为何事
一是严格遵照“四个必须”。我们党领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经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探索、认识、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的过程。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立足我国实践基础上,将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为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等“四个必须”。为进一步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我们务必学深悟透、严格遵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行了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提出今年经济工作努力方向和目标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财税改革更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拒绝因循守旧、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要坚持一切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中央及地方财政禀赋实际出发,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三是全力以赴“提质增效”。2022年对财政部门而言,首要任务是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既要持续优化和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又要按照用有所值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支出效率。财政青年要围绕业务实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刘昆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的“六个把握”“十项重点”,发挥好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自动调节器”作用,巩固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三种弊病,坚决“不为”
一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今天所面临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触动的是长期形成的难点痛点堵点。在此情况下,财政工作更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切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不能乱铺摊子,参与研究制定有关财税政策时,要多考虑财税工作规律和中央及地方财力、物力实际;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作风,先学懂弄通财政基础知识和基础工作规律,再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二是理念落后、管理粗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财政工作出台政策、调整政策、推动改革都要把握好时度效、适应环境变化、勇于自我革命,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用党的创新思想和先进理念武装头脑,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率,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粗放型发展的路子。正在推进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改革就是一场自我革命的典型案例,财政部门主动放弃资金调配权力,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改变过去资金层层转移和停留的低效问题,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三是只干显绩、不做潜绩。财政工作涉及资金的统筹和分配,显著性较强,其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财政工作相对容易被人关注。这就涉及到如何认识“显绩”和“潜绩”的问题。财政工作更要关注“潜绩”,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财政工作有所作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埋头苦干多做实事。
遵照规律,办成好事
一是坚决落实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财政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财政工作,在落实工作中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善于从政治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到各项财政业务工作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到谋划财政工作重大战略、制定重大财政政策、推进重大财政工作的实践中,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二是努力夯实经济工作规律知识储备。业务能力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必备素质。做好经济工作,要认真回顾、学习经济学科专业知识,研读经济学著作、熟读经济政策文件、培养经济规律思维、掌握经济工作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经济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
三是持续深入开展财政规律调查研究。财政工作专业性强、前瞻性强,需要更好摸透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工作规律。一方面要重视对当前时期社会经济规律和公共财政规律的理论研究,搞清楚、弄明白公共财政发展演变、主要特征、运行机理以及痛点堵点;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基层调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倾听财政工作一线声音,从根本上杜绝“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现象。
四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把握好财政有所作为的边界和重点作为的领域,在日常工作尤其是制定政策过程中,务必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要把准财政部门的职能定位,既要优化公共财政资源分配、监督政府部门资金预算使用,又要遵循市场规律、给市场主体留足空间,能用市场机制解决的就尽可能充分鼓励引导调动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坚定不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至上”作为制定各项财政政策、推进各项财政工作的价值取向,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财政工作成效最精确的标尺,与金融、税务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坚持向民生领域倾斜财力,突出保基本、兜底线,争取直达资金跑出惠企利民加速度,持续减税降费助力中小微企业渡难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廖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