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推进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陕西省西安市追赶超越进程中,一直将四川省成都市作为对标城市。笔者认为,对标成都追赶超越,可以从发展经济、城市规划、宣传推介、人才引进等方面上下功夫,打响西安品牌,擦亮“西安IP”。
发展经济要注重推陈出新
成都强,主要是强在产业上,比如一汽大众、沃尔沃等都在成都建立核心基地,成都正在加快形成“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配套在市州”的格局。因此,西安要加强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快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激励政策,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强化“全产业链招商”思维,以“招大、引强、选优”为导向,加快形成“链条完整、体系完备、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产业集群。要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形成“建好一个、带来一批、做大一片”的磁场效应。要充分发挥支持总部企业发展等招商引资政策作用,促进“全产业链”建设,强化厚植本地税源,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要保障重点招商活动开展,探索市场化运作、活动服务整体外包方式,缓解目前一些大型活动、重要工作资金安排渠道单一等问题。
完善城市规划要注重固本强基
西安目前具备扶持政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地理区位、交通、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军民融合、“一路一带”枢纽地位等资源优势,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直面城市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房价预期等问题,敢于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勇于担当尽责、狠抓落实,促进西安追赶超越。
西安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西安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立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战略布局,成为带动西部地区深化改革的“冲锋队”、扩大开放的“排头兵”,积极为维护西部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要创新思维,打破观念障碍,促进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从而把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引进来”,让更多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充分利用西安在科研院所、运输网络、工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坚持全域化统筹、系统化推进、一体化实施,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乘数”效应,从理念上做好“统筹”文章、政策上做好“集成”文章、落实上做好“协力”文章,积极发挥西安辐射带动作用、区位带动作用、政策带动作用、发展带动作用,激活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引擎。
开展宣传推介要注重走心入脑
成都的宣传推介是非常接地气的,如《成都》歌曲、网络火热并被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打call点赞的“理塘丁真”、成都“熊猫星球”等,很容易让人接受并印象深刻。西安有大雁塔、钟鼓楼、大唐不夜城的“唐妞不倒翁”《长恨歌》 《梦长安》等旅游品牌,有“西安发布”“贞观”“陕光灯”等新媒体,完全有条件做得更好。要在宣传推介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出品牌,强化特色,让大家“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因为一篇文章恋上一座城”。
优化服务环境要注重优质高效
成都在2008年就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建立并联审批制度,取得了行政审批时效化、群众办事便利化、政务运行阳光化等初步效果。因此,西安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水平,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西安样本,多为企业送政策、送资金,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的政商、政企关系。要进一步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政务生态系统,为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吸引优秀人才要注重机制创新
2020年成都市推出《成都市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突出“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创新编制“人才图谱”,引导用人单位“按图施工、按像寻人”,“蓉港人才驿站”集聚高端创新人才,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无限可能。西安要学习借鉴,通过市场化方式统筹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用好用足《众创空间奖补办法》 《西安市科技金融结合信贷业务资金管理办法》 《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西安市创业投资奖励和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政策,激励支持人才和资本创新创业,支持中科院西安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建设。要支持加快人才集聚培育,形成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推进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 廖朝明