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安徽:投入与管理并重 更好激发创新活力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8期 2022/04/25

投入与管理并重     更好激发创新活力

安徽省财政厅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安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的奠基之年。安徽财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加投入、提质增效,全年财政科技支出突破400亿元,达到415.5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5.5%,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坚强的财政支撑,助力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安徽财政着力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措施。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安徽省财政厅第一时间作出响应,会同省发改、教育、科技等部门赴省内高校院所实地调研,充分听取科研和管理人员意见建议,聚焦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普遍关切的突出问题,结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际,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通过建立健全“五个三”机制,切实为科研经费“松绑”,为科研人员“减负”,确保“放”到位、“管”精准、“服”到点子上。


——“三简化”:优化预算管理,赋予科研机构人、财、物更大自主权和支配权。一是简化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预算科目从目前的9个以上统一精简为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共3类,同时下放预算调剂权,将设备费等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二是简化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财政支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在100万元以下的可由项目承担单位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报表作为结题依据,取消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审计。三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标投标程序。对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三扩大”: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更大自主权,拿出“真金白银”,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一是扩大间接费用比例,200万元及以下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为不超过40%;2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的不超过30%;5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的不超过25%;1000 万元以上的不超过2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二是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由单位缴纳的项目聘用人员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三是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赋予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


——“三试点”:开展基于诚信、绩效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和创新活力。一是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在项目层面,明确在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专项)中相关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在机构层面,明确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中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开展经费包干制试点。二是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属研究院、评估优秀的“一室一中心”等创新平台中开展试点,允许从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并自主使用。开展顶尖领衔科学家支持方式试点,给予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课题研究、团队选聘、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


——“三规范”: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管理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一是加快经费拨付进度,项目管理部门要在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将经费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明确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不再收回。二是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专注科研。三是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允许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住宿费实行包干制,对一些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的科研活动支出,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


——“三强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放“活”的基础上,进一步管“好”,确保科研经费安全使用,切实提高资金绩效。一是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检查,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与主管部门日常监督的贯通协调,减少过程检查,推进数据共享和结果互认。二是强化失信行为监管,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追责和惩戒。三是强化政策落实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责任编辑: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